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n42h8"></li>
    <wbr id="n42h8"><legend id="n42h8"></legend></wbr>
  • <nav id="n42h8"></nav>
  • 節日祝福網

    夏至教案

    發表時間:2025-01-20

    夏至教案(推薦11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用到諺語的地方還是很多的,諺語一般是通過口頭傳播,流傳下來的。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諺語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夏至節氣諺語教案(通用11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夏至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了解夏至時節的天氣變化

    2. 感受雨聲的變化,欣賞關于雨聲的詩句

    3. 能自主完成雨傘的涂色,培養創造力和審美能力

    活動準備

    雨傘簡筆畫、雨聲音頻

    活動過程

    1. 介紹夏至時節天氣變化的知識。

    夏至以后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范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江淮一帶出現梅雨天氣,頻繁下雨,空氣潮濕。

    2.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雨天嗎?

    ——有的小朋友喜歡,有的小朋友不喜歡,為什么不喜歡呀?為什么喜歡呢?

    ——其實雨天也不是那么的討人厭的,只要你細細觀察,能發現很多讓人喜歡的事。比如老師就特別喜歡聽雨聲,很多古時候詩人也很喜歡下雨。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吧。

    3. 教師播放雨聲音頻,體會古詩中的雨。

    (1)教師播放小雨音頻,請小朋友描述小雨是什么樣的`。

    志南寫出“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小雨落在衣服上,衣服都沒有濕;風吹在臉上,臉也不覺得冷。

    (2)教師播放大雨音頻,請小朋友描述大雨是什么樣的。

    李商隱寫“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鄙钋锾炜栈璋?,寒霜降臨,池中荷葉已經凋零所剩無幾,只留了幾片供人聽雨珠滴落的聲音。

    (3)教師播放暴雨音頻,請小朋友描述暴雨是什么樣的。

    蘇軾寫“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睘踉迫缒话悖瑓s沒有把山巒全部遮蔽,大雨打在湖面,濺起的水花跳入船中。

    4. ——小朋友們,現在下雨了,你們要怎么防雨呀?

    ——現在老師給你們發一把小傘,請你們給它畫上漂亮的圖案吧。

    5.教師分發打印好的雨傘簡筆畫,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涂色,教師會需要幫助的幼兒進行指導。

    6. 請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說說為什么這么畫,教師對能創作出優秀作品的幼兒獎勵。

    7.活動結束

    夏至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了解夏至要吃面食的習俗。

    2. 了解有哪些小麥制品。

    3. 發揮想象力,夏至面里有什么,鍛煉幼兒動手能力和創造性。

    活動準備

    一碗面的簡筆畫,并打印,每人一張,彩筆、剪刀、雙面膠

    活動過程

    1.介紹夏至吃面食的習俗:

    夏至時新麥收獲,各地食俗雖有差異,但吃面卻是共同的。史料記載,我國漢代就有過夏至節的習俗,食面也有嘗新的意思。像是北京冷淘面、四川擔擔面、無錫人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江南地區還有麥粽、夏至餅。所謂夏至餅就是搟面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后食用。其實夏至餅里并沒有指定的餡料食材,只要是開胃消暑的,都可以加到餅里做餡料。

    2.了解有哪些小麥制品

    (1)——小朋友們,你們見過小麥嗎?它是長什么樣的呀?(教師出示圖片)

    (2)——那我們平時吃的面食是像小麥這樣硬硬的黃黃的嗎?

    (3)——其實啊小麥首先被制成了又白又細的面粉才能被我們廣泛使用。那小朋友們知道哪些東西是由面粉制成的嗎?我們剛才在介紹夏至吃的面食時已經提到很多了,有小朋友能回憶一下嗎?還有其他的嗎?(面條,面皮,面餅,面包,蛋糕)

    3.夏至要吃夏至面

    (1)面條也是用小麥做成的,是我們夏至節氣要吃的主要食品之一,有一句話叫“冬至餃子夏至面”,也有說“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線”,今天我們的面條已經準備好了,但是光吃面條有些單調,小朋友們來動動腦筋,想一想面條上可以加點什么菜呢?

