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n42h8"></li>
    <wbr id="n42h8"><legend id="n42h8"></legend></wbr>
  • <nav id="n42h8"></nav>
  • 社會等紅綠燈教案

    發表時間:2025-05-22

    最新社會等紅綠燈教案(通用十篇)。

    社會等紅綠燈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汽車、行人在馬路上行走要遵守交通規則,聽從紅綠燈的指揮。

    2.能根據信號做動作。

    3.體驗模仿游戲的快樂。

    4.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感知交通常識——過馬路,紅燈停,綠燈行。

    活動準備

    1.卡片紅燈、綠燈各一個,兩輛玩具小汽車。

    2.設置馬路場景。

    活動過程

    一、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1.師:看看,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什么?(教師出示兩輛玩具汽車)

    2.教師示范,將兩輛汽車成十字形相向開來,讓幼兒觀察發生了什么事。(汽車相撞)

    3.師:剛剛發生了什么事?(幼兒回答)

    二、認識紅綠燈。

    1.為了避免剛剛的交通事故發生,我們請來了這兩位朋友來幫忙。(出示紅綠燈卡片)

    2.師:有誰認識這兩位朋友嗎?(幼兒回答)

    3.師:那有哪位小朋友知道紅綠燈的作用呢?(幼兒回答)

    4.教師總結:汽車和行人在馬路上行走時,要聽從紅綠燈的指揮,紅燈亮了停一停,綠燈亮了才能行。

    三、小汽車按規則行駛。

    1.師:現在我們讓汽車安全行駛一次。(教師按照自己給出的信號操作汽車,如:出示紅燈,說紅燈紅燈我就停,出示綠燈,說綠燈綠燈我就行。)

    2.教師操作汽車,幼兒給出信號。

    四、游戲。

    1.師:現在我們也來開汽車,好不好?

    2.請兩個小朋友來當紅綠燈,一部分小朋友當汽車。

    3.幼兒做游戲,教師在旁指導。

    五、游戲結束,教師再次總結。

    社會等紅綠燈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小朋友們懂得不獨占玩具,情愿將自己喜歡的玩具與大家分享,體驗交換玩具玩的快樂。

    2.初步養成按要求擺放和收拾玩具的習慣。

    3.情愿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5.探究、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初步體驗分享的快樂。

    難點:體會自己一個人在家玩和大家一起玩的不同感受。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一些好玩的玩具。

    2.請家長配合把幼兒喜歡的家里的玩具帶到幼兒園。

    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

    1、大意:小寶的爸爸給小寶買了一輛美麗的玩具小汽車,車上還有燈,一開起來,燈一閃一閃的,還能唱歌,小寶可喜歡了,他走到那里就把玩具小汽車帶到哪里,他的鄰居小朋友明明看見了,說:“小寶,我們一起玩好不好?”小寶說:“我有小汽車才不和你玩?!绷崃峥匆娏耍f:“小寶,我們一起玩好不好?”小寶說:“我有小汽車才不和你玩?!闭f完就抱著小汽車跑開了,可是他一個人玩,慢慢的就覺得小汽車越來越沒有意思了。一天,他看見明明和玲玲在拍小皮球,就抱來了小汽車,和明明玲玲一起玩了起來,玩得可開心了。

    2、問題

    1)小寶剛開場是怎么做的?

    2)小寶后來又是怎么做的.?

    3)小寶為什么和小朋友一起玩得很開心?

    3、小結“好孩子有玩具大家玩”

    (二)教師將玩具帶到幼兒園,告訴小朋友們這是自己喜歡的玩具,它情愿和大家做朋友,請小朋友們也來玩。

    (三)鼓舞幼兒將自己帶來的家里面的玩具拿出來和大家一起玩。

    (四)和幼兒共同布置玩具角,布置時,請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玩具及玩法。

    (五)一起玩

    1)介紹自己的玩具名稱和玩法

    2)讓每個幼兒都有時機去玩具角玩。

    3)觀察幼兒是否只玩自己帶來的玩具,如何玩的?

    (六)小結,自然完畢。

    “今天我們玩得真開心呀,原來大家一起玩可以比自己一個人玩更開心。和大家一起玩,不但可以交到好朋友,還可以玩到更多的玩具。所以,以后有了玩具我們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玩?!?h2 style="color:#fff;padding:5px 20px;margin-bottom: 20px;text-align: left;background-color: #26b551;border-radius: 0 20px;">社會等紅綠燈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認識三角形的特征并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

    2.培養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培養對圖形的興趣和數學活動常規。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找相同形狀1-17

    2.ppt 圖形

    教學具

    圖片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游戲口吻引出三角形:有個圖形寶寶,來我們班做客,你們想知道是什么圖形寶寶嗎?

