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n42h8"></li>
    <wbr id="n42h8"><legend id="n42h8"></legend></wbr>
  • <nav id="n42h8"></nav>
  • 立夏的寓意和象征

    發表時間:2025-03-27

    立夏的寓意和象征(熱門十四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立夏幼兒園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立夏的寓意和象征 篇1

    1、春盤

    春盤又稱“五辛盤”,是細切五種辛辣的生菜盤裝而成?!侗静菥V目》中說:“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边@一風俗傳到唐、宋、金、元。如元代耶律楚材有《立春日驛中作窮春盤》詩,其中說到用藕、豌豆、蔥、蔞蒿、韭黃和粉絲作春盤。

    寧津一帶用蔥、蒜、椒、姜、芥切而調食之,稱為五辛盤,它既可以下酒佐餐,又可以作為禮物相互饋送。也有饋送青韭、黃柑的。

    2、春餅

    唐《四時寶鏡》記載:“立春,食蘆、春餅、生菜,號‘菜盤’?!笨梢娞拼艘呀涢_始試春盤、吃春餅了。所謂春餅,又叫荷葉餅,其實是一種燙面薄餅--用兩小塊水面,中間抹油,搟成薄餅,烙熟后可揭成兩張。春餅是用來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

    清《調鼎集》一書中曾記載了春餅的制法:“搟面皮加包火腿肉、雞肉等物,或四季應時菜心,油炸供客。又咸肉腰、蒜花、黑棗、胡桃仁、洋糖、白糖共碾碎,卷春餅切段?!边@是清朝的吃法。現在的春餅在制作方法上仍沿用了古代的烙制或蒸制,大小可視個人的喜好而定,在食用時,有些人喜歡抹甜面醬、卷羊角蔥食用,有的地方還講究用醬肚絲雞絲等熟肉夾在春餅里吃。

    3、春卷

    除了春餅之外,春卷也是立春日人們經常食用的一種節慶美食。春卷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盤的習俗演變而成。宋代有一種“卷煎餅”,是春餅與春卷的過渡類型。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已經出現將春餅卷裹餡料油炸后食用的記載。到了清代已出現春卷的名稱。

    春卷做法是用烙熟的圓形薄面皮卷裹餡心,成長條形,然后下油鍋炸至金黃色浮起而成。餡心可葷可素,可咸可甜。

    4、蘿卜

    據漢代崔寔《四民月令》一書記載,我國很早就有“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的.飲食習俗,而到了明清以后,所謂的“咬春”主要是指在立春日吃蘿卜,如明代劉若愚《酌中志·飲食好尚紀略》載:“至次日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卜”,名曰‘咬春’。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亦載:“打春即立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餅,婦女等多買蘿卜而食之,曰‘咬春’,謂可以卻春困也。”

    為什么要吃蘿卜呢?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可以解春困。立春后,氣溫逐漸升高,人之陽氣步步升發,講究食補的中國人,此時選定了具有辛甘發散之特質的食物,以讓身體順應天時。蘇東坡有詩云:“蘆菔根尚含曉露,秋來霜雪滿東園,蘆菔生兒芥有孫。”李時珍對蘿卜更是贊譽有加,認為它“根葉皆可生,可熟,可醬,可豉,可醋,可糖,可臘,可飯,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碧}卜還有祛痰、通氣、止咳等藥用價值。這或許是古人提倡在立春時吃蘿卜的本來用意吧。

    現在,吃春餅、春盤之俗已很少見,一般吃餃子和面條,謂之“迎春餃子打春面”。立春日,還有不少習俗。在魯北和魯西一帶,立春這天,母親會用彩色碎布頭縫制成“春公雞”、“春娃娃”等小玩具,送給孩子作為節日禮物。在滕州、惠民等地,凡是沒有種牛痘的兒童,春公雞的嘴上還要叼一串黃豆粒,幾歲叼幾粒,意為雞吃豆,可吃掉天花、麻疹等病。

    立夏的寓意和象征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有關立夏的相關知識,知道立夏拼蛋的傳統。

    2.能有正確的握蛋和拼蛋的方法,體驗勝利的喜悅。

    材料準備:

    人手兩個熟蛋 拼蛋的相關視頻

    活動設計:

    1.立夏節氣知識的介紹。(課前準備)

    2.觀看拼蛋的`相關視頻,知道拼蛋的傳統習俗。

    3.教師示范

    ①教師握蛋姿勢的示范。(握蛋的姿勢,方法)

    ②教師拼蛋示范,注意小頭對小頭,大頭對大頭拼蛋。(講解)