    (2)請小朋友們把你能想到的菜畫出來,剪下來,然后貼在這碗面里吧。

    (3)教師分發打印好的'面條簡筆畫。

    (4)小朋友們自由發揮,教師對需要幫助的小朋友進行指導。

    (5)請完成圖畫的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說說畫的是什么,為什么畫這些菜。

    (6)教師給予優秀作品的小朋友獎勵。

    4.活動結束

    夏至教案 篇3

    為了弘揚傳統文化,讓幼兒感受夏至的節日氣氛、了解夏至的傳統習俗,6月21日第二實驗幼兒園中班級部開展了“感受夏至弘揚傳統”主題教育。

    活動開始前,教師首先利用圖片及視頻的形式直觀形象地向幼兒們介紹了夏至的傳統文化,并了解到民間有“互贈折扇”“吃過水的涼面”等習俗,這不僅代表著炎熱的夏季已經來臨,也代表著小麥豐收有嘗鮮的寓意。

    接著圍繞“夏至民俗”幼兒們進行了折紙扇活動?;顒又薪處熓紫戎v解了制作的技巧、方法及要領,接著幼兒們開始熱火朝天地拿起方形彩紙動起手,孩子們自主發揮想象在扇面上進行裝飾,小心翼翼勾勒出美麗的線條,通過色彩的描繪傳遞著自己的心聲,還有的與同伴一起合作完成扇面畫制作,一邊制作一邊交流心得,互相“傳授技巧”。隨著動聽的音樂,漂亮的紙扇誕生在一雙雙靈巧的小手中,最后幼兒們互相贈送自己親手制作的紙扇,一把把紙扇在夏至之日為他們送來涼爽,送來夏天的快樂。

    活動最后還開展了有關夏季安全小常識的教育活動,幼兒們掌握了夏季防蚊蟲叮咬的知識和方法、了解了如何防暑、且不可貪涼多吃冷飲,養成良好的夏季飲食習慣,幼兒們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得以提升。

    通過此次活動,不僅加深了幼兒對“夏至”的認識和了解,還與同伴們在愉快的體驗中更直觀地感受到夏至的傳統文化,激發了幼兒進一步探究民俗文化的興趣,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夏至教案 篇4

    夏至日是一年中白晝時長最長的一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為了讓幼兒充分了解夏至習俗,感受祖國傳統文化,在夏至這一天,勝利幼兒園的老師和孩子們一起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夏至系列活動。

    活動中老師運用生動形象的課件和視頻動畫,讓幼兒了解到“什么是夏至”“夏至吃什么”“夏至人們做什么”等風俗習慣;接著結合“夏至”的節氣特征,老師邀請了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制作了各種各樣漂亮又好吃的水果拼盤,分享孩子勞動后的豐收果實和喜悅的心情。

    通過本次活動,孩子們加深了對夏至節氣的了解,體驗到了傳統節日帶來的快樂,同時激發了孩子們進一步探究民俗文化的興趣,更加熱愛中國的傳統節氣。

    夏至教案 篇5

    1、芒種栽薯重十斤,夏至栽薯光根根

    2、夏至雨點值千金

    3、芒種夏至常雨,臺風遲來;芒種夏至少雨,臺風早來。

    4、不過夏至不熱

    5、夏至食個荔,一年都無弊

    6、夏至無雨干斷河 (貴)

    7、夏至無雨六月旱 (湘)

    8、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

    9、愛玩夏至日,愛眠冬至夜

    10、芒種火燒天,夏至水滿田。

    夏至教案 篇6

    1.夏至伏天到,中耕很重要,伏里鋤一遍,賽過水澆園。(北方)

    2.日長長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

    3.夏至風從西邊起,瓜菜園中受熬煎。(南方)

    4.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南方)

    5.夏至雨點值千金(南方)

    6.夏至一場雨 一滴值千金 (南方)

    7.夏至東南風 十八天后大雨淋 (南方)

    8.夏至不起塵 起了塵 四十五天大黃風(南方)

    9.芒種火燒天,夏至雨漣漣(南方)

    10.春鋤泥,夏鋤皮;干鋤淺,濕鋤深(南方)

    11.端陽有雨是年,芒種聞雷美亦然,夏至風從西北起,瓜蔬圓內受熬煎(江西)

    12.夏至不種高山黍,平地還有十天谷 耕地看拖頭,耙地看牛頭。(西北)

    13.清明高粱小滿谷,芒種芝麻夏至豆(北方)

    14.冬至三庚數九,夏至三庚入伏。(重慶)

    15.芒種夏至忙,莫把煙草忘(永安)

    16.夏至棉田草,勝似毒蛇咬(西北)

    17.麥割夏至(山東)

    18.夏至響雷三伏冷,夏至無雨曬死人(福建)

    19.夏至楊梅滿山紅(江浙)

    20.谷雨好種姜,夏至4姜離娘(北方)

