<li id="n42h8"></li>
    <wbr id="n42h8"><legend id="n42h8"></legend></wbr>
  • <nav id="n42h8"></nav>
  • 節日祝福網

    有關中秋節的詩

    發表時間:2024-10-03

    有關中秋節的詩(集錦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詩句吧,詩句能使人們自然而然地受到語言的觸動。究竟什么樣的詩句才是好的詩句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中秋節的詩句,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中秋節的詩 篇1

    1.李白: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2.李白: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3.李白:古朗月行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作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誰與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

    4.李白: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更多描寫中秋的古詩詞請關注“”

    5.劉方平: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6.李商隱:嫦娥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7.李商隱:月

    池上與橋邊,難忘復可憐,

    簾開最明夜,簟卷已涼天。

    流處水花急,吐時云葉鮮。

    嫦娥無粉黛,只是逞嬋娟。

    8.李商隱:月

    過水穿樓觸處明,藏人帶樹遠含清。

    初生欲缺虛惆悵,未必圓時即有情。

    9.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10.劉禹錫: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

    碧虛無云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

    群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里。

    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云帡欲下星斗動,天樂一聲肌骨寒。

    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

    絕景良時難再并,他年此日應惆悵。

    11.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Zr120.Com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12.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13.杜甫: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14.張九齡: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15.李商隱:霜月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16.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有關中秋節的詩 篇2

    1、八月十五夜月

    作者: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2、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作者: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3、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作者:王昌齡

    高臥南齋時,開帷月初吐。

    清輝澹水木,演漾在窗戶。

    荏苒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風吹蘭杜。

    4、中秋登樓望月

    作者:米芾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5、霜月

    作者:李商隱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6、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作者: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7、靜夜思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8、中秋月

    作者: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9、秋宵月下有懷

    作者:孟浩然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10、嫦娥

    作者:李商隱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11、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作者: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12、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作者: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3、中秋待月

    作者:陸龜蒙

    轉缺霜輸上轉遲,好風偏似送佳期。

    簾斜樹隔情無限,燭暗香殘坐不辭。

    最愛笙調聞北里,漸看星瀠失南箕。

    何人為校清涼力,欲減初圓及午時。

    14、倪莊中秋

    作者:元好問

    強飯日逾瘦,狹衣秋已寒。

    兒童漫相憶,行路豈知難。

    露氣入茅屋,溪聲喧石灘。

    山中夜來月,到曉不曾看。

    15、水調歌頭

    作者: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6、中秋見月和子由

    作者:蘇軾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盡銀闕涌,亂云脫壞如崩濤。

    誰為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間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蟠。

    今宵注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

    何人艤舟臨古汴,千燈夜作魚龍變。

    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隨歌板。

    青熒滅沒轉前山,浪飐風回豈復堅。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鳴露草。

    卷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惟楚老。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明朝人事隨日出,恍然一夢瑤臺客。

    17、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作者:劉禹錫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

    碧虛無云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

    群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里。

    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動,天樂一聲肌骨寒。

    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

    絕景良時難再并,他年此日應惆悵。

    有關中秋節的詩 篇3

    《念奴嬌.中秋對月》原文

    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風泛須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宮里。蛟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霜華滿地,欲跨彩云飛起。

    記得去年今夕,釃酒溪亭,淡月云來去。千里江山昨夢非,轉眼秋光如許。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寄言儔侶,莫負廣寒沈醉。

    《念奴嬌.中秋對月》賞析

    此詞浮想殊奇,造語浪漫,對月之人似親昨月宮,月中景物如降落左右,詞人貌似仙人,而懷中仍洗不盡塵世煩惱,人間天上渾然寫來,仙骨凡心雜錯吐露,其主旨全在上下兩結拍,上結“欲跨彩云飛起”,有超俗之想,下結“莫負廣寒沈醉”,又顯感傷,大起大落中,將矛盾的`心態淋漓吐出。

    文征明(1470~1559年),即文徵明,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號衡山、停云,別號衡山居士,人稱文衡山,齋名停云館。長洲(今蘇州)人。官至翰林待詔,私謚貞獻先生。“吳門畫派”創始人之一。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畫家,大書法家。與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在當世他的名氣極大,號稱“文筆遍天下祖籍衡山,故號衡山居士,長洲(今江蘇吳縣)人。54歲時以歲貢生詣吏部試,授翰林院待詔,故稱文待詔。

    《念奴嬌.中秋對月》的作者簡介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生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歲,曾官翰林待詔。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于吳寬,學書于李應禎,學畫于沈周。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稱“吳中四才子”。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

    有關中秋節的詩 篇4

    《月》原文

    桂滿三五夕,蓂開二八時。清輝飛鵲鑒,新影學蛾眉。

    皎潔臨疏牖,玲瓏鑒薄帷。愿言從愛客,清夜幸同嬉。

    《月》賞析

    這樣的詩,一味推砌典故,雖是閑情逸致的題目,卻是應制詩的口吻。對此,前人就有評論:“詩多詠物之作,凡天文地理,禽魚花草及文具什物,無不入詩,惜少情趣”。說得倒是十分中肯。