    二、展開

    1.趣味練習--找相同形狀

    采用游戲法引導幼兒在眾物品中尋找三角形的物品。

    (三角鐵)

    2.引導幼兒觀察三種三角形的.共同特征,發現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

    3.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1)引導幼兒從圖形筐中找出三角形,分別數出邊、角的數量,

    進一步掌握三角形特征。

    (2)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三角形像什么。

    4.通過游戲進一步鞏固所學內容。

    (1)游戲“猜猜我是誰”?

    組織幼兒根據圖形漸漸露出部分猜測出圖形,進一步鞏固幼兒對圖形特征的認識。

    (2)ppt圖形

    幼兒從各種食物中找出三角形食物。(三明治,比薩。)

    5.引導幼兒觀察并找出活動室中那些物品像三角形。

    三、活動延伸

    教師小結后,請幼兒到生活環境中進一步尋找三角形的蹤跡。

    社會等紅綠燈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學習兒歌和玩游戲《紅綠燈》知道汽車、行人在馬路上要遵守交通規則,聽從紅燈綠燈的指揮。

    2、在學習兒歌的基礎上,能在紅綠燈的游戲中能較靈敏的根據信號做動作,體驗模仿游戲的快樂。

    3、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4、遵守社會行為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小汽車圖片、紅、綠、黃信號燈

    活動過程:

    一、小汽車出門

    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一位客人你們看是誰?這輛小汽車叫嘀嘀,他第一次出門,對所有的事物都覺得很新奇。它看到馬路上、大街上這么熱鬧,開心的嘀嘀直叫。它一會開到東,一會開到西,可自由了。忽然它看到大街上有樣東西總是不停地眨眼睛,覺得非常奇怪。你們能告訴它這是什么東西嗎?(導入紅綠燈)

    二、認識紅綠燈

    1、師說:“你在哪里見過它?它有什么用?

    老師總結:對,一般馬路上的十字路口通常都有紅綠燈。紅綠燈和交警叔叔差不多是一樣的,都是來管理交通的。馬路上的紅綠燈是為了讓馬路上的車子有秩序地行進,不發生危險。

    2、師說:“今天我們就要來認識一下馬路上會眨眼的紅綠燈,好嗎?”它有幾種顏色?(一般都有三種顏色:紅色、綠色和黃色)

    3、認識紅燈

    ——你們知道紅燈眨眼睛,是告訴我們什么?(幼兒自由講述)

    ——哦。原來是要告訴我們行人和開汽車的司機該停下來了。

    4、認識綠燈

    ——你們知道綠燈眨眼睛,是告訴我們什么?(幼兒自由講述)

    ——原來呀,綠燈是要告訴我們,該前進了。

    5、認識黃燈

    ——你們知道黃燈眨眼睛,又是告訴我們什么?(幼兒自由講述)

    ——原來呀,黃燈亮時,要停下來等一等,如果已經走在馬路上,就要加快腳步趕緊走到馬路對面去。

    三、懂得紅綠燈的作用

    1、師說:“如果沒有紅綠燈會怎樣?(小朋友過馬路的時候很危險;汽車和汽車之間也很容易發生危險)”

    2、小汽車不認識紅綠燈,這樣在馬路上亂開行嗎?

    3、師說:“所以我們一起幫助小汽車想一個辦法,好嗎?(幼兒自由說說)”

    4、師說:“老師想到了一個辦法,這里有一首兒歌,可以幫助小汽車。我們一起念給小汽車聽吧!”

    ——教師朗誦兒歌一遍。

    5、小汽車看到紅燈、綠燈是怎么做的?看到黃燈是怎么做的?(教師用肢體表演引導幼兒自由講述)

    四、出示信號牌,學念兒歌

    教師分別出示紅燈、綠燈、黃燈的信號牌,請幼兒在座位上分別作出停車、開車、準備的動作。

    教師先示范。

    ——師說:“老師這兒呢,有三塊信號牌,因為我怕小汽車搞不清楚,特地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幫助小汽車認識紅綠燈,好嗎?”