    21.長到夏至短到冬(北方)

    22.冬至羊,夏至狗,吃了滿山走(廣東)

    23.春來遍地綠,夏至剩半數,秋天無人管,入冬又 荒蕪(北方)

    24.冬至唔過唔寒,夏至不過唔(客家)

    25.雁、燕.蟬始叫,夏至到;蟋蟀叫,秋天到(北方)

    26.夏至見春天,有雨到秋天(北方)

    27.夏至無云三伏熱,重陽無雨一冬晴(四川)

    28.夏至栽苕斤斤吊吊(江西)

    29.夏至三庚便入伏(北方)

    30.嬉,要嬉夏至日;困,要困冬至夜。(北方)

    31.冬至餃子夏至面(山東)

    32.夏至餛飩免疰夏"(武進)

    33.吃 了夏至面,一天長一線(河北)

    34.過了夏至節,夫妻各自歇 (北方)

    35.芒種火燒天,夏至雨漣漣。(鄂、湘、桂)

    36.芒種火燒天,夏至水滿田。(遼、閩、贛)

    37.芒種火燒天,夏至雨淋頭。(粵)

    38.芒種不下雨,夏至十八河。(貴)

    39.芒種雨漣漣,夏至火燒天。(蘇、桂、湘)

    40.芒種雨漣漣,夏至旱燥田。(贛)

    41.芒種夏至是水節,如若無雨是旱天。(粵)

    42.芒種夏至,水浸禾田。(粵)

    43.芒種落雨,端午漲水。(湘)

    44.芒種夏至常雨,臺風遲來;芒種夏至少雨,臺風早來。(閩)

    45.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蘇、皖、川、鄂、貴)[指陰雨天多,行路容易滑倒]

    46.芒種怕雷公,夏至怕北風。(桂)

    47.芒種西南風,夏至雨連天。(皖)

    48.夏至楊梅滿山紅,小暑楊梅要出蟲(寧波)

    49.芒種栽薯重十斤,夏至栽薯光根根(河南)

    50.種豆不怕早,麥后有雨趕快搞(河南)

    51.芒種晴天,夏至有雨(河南)

    52.芒種有雨,夏至晴天(河南)

    53.芒種忙忙栽,夏至谷懷胎(南方)

    54.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江浙)

    55.夏至農田草,勝如毒蛟蛟(南方)

    56.芒種火燒雞,夏至爛草鞋(閩南)

    57.愛玩夏至日,愛眠冬至夜(華北)

    58.夏至楊梅滿山紅,小暑楊梅要生蟲(江浙)

    59.不到冬至不寒,不至夏至不熱(廣東潮汕)

    60.夏至大爛,梅雨當飯(江浙)

    61.夏至無雨三伏熱(江浙)

    62.夏至餛飩冬至團, 四季安康人團圓(無錫)

    63.冬至一場風,夏至一場暴(阜陽)

    64.冬暖春寒夏雨多(阜陽)

    65.夏至無風三伏熱 (南方)

    66.夏至有雨應秋早 (南方)

    67.夏至有雷三伏熱 (南方)

    68.夏至悶熱汛來早 (南方)

    69.夏至東風搖,麥子水里撈 (南方)

    70.夏至東南風,平地把船撐 (南方)

    71.冬至始打霜,夏至干長江(南方)

    72.冬至江南風短,夏至天氣旱(南方)

    73.立夏立不住,刮到麥不熟。(北方)

    74.夏至東風搖,麥子坐水牢(北方)

    75.初頭夏至十頭割,十頭夏至兩頭割,兩頭夏至騎拉著割。(北方)

    76.寧栽霜打頭,不栽立夏后。(北方)

    77.夏至狗無處走(廣東中山)

    78.夏至,愛呷不愛去 (臺灣)

    79.夏至狗,冬至貓(廣西北海)

    80.夏至有雨三伏熱,重陽無雨一冬晴(重慶)

    夏至教案 篇7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節,夏季的第四個節氣,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為了加深幼兒對“夏至”的認識和了解,讓幼兒真實體驗夏至的有趣與快樂,同時激發孩子們進一步探究民俗文化的興趣,加深了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熱愛之情,樹立民族自豪感,20xx年6月21日秀洲區王店鎮中心幼兒園(螞橋園)開展二十四節氣之夏至系列活動。

    一、飲食保健促健康

    天氣越來越熱,高溫天氣馬上到來,小朋友們怎么吃才會對身體好呢?小班教師以“夏天的味道”對孩子們開展夏季飲食安全教育宣傳,引導小班寶寶們認識夏季雖炎熱,但是寶寶們的消化功能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貪涼,還鼓勵大家多吃苦菜類蔬菜清涼解暑、促進食欲。