    ③請兩位幼兒上來示范拼蛋

    4.幼兒操作

    ① 幼兒自己組隊,與好朋友進行拼蛋活動。

    ② “蛋王”心得介紹。

    5.活動結束

    立夏的寓意和象征 篇3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感知夏天的特征,能夠區分夏天與春天的不同之處。

    2、知道夏天熱了,要多喝水、勤洗澡,注意衛生。

    3、能夠知道幾種避暑的方法。

    二、活動與指導:

    內容:認識夏天

    三、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夏天的景色和各種樹葉、小草的變化,初步知道夏天到了。

    2了解夏天的特征,萌發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四、活動準備

    活動前讓父母帶幼兒去公園幫助觀察夏天的景色和各種樹葉、小草的變化

    散步活動時引導幼兒觀賞幼兒園的風景。

    談話活動----欣賞圖片----布置墻面

    五、實施要點

    (一)談話活動:

    A、前幾天我們在公園園里看到了大樹、小草有什么變化?

    B、幼兒大膽地說說自己看到的事情。

    (二)欣賞圖片

    1:夏天來了。哪些小動物出現了

    2、河里有什么花

    3、看看我們的.穿著,有什么變化嗎?——夏天到了,天氣變熱了,小朋友們穿上了薄衣裳

    4、與幼兒一起進行(可以用小朋友的語言來創編)

    ——夏天到了、天氣熱了

    ——蟬兒叫了了、荷花開了

    ——小朋友們換上了薄衣裳

    (三)布置墻面:涂色,共同布置

    延伸活動:

    幼兒到戶外、在家里也尋找夏天還有哪些變化,(如吃冷飲、開空調)感受大自然的變化。

    立夏的寓意和象征 篇4

    一.活動背景

    立夏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雖然不是節日,但卻有很多的民間習俗。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這些習俗,我園特地開展了豐富多樣的立夏活動,讓孩子感受立夏、感受民俗。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孩子們知道了有關立夏的知識,如立夏的來歷,立夏的意義以及立夏的食俗。

    2.通過活動,培養孩子們積極向上、健康的心理,成為一名快樂的孩子。

    3.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和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三、活動準備:茶葉蛋、有關立夏食俗的內容

    四.幼兒經驗準備

    先帶領幼兒去參觀各班的區域角,再讓幼兒觀看有關立夏的一些圖片,說一說有關立夏的知識及立夏的習俗。

    活動形式:中班段集體舉行拼蛋比賽

    五.活動流程:

    主題滲透階段――經驗積累階段――活動實施階段――展示分享階段――活動總結階段。

    (一)主題滲透階段:

    1.向家長和孩子傳達本次我們中班段的大主題為“立夏拼蛋”。

    2.通過圖片和多媒體課件及區域角的展示,讓孩子知道立夏的知識,如立夏的.來歷,立夏的意義及立夏的食俗。

    3.請家長配合滲透一些有關拼蛋的知識。

    (二).經驗積累階段

    1.了解什么時候是立夏節。

    五月五日是什么節日?(立夏)

    2.了解立夏的來歷。

    那么,你們知道立夏的來歷嗎?

    (三).活動實施階段

    1.教師生動地講述有關立夏的知識及寧波人過立夏的傳統習俗。(附內容)

    (1)清明過后一個月,就是立夏。這時春去夏來,天氣漸曖,越冬小麥已成熟收割,菜園里一片新綠,江浙一帶有“立夏嘗新”的風俗。這時也是水產品捕撈季節,海鮮、河鮮自然也在“嘗新”之列。

    蘇州地方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叭隆敝感率斓臋烟摇⑶嗝泛望溩?。人們先以這“三新”祭祖,然后活人嘗食。蘇谷立夏還要吃海螄、面筋、白筍、薺菜、咸鴨蛋、青蠶豆。各家酒店立夏這天對進店的老顧客奉送酒釀、燒酒,不取分文,把立夏叫做“饋節”。

    鎮江地方有“立夏嘗八新”的食風。這“八新”就是櫻桃、新筍、新花、新麥、嫩蠶豆、楊花蘿卜、鰣魚最為名貴。頭潮鰣魚是送往朝延的貢物,尋常人家嘗鮮吃鰣魚已是三潮過后的鰣魚了。

    常熟地方人們立夏嘗新,食品豐盛,有“九葷十三素”的說法?!熬湃潯敝?/p>

    鰣魚、鱭魚、咸蛋、海獅、 鴨、腌鮮、鹵蝦、櫻桃肉各鯧鳊魚?!笆亍敝笝烟?、梅子、麥蠶(新麥揉成細條煮熟)、像筍、蠶豆、茅針、豌豆、黃瓜、苣筍、草頭、蘿卜、玫瑰、松花。

