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講的是什么故事
發表時間:2025-04-10芒種講的是什么故事(實用五篇)。
芒種講的是什么故事 篇1
今天,學校布置了一篇作文,叫《聽講過去的故事》。我一回到家,就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
媽媽告訴我,她小時候住的是平房,很舊。而且一年只有一件新衣服,都保存到新年穿,不像我們,幾乎每個月都有好幾件衣服。
她們上學也不像我們,天天家長接送。她們每天都是自己走20分鐘的泥路,才能到學校讀書。因為是泥路,一遇到下雨天,地上就很滑,容易摔跤,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全身就都是泥了。
她們一下課,就跑到了教室外面,在泥地里挖幾個小坑,把自己用一分錢買的彈珠從口袋里拿了出來,開始玩打彈珠。有時,她們也會玩跳橡皮筋、跳繩、踢毽子等游戲。她們玩的游戲也沒有我們的先進,不過卻充滿了樂趣。
有時,媽媽也會和我姑媽去和一些同齡朋友一起去割草,喂給羊吃。為了讓自己不無聊,他們便想出了一個“好”主意:先在離自己面前2、3米的地方挖個洞,再從自己挑草的籃子里拿出2、3棵草,放在自己挖的洞里,站在同一條線上,把挑草的斧頭拿出來,一起扔,看誰扔在洞里,誰就拿到里面的所有草。多么好玩的游戲,為什么我們沒想到呢?也許是應為時代的不同吧!
聽了媽媽講她過去的故事,我覺得父母的讀書環境比我們不好,她們想在這么好的環境下讀書??晌覀兡??卻恰恰相反,有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卻不珍惜,以后我要珍惜現在的學習環境,不辜負父母對我的希望!
芒種講的是什么故事 篇2
芒種,是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陽到達黃經75°時為芒種?!对铝钇呤蚣狻罚骸拔逶鹿?,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意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季節,故又稱“芒種”。春爭日,夏爭時,“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人們常說“三夏”大忙季節,即指忙于夏收、夏種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我國古代將芒種分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鵬始鳴;三候反舌無聲。”在這一節氣中,螳螂在去年深秋產的卵因感受到陰氣初生而破殼生出小螳螂;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并且感陰而鳴;與此相反,能夠學習其它鳥鳴叫的反舌鳥,卻因感應到了陰氣的出現而停止了鳴叫。
芒種是表征麥類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個反映農業物候現象的`節氣。時至芒種,四川盆地麥收季節已經過去,中稻、紅苕移栽接近尾聲。大部地區中稻進入返青階段,秧苗嫩綠,一派生機?!皷|風染盡三千頃,折鷺飛來無處?!钡脑娋洌鷦拥拿枥L了這時田野的秀麗景色。到了芒種時節,盆地內尚未移栽的中稻,應該抓緊栽插;如果再推遲,因氣溫提高,水稻營養生長期縮短,而且生長階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蟲害,產量必然不高。紅苕移栽至遲也要趕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過遲,不但干旱的影響會加重,而且待到秋來時溫度下降,不利于薯塊膨大,產量亦將明顯降低。農諺“芒種忙忙栽”的道理就在這里。
芒種是很忙的節氣。陜西,甘肅、寧夏是“芒種忙忙種,夏至谷懷胎”。廣東是“芒種下種、大暑蒔(蒔指移栽植物)”。江西是“芒種前三日秧不得,芒種后三日秧不出”。貴州是“芒種不種,再種無用”。福建是“芒種邊,好種秈,芒種過,好種糯”。江蘇是“芒種插得是個寶,夏至插得是根草”。山西是“芒種芒種,樣樣都種”?!懊⒎N糜子急種谷”。四川、陜西是“芒種前,忙種田,芒種后,忙種豆”。從以上農事可以看出,到芒種節,我國從南到北都在忙種了,農忙季節已經進入高潮。
“四月芒種麥在前,五月芒種麥在后”,這是說華北地區4月芒種,小麥就成熟了,而5月芒種麥子還未成熟,這是為什么呢?這和前邊講過的“二月清明桃花開,三月清明定不開”一樣,都是因為陰歷算法造成的。按陰歷計算,一年實際上是354或355天。這比地球繞太陽一周的天數要少10—11天,因此必須三年一閏(有時是兩年一閏),補充所短的天數。閏月時,節氣不是提前就是推后,因而芒種有時在4月,有時在5月。我國農民深知4月芒種由于打春早,節氣推前,所以種莊稼就種得早,要種在芒種前,6月芒種,就把莊稼種在節氣之后,這是一種“死節氣、活辦法”的科學種植方法。
“芒種糜子急種谷”,糜子是一種生長期最短的禾本科植物,早熟品種80天可以成熟,即使晚熟品種,也不超過100天就能成熟。它是大秋作物最后播種的莊稼。所以華北地區遇到天早無雨,其它作物誤了節氣時,多用它來彌補,同樣能獲得好收成。在正常的情況下,芒種。種糜子時,種谷也可以成熟,但谷子比糜子生長期長,有可能遭受凍害,因此說“芒種糜子急種谷”。
芒種講的是什么故事 篇3
人們一直把那些穿著白大褂的醫生、護士們稱為白衣天使,因為她們總是無私奉獻,救死扶傷,就像天使一樣,能給人以溫暖。我奶奶就是這樣的一名白衣天使,在她身上,就有一些感人的故事。
我聽奶奶說,在以前,曾經有一個地方引發了一種叫作霍亂的病,感染了這種病就會上吐下瀉,甚至會有生命危險。而且這種病傳染性非常強,那里的許多人都染上了這種病,如果不及時控制,就會暴發流行。奶奶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后,沒有絲毫的猶豫,不顧個人的安危,馬上就組織了一個醫療隊,乘著快艇,立刻趕到了發病的地區,為得病的人們治療。