    二、夏至傳說知民俗

    古人說:“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夏至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有著淵源的文化歷史。中班老師對夏至節氣的知識進行了收集整理并利用課件、圖片、視頻等形式進行“夏至的`傳說”主題活動,讓孩子了解夏至的由來和習俗!通過有趣的故事,生動形象地向孩子們介紹夏至的文化,幫助中班幼兒更好地了解夏至的節氣特點以及風俗習慣。

    三、一把折扇消酷暑

    夏至節氣氣溫升高,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就要到了。暑熱難耐,大班老師們帶著孩子一起自制一把屬于自己的小扇子,孩子們利用彩紙、冰棍棒等操作材料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圓面扇或折扇。扇子創作不僅讓孩子們體驗了創作的樂趣,還可以帶來涼快,同時鍛煉了手部肌肉和協調能力!

    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夏至節氣充滿童趣,讓遙遠的傳統民俗變得生動活潑,螞幼孩子們在愉快的體驗中增添了生活經驗。相信通過本次主題活動,一定會讓傳統文化在孩子們的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記。夏至已至,快樂已至。

    夏至教案 篇8

    夏至來了!東昌府區梁水鎮鎮付樓幼兒園的孩子們開展了夏至節日主題活動,了解夏天及節氣知識。

    在活動中,老師們向孩子們介紹夏至的太陽在天空的.位置,讓幼兒對夏至節氣有初步的認識,了解夏至節氣特點以及風俗習慣,健康快樂過夏天!

    活動中,老師們對夏至節氣的知識進行了收集整理,并利用圖片、視頻等形式讓孩子了解夏至的由來和習俗,學習了夏至節氣的小兒歌,帶著孩子們制作了手工扇子和知了,一起體驗創作的樂趣。

    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夏至節氣充滿童趣,讓遙遠的傳統民俗變得生動活潑,孩子們在愉快的體驗中增添了生活經驗。通過本次主題活動,節氣傳統文化在孩子們的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記。

    夏至教案 篇9

    (一)導入(2分鐘)

    同學們,每當上課鈴聲響,大家都知道應該回教室上課,而我們的爸爸媽媽瞧看鐘表把握好自己的上班時間,也不會遲到,可古代的人們呢?難道他們不上班,不上學?沒鈴聲和鐘表,他們靠什么知道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事?你知道嗎?(請同學來回答)

    對于古代沒鈴聲,沒鐘表這些可難不倒我們智慧的老祖先,他們?。榱藴蚀_的把握好時間和季節變化特意設定了二十四節氣,大部分地區四季變化明顯,節氣就是表示季節更換的時間點,日歷上寫的幾時幾分交節就是這個意思。一年中共有二十四個這樣的節氣,大家想認識這些節氣、了解這些節氣嗎?由于節氣比較多,人們為了方便記住這些節氣,把它編成了詩歌。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二十四節氣歌》。

    (二)二十四節氣的來歷

    二十四節氣起源于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后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制定了《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于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歷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三)二十四節氣含義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應了季節、氣候現象、氣候變化等。

    表示寒來暑往變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個節氣;

    象征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五個節氣;

    反映降水量的則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個節氣;反應物候現象或農事活動的節氣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從天文角度來劃分的,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則反映了四季的開始。由于中國地域遼闊,具有非常明顯的季風性和大陸性氣候,各地天氣氣候差異巨大,因此不同地區的四季變化也有很大差異。

    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結、凝華現象,但實質上反映出了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程度。

    驚蟄、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現象,尤其是驚蟄,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蘇,來預示春天的回歸

    (四)二十四節氣的命名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歷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個季節的開始,春夏秋冬四個“立”,就表示了四個節氣的開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稱為“四立”。公歷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八牧ⅰ北硎镜氖翘煳募竟澋拈_始,從氣候上說,一般還在上一季節,如立春黃河流域仍在隆冬。

    “至”是意極、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稱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到來。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歷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太陽直射北緯23。5度,黃經90度,北半球白晝最長。冬至,太陽直射南緯23。5度,黃經270度,北半球白晝最短。

    “分”在這里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稱為“二分”,表示晝夜長短相等。這兩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歷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春分、秋分,黃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時黃經分別為0度、180度,太陽直射赤道上,晝夜相等。