    浙東農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風俗,就是務農人家左領右舍互相贈送豆、米,和以黃糖,煮成一鍋粥,叫“七家粥”,說是吃了這種粥,鄰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種。杭州人每逢立夏,要烹煮新茶,備了果品餅餌,在親戚鄰居之間,互相敬茶、饋贈,叫做“立夏吃七家茶”。

    浙江的民間立夏食俗有一首民謠寫道:

    青梅夏餅與櫻桃, 臘肉江魚烏米糕。

    莧菜海螄咸鴨蛋, 燒鵝蠶豆酒釀糟。

    烏米糕的做法,用烏飯樹嫩葉揉搓后于清水中浸泡過濾,再和糯米粉蒸熟,呈紫烏色,清香撲鼻。

    (2)立夏節,老寧波的傳統習俗是在這一天吃茶葉蛋、“腳骨”筍、羅漢豆、蠶豆糯米飯等。自制這些傳統菜,只需花費20來元錢,你不但可以從中了解甬上立夏食譜,說不定還會給全家帶來一份新奇。

    茶葉蛋:鴨蛋1000克,揀青殼蛋,殼無破損的,洗凈放入鍋內,加水1000毫升,紅茶末25克,旺火燒沸持續5分鐘,小火再煮15分鐘―20分鐘即可。茶葉蛋還是立夏的一個娛樂項目。食前可在家人、鄰里、同學間開展拄蛋比賽。年輕母親還可用五彩絲線織個蛋套,將茶葉蛋掛在孩子胸前。

    “腳骨”筍: 取大拇指粗的烏筍或野山筍1000克(雷筍也可),剝殼削泥洗凈,在砧板上用菜刀平面輕輕將筍拍裂成扁形,再切成4厘米一段。“腳骨”筍重在形狀,其制作過程與油燜筍煮法相同。立夏吃“腳骨”筍有“腳骨健健過”之意,也是民間祈求健康的一種借代。

    羅漢豆: 揀淡綠色(深綠色次之)、沒有浸過水的羅漢豆500克,洗凈后放入鍋中,加500毫升水和半食匙鹽,在旺火上急煮10來分鐘,待豆顏色轉黃時即成。

    蠶豆糯米飯: 糯米500克,鮮蠶豆肉150克(也可用羅漢豆肉),去皮咸肉或火腿肉25克,毛筍肉25克。糯米洗凈,鮮蠶豆挖掉芽口,咸肉和筍肉切成黃豆大的丁,將糯米、鮮蠶豆、咸肉和筍丁放入電飯煲內,放水量可比平常煮飯減少20%,煮熟后,再用飯勺把糯米飯舀松,加少量味精后攪拌一下即成香氣四溢的蠶豆糯米飯。

    2.斗蛋比賽(附照片)

    同學們,斗蛋又是我們立夏過節的習俗之一。誰能成為我班的斗蛋大王呢?

    (1)學生竟猜班級的斗蛋大王

    (2)學生介紹斗蛋的方法:一般是用蛋的“小頭”碰撞,注意適度用力

    (3)學生提議斗蛋的程序:先四人小組產生獲勝者,然后產生每一大組的獲勝者,最后在四人中產生班級的斗蛋大王。

    最后葉科文同學的大雞蛋獲勝,葉科文同學成為班級的斗蛋大王。

    (四).活動展示階段

    視頻播放斗蛋的全過程供幼兒欣賞。

    (五).活動總結階段

    快樂立夏主題班隊活動雖已結束,但那份快樂的情景久久在孩子們心中回蕩,孩子們用自己的話說出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思想與情感。

    立夏的寓意和象征 篇5

    活動目的:

    通過和家長共同編織網袋、裝飾蛋、和同伴碰蛋、剝蛋比賽中加深對中國傳統節日“立夏節”的認識和了解。

    活動準備:

    準備帶三個蛋寶寶來幼兒園:

    一個是跟爸爸媽媽一起制作的“創意蛋寶寶”。

    第二個熟的蛋放在與家人一起編制網袋里,進行寶寶一日護蛋活動;

    第三個熟的蛋寶寶是準備要與同伴碰蛋用的(盡量挑選硬的蛋寶寶)。

    教師準備:有關立夏節的知識,給幼兒的獎狀和獎品表示鼓勵。

    活動過程:

    活動一:《創意蛋寶寶》

    活動時間:5月4日—5月6日

    活動目標:能用剪、貼、粘等多種手段,進行蛋寶寶創意活動,讓孩子發現生活中的各種美。

    活動二:《我是蛋寶寶的媽媽(爸爸)》

    活動時間:5月 6日一日活動

    活動目標:能帶著自己的蛋寶寶游戲、活動、吃飯和睡覺,并有意識地、輕輕地保護自己的蛋寶寶,不讓蛋寶寶磕了、碎了,體驗爸爸媽媽帶寶寶的辛勞。

    活動三:《班級集體活動----在幼兒園過立夏》

    活動時間:5月6日早上活動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說說、玩玩中加深對中國傳統節日“立夏節”的認識和了解。

    2、學會碰蛋和剝蛋的游戲,提高小肌肉的靈活性。

    活動過程:

    一、欣賞彩色絲線編織成的.小網袋,裝飾好的蛋寶寶。

    幼兒相互介紹自己的蛋寶寶是什么蛋?被裝飾成什么樣子等?