    ——師說:“現在我先和小朋友一起來試試這三個信號燈應該做出怎么樣的動作?”(邊念兒歌邊做動作)

    ——師說:“接下來請小朋友來表現了!”幼兒學念兒歌,教師在相應的地方出示紅燈、綠燈、行人的信號牌,以幫助幼兒記憶。

    五、游戲《紅綠燈》。

    1、師說:“現在我們小朋友也是一輛輛小汽車,老師的大汽車很想和小汽車們做游戲呢。

    2、師說:“游戲是這樣玩的,小朋友跟在老師后面模仿小汽車在路上開,老師交替出示紅燈、綠燈、黃燈的信號牌,小汽車們就要做出相應的動作,好嗎!”

    3、教師帶領幼兒在教室開汽車,幼兒根據教師出示的信號,做出相應的動作。

    4、游戲進行1—2次結束。

    六、結束活動

    小朋友們現在我們知道了紅燈是告訴我們小汽車該停下來,綠燈是告訴我們該前進了,看到黃燈就等一等了,那我們一起開著小汽車出去旅行吧!

    社會等紅綠燈教案 篇5

    準備:

    1、收集有關汽車的圖片和畫報

    2、發動幼兒把自己家中的玩具車帶來

    3、繪畫的材料如:畫紙、油畫棒、記號筆等

    活動一:

    認識交通工具步驟:

    (一)玩各種車輛

    啟發幼兒互相交換玩具車,互相介紹自己玩具車名稱、用途

    (二)觀察各種車輛

    1、師:“你帶來的是什么車?它是什么樣的?有什么用途?”

    幼:“我帶來的是公共汽車,能……”

    “我帶來的是摩托車……,能……”

    2、師:“我學一種聲音,你猜猜是什么車,嘟—嘟—嘟,什么車?”

    幼:“這是摩托車”

    3、師:“你們還見過什么車?”

    幼兒先議論,后回答

    (三)概況各種車輛的共同特征

    1、師:“你們見過的車可真多,這些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請幼兒先討論后回答

    (四)游戲:“我來當司機”交代游戲內容后幼兒模仿各種開車的動作與叫聲進行

    游戲活動二:

    到街上觀察車輛步驟:

    (一)帶幼兒到附近馬路邊觀察

    1、“數一數,跑過了多少車輛?”

    2、“認一認都有些什么車?它們發出什么樣聲音?”模仿各種車輛的叫聲

    3、“看一看馬路中間行駛著什么車?旁邊行駛著什么車?”

    4、“到十字路口為什么有時車可以開,有時車要停下?”

    “紅綠燈有什么用?看到紅綠燈怎么辦?”

    5、“行人過馬路怎么辦?馬路上的白線是什么標記,有什么用?”

    (二)遵守交通規則

    1、師:“你們知道什么叫交通規則嗎?”請幼兒回答

    2、念兒歌:“大馬路寬又寬,人行道在兩邊,紅燈亮了停一停,綠燈亮了往前行?!?/p>

    3、小結交通規則的重要性活動

    三:大街上的車步驟:

    (一)觀察各種玩具車后,引導幼兒繪畫“嘀嘀嘀,開來了一輛什么車?”出示車子讓幼兒畫

    (二)啟發幼兒獨立思考,發揮創造性引導幼兒添畫紅綠燈、街道、人行道及各種車輛

    (三)幼兒作品展覽,讓幼兒自由欣賞、評議

    目標:

    1、擴大幼兒眼界,辨認各種車輛,比較它們的外形與用途,概括各種車輛的共同特征,發展概括能力。

    2、初步知道交通規則,懂得并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

    3、為鞏固對交通工具的認識,教幼兒學習畫車的技能,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創造力。

    社會等紅綠燈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識,知道紅燈停、綠燈行的道理。

    2、知道過馬路時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3、不走斑馬線會肇成事故的危險性。

    活動重點:形象地感知交通常識——過馬路要小心走斑馬線,紅燈停,綠燈行。

    活動難點:日常生活中,較自覺地遵守交通規則。

    活動準備:紅綠燈圖片、畫有十字路口(有斑馬線)的圖片

    活動過程:

    1、出示發生車禍圖片,請幼兒觀看。幼兒討論,為什么會發生交通事故呢?(幼兒回答,主要原因是不遵守交通規則)引出主題。

    2、教師出示十字路口的圖片提問:

    ①這是哪里?小朋友在什么地方見過它?

    ②上面的白線叫什么?有什么作用?

    3、出示紅綠燈圖片提問:它有什么作用呢?