    (五)二十四節氣的概括

    立春春季的.開始。雨水開始降雨的意思。驚蟄是說天氣轉暖,漸有春雷驚響,冬眠的昆蟲(蟄(zhl)蟲)開始活動了。春分春季晝夜長短等分的一天。清明天氣晴朗明潔,草木復生的意思。谷雨雨生五谷的意思。表示從此以后,降雨增多,有利于谷物的生長。立夏夏季的開始。小滿表示冬小麥籽粒逐漸飽滿,快要成熟了。芒種表示帶芒的農作物進入夏收夏種時期。夏至至是最的意思。夏至是夏季晝最長、夜最短的一天。小暑進入暑熱的時期。大暑夏季最炎熱的時期。立秋秋季的開始。處暑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從此以后,暑天將終止。自露表示露色發白,天氣漸涼了。秋分秋季晝夜長短等分的一天。寒露表明氣溫下降,露色由表面的白,變寒。霜降開始降霜的時候。立冬冬季的開始。小雪開始降小雪的時候。大雪降大雪的時候。冬至冬季晝最短、夜最長的一天。小寒進入冬季寒冷的時期。大寒冬季最寒冷的時期。

    (六)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七)二十四節氣的作用

    就是每個節氣的氣候不同,二十四節氣主要是為農民服務。因為農民種地節氣很重要,這決定著農作物的生長如何,收獲的優良。因為農作物生長溫度等因素比較重要,而每個節氣的這些因素不同。于是農民在適當的節氣種適當的農作物。所以二十四節氣主要對農民的種植起重要作用。

    (八)評比

    欣賞二十四節氣歌(歌曲),顯示第27張幻燈片,點擊音樂鈕。讀背節氣歌

    1、學生自由讀、背。

    2、指名背誦。指名在全班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關二十四節氣的知識。

    (九)課時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表現得都很出色,既記住了二十四節氣歌,又學到了很多有關二十四節氣的知識。其實有關二十四節氣的知識還有很多很多,如果同學們課后的時候能主動去搜集,你一定會學到更多的知識。

    夏至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 學會正確的防暑降溫方法。

    2.能在老師幫助下完成切西瓜游戲,鍛煉體魄,鍛煉反應力。

    活動準備

    夠全班吃的西瓜

    活動過程

    1. 談話引入

    (1)小朋友們,夏至過去后天氣就要一天比一天熱了,你們對付炎熱有什么好方法嗎?

    (2)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點評,重點點評喝水,沖涼,電扇,空調這幾個容易因為貪涼導致疾病的方法。

    2. 集中總結夏季防暑方法及錯誤方法

    (1)多喝白開水,不要等口渴再喝,這樣并不能很好的起到補水的作用。同時少喝冰水,避免刺激腸胃。

    (2)不洗冷水澡,這樣會使全身毛孔快速閉合,體內的.熱量反而難以散發,可能還會引起腦部血管收縮導致大腦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

    (3)不要長時間呆在空調間里,不出門運動,容易得“空調病”??照{室內外溫差不宜超過5度,即使天氣再熱也不能低于24度。

    (4)可以喝綠豆湯,薄荷水,吃西瓜等用于解暑降溫,注意西瓜不宜多吃。

    3.切西瓜

    (1)小朋友們,剛才我們提到夏天不能長時間的待在空調間里,要出去運動,我們這就去出門活動一下身體吧。

    (2)做游戲切西瓜

    請幼兒手拉手圍成圈,一名幼兒做切西瓜的人站在圈里,邊走邊說“切,切,切西瓜,一刀兩刀就開花”,說完用手來切圍成圈的幼兒的手,被切到的兩名幼兒超不同方向圍著圈跑誰先跑到切口的地方誰到圈里來做新的切瓜人,然后繼續游戲。

    (3)做完游戲回到教室,教師分發切好的西瓜。

    4.活動結束

    夏至教案 篇11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公元前七世紀,先人采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

    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之名由此而來。

    夏至來臨,九江萬科實驗幼兒園的老師們對夏至節氣的知識進行了收集整理并利用圖片、視頻等形式讓孩子了解夏至的由來和習俗!通過有趣的`故事,生動形象地向孩子們介紹夏至地文化,也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地了解夏至地節氣特點以及風俗習慣。

    豐富多彩的活動讓立夏節氣充滿童趣,讓傳統民俗變得生動活潑,孩子們在愉快的體驗中增添了生活經驗。相信通過本次主題活動,一定會讓傳統文化在孩子們的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記。夏至已至,快樂已至!

    国产亚洲精品俞拍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