    然而,李嶠畢竟還是有幾分才氣的,他的詩也有不俗之作。本篇選的這首小詩就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中秋的明月高掛天空,有人可能就說:“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古人不像我們,想念友人情人時,一個電話一條短信,就可以互通情誼。而古人分離之后,正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之日,本當團圓歡聚,但遠隔山水的人們卻只能對月遙思,來換得一點心理上的安慰。然而,較之別人,李嶠卻更多了一層憂慮,圓月躍上寒空,都說此時此刻四海相同,但千里之外卻難免會有風有雨,從而連月亮也看不到,連這千里共明月的愿望也將無法實現。而且,這“雨兼風”也隱喻著現實中的波折風雨,從這寥寥二十字中,不難讀出李嶠焦首煎心的'掛念,以及對世事難料、禍福難言的憂慮,實在是首意味深長的好詩。

    《月》的作者簡介

    李嶠(644~713) ,唐代詩人。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少有才名。20歲時,擢進士第。舉制策甲科。累官監察御史。邕、嚴二州僚族起義,他受命監軍進討,親入僚洞勸降,罷兵而返。遷給事中。武后、中宗朝,屢居相位,封趙國公。睿宗時,左遷懷州刺史。玄宗即位,貶滁州別駕,改廬州別駕。李嶠的生卒年,新舊《唐書》均無記載,根據《通鑒》推斷,生年應在貞觀十八年(644),卒年在玄宗開元元年(713)。

    李嶠對唐代律詩和歌行的發展有一定的作用與影響。他前與王勃、楊炯相接,又和杜審言、崔融、蘇味道并稱“文章四友”。諸人死后,他成了文壇老宿,為時人所宗仰。其詩絕大部分為五言近體,風格近似蘇味道而詞采過之。唐代曾以漢代蘇武、李陵比蘇味道、李嶠,亦稱“蘇李”。明代胡震亨認為:“巨山五言,概多典麗,將味道難為蘇”(《唐音癸簽》)。他寫有詠物詩120首,自風云月露,飛動植礦,乃至服章器用之類,無所不包。雖刻意描繪,以工致貼切見長,但略無興寄。王夫之《天堂永日地域一日論》說他“裁剪整齊,而生意索然”,切中其病。七言歌行現存《汾陰行》一首,詠漢武帝祀汾陰后土賦《秋風辭》事,寫盛衰興亡之感,最為當時傳誦。據說唐玄宗于安史亂起逃離長安前,登花萼樓,聽到歌者唱這首詩的結尾四句時,引起了情感上強烈的共鳴,悲慨多時,并贊嘆作者是“天才”。

    有關中秋節的詩 篇5

    思佳客·閏中秋

    丹桂花開第二番。東籬展卻宴期寬。人間寶鏡離仍合,海上仙槎去復還。

    分不盡,半涼天。可憐閑剩此嬋娟。素娥未隔三秋夢,贏得今宵又倚闌。

    鑒賞

    作者:佚名

    《思佳客》,即《鷓鴣天》,首見于北宋宋祁之作,至晏幾道填此調最多?!对~譜》卷十一說:“宋人填此調者,字、句、韻悉同”。因賀鑄詞有“化出白蓮千葉花”句,故又名《千葉蓮》,又因其有“梧桐半死清霜后”句,故又名《半死桐》,又名《于中好》、《思越人》、《看瑞香》、《第一花》、《禁煙》、《翦朝霞》、《驪歌一疊》、《錦鷓鴣》、《避少年》、《鷓鴣引》、《醉梅花》。雙調,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下片五句,上下片各三平韻。前片第三、四句,與過片三言兩句多作對偶。

    “丹桂”四句,上片寫閏中秋景色及詞人的感想。言桂花已經二度開放,菊花的花期亦相應延長了。詞人以桂、菊兩種秋季當令的花,點出“閏中秋”的特點;即是這年秋天有了兩個八月,秋天就足足延長了三十天。因此,接著詞人又說,天上的圓月就像人間的寶鏡一樣,因為是“閏中秋”,所以缺而復圓;而自天河而來的`泛星槎亦在“閏中秋”時去而復還。“仙槎”,即貫月查。

    “分不盡”五句,下片即景感懷。言中秋天涼,而時令也在八月之半,今遇“閏中秋”,所以又可以將之分成一半,故詞人反而有“分不盡,半涼天”的一種感覺,詞人閑暇無聊,唯有這天上圓月與之作伴,又因為是在“閏中秋”的緣故,時令還沒有到深秋,所以氣候也還不太涼冽;月中嫦娥也顯得非常引人注目,所以詞人才有可能,又一次在這天晚上獨倚欄干欣賞這一圓月了。

    国产亚洲精品俞拍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