    4、讓幼兒討論,如果沒有紅綠燈的地方怎么過馬路。

    如果沒有紅綠燈,行人怎么過馬路?(學生表演)總結要做到:一站二看三通過。

    5、教師小結

    小朋友過馬路時要注意自己的安全,要看紅綠燈,綠燈可以走,紅燈不能走,走的時候要走斑馬線,如果沒有紅綠燈的地方,要兩邊看一看,沒有車子才能過,要慢慢走,不能亂跑。要小手牽大手靠右走。

    6、游戲:

    紅燈停、綠燈行玩法:請一個小朋友當交通燈,一只手拿紅燈,一只手拿綠燈。其他小朋友開著車子過"馬路"時看紅綠燈,綠燈往前開,紅燈停下來,如違反罰停玩游戲。

    社會等紅綠燈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閱讀圖畫,并描述圖畫內容。

    2、嘗試講述故事中的主要情節。

    3、理解“鄰居”的含義。

    4、喜歡并安靜地傾聽故事,感受鄰居之間友好相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家長幫助幼兒認識自家附近的鄰居。

    2、課件:故事圖片、音樂、故事cd。

    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班來了一只小兔,它有件事想請小朋友們幫忙。我們來聽一聽是什么事。

    展示小兔課件

    原來小兔家附近沒有一個鄰居,它很孤單。

    小朋友,你們愿意介紹你的家給小兔,讓它搬來和你做鄰居嗎?說說你家住在什么樣的房子。展示課件

    小結:樓上樓下以及你家附近的人都是你的鄰居。

    還有一個小朋友,它也有鄰居,來看看她的鄰居是誰。展示課件并傾聽故事。

    二、觀看課件聽故事《小蘋果的鄰居》,提問:

    (1)這個小朋友叫什么?她喜歡什么?

    (2)樓上住著誰?在干什么?

    (3)家對面住著誰?在干什么?

    (4)它有個很特別的去處——“跳蚤市場”(展示課件)

    (5)你去過這樣的地方嗎?這是干什么的地方?

    三、邊看幼兒用書,邊再次聽故事。

    四、請幼兒講述故事主要情節。

    五、小蘋果請小朋友向小兔介紹她,看小兔愿不愿意去她那做她的鄰居,小蘋果和她的鄰居在準備干什么?小蘋果準備了什么?

    六、游戲:找鄰居

    請住在一個小區的幼兒一起拉拉手,說一說

    找一找你的午睡鄰居,她(他)有什么特點?

    社會等紅綠燈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知道家庭的由來。

    2、初步獲得"結婚"的概念。

    活動準備:

    事先向家長收集部分結婚照、故事《結婚照》圖片。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知道代代相傳的原理。

    活動難點:

    了解結婚的概念。

    活動過程:

    一、出示結婚照導入

    今天我們帶了許多照片?是爸爸媽媽的結婚照,讓我們來一起看看,你認識照片上是誰的爸爸媽媽嗎?(幼兒自由觀察簡述)

    二、幼兒觀察照片,了解故事情節

    1、剛才小朋友從照片上看到了xxx的爸爸媽媽,為什么沒有某某呢?(幼兒回答)

    是不是像小朋友說的一樣,讓我們一起來聽個關于結婚照的.故事。

    2、講述故事《結婚照》

    小朋友,你們知道照片里為什么沒有麗麗?

    那你們知道爺爺奶奶結婚生下了誰?

    爸爸媽媽結婚又生下誰?什么是"結婚"?

    教師小結:對呀!我們的家庭是人們一代傳一代變成的。如果沒有爸爸媽媽,就不會有你。

    三、欣賞照片

    請幼兒將帶來的照片一起欣賞,介紹你是從哪來的?

    社會等紅綠燈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激發幼兒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體驗自制玩具的樂趣。

    2、知道塑料袋的基本特征及用途。

    3、鼓勵幼兒根據塑料袋的外形。用夸張的形式表現出人物或動物的頭部特征。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5、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各種形狀的塑料袋、剪刀、即時貼、皺紋紙、雙面膠。

    2、能比較準確地畫出常見動物及人物的頭部特征,會熟練運用剪刀。

    3、活動室周圍張貼人物和常見動物的圖片及裝飾過的塑料袋。

    【活動過程】

    1、談話活動。

    (1)教師出示幼兒帶來的塑料袋,請幼兒說一說:塑料袋從哪里來?你們用過的塑料袋是怎么處理的?

    (2)引導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塑料袋,說出形狀、顏色,并了解塑料袋的用途及特征。(較輕,不易腐蝕)

    2、觀看錄像請幼兒觀看環境污染的錄像。并分組討論:用過的塑料袋該如何處理?如何減少塑料袋對環境的污染?