在那里,為了救治更多的病人,那些醫生們無時無刻不在忙碌著,幾乎沒有一點空閑的時間,甚至連睡覺的時間也縮短了。有一次3天2夜,奶奶僅僅睡了5、6個小時。結果在為病人們治療的時候,過于勞累的奶奶突然昏迷了過去。過了一會兒,她醒了過來。但是她并沒有臥床休息,而是又立刻上陣,繼續搶救病人。經過她和其他醫生們半個月努力的搶救,疫區終于得到了控制。
我在心里默默地想:正是因為奶奶和其他幾個醫生去了那兒,病情才得到了控制。要是沒有他們,這種病說不定還會傳到其它的地區。
聽了奶奶給我講的這個過去的故事,我感動不已。那些為了別人而放棄自己的休息,甚至會為了人們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的人,我們永遠都不能忘記。更不能忘記的,是他們那舍己為人,無私奉獻的美好品質。我們要向他們學習。
芒種講的是什么故事 篇4
芒種的由來
芒種,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此時太陽到達黃經75度。芒種的“芒”字,是指麥類等有芒植物的收獲,芒種的“種”字,是指谷黍類作物播種的節令。“芒種”二字諧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種”了。所以,“芒種”也稱為“忙種”、“忙著種”,是農民朋友的散播播種?!懊⒎N”到來預示著農民開始了忙碌的田間生活。
芒種習俗介紹
芒種煮梅習俗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凈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節酸堿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營養保健功能。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芒種安苗習俗
安苗系皖南的農事習俗活動,始于明初。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豐登、村民平安。
芒種送花神習俗
農歷二月二花朝節上迎花神。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此俗今已不存,但著名小說家曹雪芹的《紅樓夢》提及。
芒種打泥巴仗習俗
貴州東南部一帶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種前后都要舉辦打泥巴仗節。當天,新婚夫婦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體插秧,邊插秧邊打鬧,互扔泥巴?;顒咏Y束,檢查戰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歡迎的人。
芒種嫁樹習俗
芒種是農忙季節,在山西榮河開始收獲大、小麥,當地人稱之為“農忙”。有諺語說:“麥黃農忙,秀女出房?!币虼嗽诖斯潥?,婦女也要下地幫助度過“農忙”。而在河北鹽山則是在“忙中”這天有“嫁樹”的習俗。就是用刀子在棗樹上劃幾下,寓意可以多結果實。
24節氣中芒種的含義解釋
指有芒之谷類作物可種,過此即失效。民間也稱其為“忙種”,農諺“芒種忙、忙著種”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農歷書》中說:“斗指巳為芒種,此時可種有芒之谷,過此即失效,故名芒種也。”意思是講,芒種節氣適合種植有芒的谷類作物,其也是種植農作物時機的分界點,過此即失效。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干支歷午月的起始。此時北斗星斗柄指向巳位(正南偏東),太陽到達黃經75度。芒種,“芒”指一些有芒的作物,如稻、黍、稷等;“種”,一為種子的“種”,一為播種的“種”。
芒種一詞,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于兩漢時期的著作《周禮》:“澤草所生,種之芒種?!睎|漢鄭玄釋義曰:”澤草之所生,其地可種芒種,芒種,稻麥也?!霸?吳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說:“五月節,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敝髦?,芒種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稻谷類作物可以播種”。水稻種植一般是在以水田為主的南方地區。北方地區是旱地農業,糧食作物以種植小麥為主。對于北方地區而言,“芒種”是麥子成熟的時節,因此亦有對“芒種”的含義解釋為“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增添了麥子收獲,既涉及南方的水稻播種,也涉及北方的麥子收獲。
芒種講的是什么故事 篇5
每個人的家中都有很多的往事,這些往事很精彩,很新鮮,且是與眾不同的。
媽媽小的時候,有一次她跟堂哥一起去河里撈貝殼,貝殼的肉非常的鮮美,所以當時會有很多的小孩到河里去玩,聽說那一條河淹死了很多人和很多頭牛。有一次風刮得很大,河水突然就漲起來了,媽媽玩得太投入了就沒有注意,差點兒游不回來,慌亂之中堂哥的拖鞋不知道什么時候給沖沒了,我媽媽回到家里外公外婆看見她堂哥的拖鞋不見了就拿起棍子追著媽媽和她的堂哥打,還把他們的手綁起來關在房間里,不讓他們吃飯。
這雙拖鞋相對當時來說是非常珍貴的,所以丟失以后是很傷心的,我的外公外婆沒錢給媽媽買拖鞋,媽媽只好光著腳丫,到冬天的時候可是很冷的,媽媽的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紫一塊,都快要凍死了。
黃豆豐收的時候,媽媽就跟在大人的后面撿掉下來的豆子,然后跑到街上找賣豆腐的人來換豆腐,以前有一個稱,稱多少豆子換多少豆腐,在物資這么貧乏的年代,有人把豆子拿到一個偏僻的地方開始吧嗒吧嗒的吃了起來,有人沒有拿去煮也沒有洗去手上的泥土就直接吃了起來,那是極致的美味??!
這就是媽媽小時候的故事!
- 節日祝福網小編為您推薦芒種講的是什么故事專題,歡迎訪問:芒種講的是什么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