    3、制作活動。

    (1)欣賞老師制作的塑料袋娃娃,說一說:娃娃是用什么做的?怎么做成的?引導幼兒觀察老師制作時充分考慮了袋子的大小、形狀,以及提手的形狀和位置等。

    (2)幼兒自制塑料袋娃娃。教師鼓勵幼兒用即時貼、皺紋紙等材料夸張地表現五官、發型等。

    (3)交流作品,請幼兒說說制作的是什么,是怎么做成的。

    4、戶外游戲。

    教師引導幼兒將自制的塑料袋娃娃用繩子系上,手拿繩子跑起來,借助風來讓娃娃飛起來。

     

    社會等紅綠燈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欣賞、感受文學作品的意境美,理解詩歌所展現的四季的特征。增長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在幼兒理解感知詩歌”四季”結構基礎上嘗試仿編詩歌,用詩歌語言表述個人經驗和想像內容。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理解兒歌內容,知道四季的特點,感受四季的美麗。激發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難點:

    感知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不同特征。

    教學準備

    1、關于四季景色的課件。(分春、夏、秋、冬)

    2、繪有草牙、荷葉、稻穗、雪人的四幅圖。(上面有許多空白,分別釘在泡沫做的”四季樹”上。)

    3、 四季的頭飾。(草芽、荷葉、稻穗、雪人)

    4、 音樂。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現在是什么季節?從哪些地方看出是秋天呢?一年中,除了秋季,還有哪幾個季節?我們來看大屏幕,猜猜是什么季節?說說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看圖片,以動畫形式連續出現四季的4幅圖,后定格)師:我們的大自然可美麗了,你們看,四季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多媒體課件欣賞《四季》

    四季草芽尖尖,他對小鳥說:“我是春天。”荷葉圓圓,他對青蛙說:“我是夏天?!惫人霃潖潱现f:“我是秋天?!毖┤舜蠖亲右煌ΓB皮地說:“我是冬天。”

    二、 幫助幼兒理解感知作品(教學重點)幼兒欣賞詩歌中優美的語言,感受春夏秋冬四季的主要特征。說說自己發現了什么。詩歌里的每個季節有代表性的事物。如,草芽是春天特有的,雪人是冬天特有的??勺尯⒆勇撓瞪顚嶋H,說說每個季節還有哪些代表性事物,讓孩子認識四季,感受四季的美好。

    三、嘗試仿編詩歌。

    采用多種形式朗讀:個人讀、同伴對讀、小組輪流讀、分角色讀、做動作讀……通過朗讀表現孩子自己的感受。如,”草芽尖尖”可讀得輕細,表現出草芽的柔嫩;谷穗”鞠著躬說”,可讀出謙虛的感覺;”雪人大肚子一挺”,可以做挺肚子的動作,以表現雪人頑皮的樣子。對孩子的創造,教師應充分給予鼓勵。

    根據幼兒的想象仿編詩歌,如:鮮花紅紅,他對蝴蝶說:“我是春天?!绷~綠綠,他對小鳥說:“我是春天。”知了叫叫,他對大地說:“我是夏天?!睒淙~黃黃,他對大雁說:“我是秋天。”菊花香香,他對落葉說:“我是秋天?!毖┗ò装?,他對人們說:“我是冬天?!迸D梅花開,他對小朋友說:“我是冬天。”水仙花開,他對天空說:“我是冬天?!?/p>

    四、表演四季:

    聽了小朋友們找到的四季,我覺得四季真的好美呀!就讓我們一同感受四季的美麗景色吧!請小朋友帶上四季的頭飾進行表演。請個別幼兒一邊念《四季》一邊做動作。

    鼓勵個別幼兒領著大家誦讀。

    五、拓展游戲:

    說說畫畫:

    你喜歡哪一個季節?為什么?把你喜歡的季節畫一畫,并能給圖畫取個名字。(放背景音樂,用背景音樂來調控畫畫的時間)六、課后延伸找找描寫春、夏、秋、冬方面的兒歌,讀讀并能介紹給小伙伴們。如: 春雷喚醒了桃花。夏雨洗綠了樹葉。

    秋風染紅了楓葉。冬雪鋪滿了大地。

    時間由一年一年構成,而一年又由四季構成,幼兒大都知道有四個季節,但是一般都不太了解四季的特征,教師可以教會幼兒對四季的了解,進一步的感受四季的美。

     

    文章來源:http://www.020vk.com/zhufuyudaquan/147817.html
    国产亚洲精品俞拍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