    推選出最具有創意裝飾獎的蛋寶寶。

    二、碰蛋游戲

    教師介紹游戲規則

    幼兒進行淘汰制比賽,推出最最硬的蛋寶寶。

    三、剝蛋比賽

    每個幼兒一個蛋,看誰剝得最快。

    四、品嘗蛋寶寶

    立夏的寓意和象征 篇6

    立春吃什么傳統食物

    春餅

    春餅在山東又名薄餅、荷葉餅,上可以入宴席配烤鴨同食,下可以卷大蔥、抹面醬,而與百姓的日常生活結緣,最是餅中“通品”,深受民眾喜愛。

    大蔥味辣,為五辛之一,春餅以五辛佐食,這正是古代立春飲食的遺俗。

    春卷在今天已經成為世界性的食品,在有中國餐館的地方,就有春卷。春卷在德國甚至被看作中國食品的代表。這里的春卷當然已經與立春沒有直接關系,不必只在立春食用。人們也大多并不知道,春卷本來是與立春相關聯的,曾是立春的節日食品。

    咬春

    清代,一般人家立春節一到,就要咬食生脆蘿卜,認為這樣可以卻除春困。

    北京民間立春節咬蘿卜的習俗極為流行,每家每戶都要準備個大而勻稱的蘿卜來咬食。這種蘿卜,有的是“皮心都綠”,有的“皮紅心白”,有的“紫皮白心”,通稱為“水蘿卜”,只可供生食。這種蘿卜,“極甘脆”,有詩人賦詩贊譽日“咬春蘿卜同梨脆”,的確誘人。而仔細品來,不僅滋味好,情調好,還能提精神、解氣悶,難怪它如此受人偏愛。另外,一些富足人家,還要吃春餅和春盤(春餅與春盤的構成與制作見“人El太平宴”一節),也叫做咬春。較之單純咬個水蘿卜,要文雅和講究多了。

    煨春

    主要在溫州等南方地區流行,可以代表清代南方的立春節飲食特色。

    所謂煨春,就是燒食春茶。起初,人們是將朱欒切碎,摻上白豆或黑豆,同茶一起加水煮食。后來,改用紅豆、紅棗、柑桔、桂花、紅糖與茶一同入水煮。這就是春茶。這種茶專供立春節食用,當地人稱之為煨春。煨春時,還要同時吃一些糕、例之類的茶點。屆時,往往還要先敬家中六神祖先,然后全家人再盡情分享。煨春的益處,據說可以明目益智,還有大吉大利及富貴榮華的寓意。所以,煨春活動在民間廣為流傳。

    立春南北吃什么

    河南民國《林縣志》所載“:民國后禮廢,民間于是日食薄餅、蘿卜絲,謂之咬春?!奔词构澣帐称废鄬唵危⒋旱娘嬍沉曀滓廊粋鞒?。這與官方禮俗形成鮮明的對照。這是北方立春飲食習俗的基本情況。

    在廣大南方地區,立春吃生菜的習俗由來已久。清末廣東《開平縣志》和《新寧縣志》記述了迎春禮儀,也記載了民間立春飲食習俗“:啖生菜、春酒,以迎生氣?!痹趶V東人們至今仍然十分喜歡吃生菜。但時間并不是僅限于立春,而主要是在春節。在正月二十六日朝拜觀音時,人們要吃生菜會,也就是會友們聚在一起吃蜆肉、生菜、韭黃做的生菜包。

    立春風俗習慣

    首先是迎春。迎春也叫行春。清代上自皇城北京,下到各地方縣城,人們都要在這一天隆重熱烈地舉行迎春大典。各地的儀式大同小異,我們這里僅以蘇州立春節的迎春活動加以說明。

    據清人顧祿《清嘉錄》記載,立春前一天,本地郡守都要率領群僚出外迎春。迎春的儀式,一般設在樓門外柳仙堂。在前往迎春的隊伍中,前有各色旗幟導引,鳴騶開道。f臨時雇傭的乞JLfr]裝扮演出觀音朝山、昭君出塞、學士登瀛、張仙打牌、西施采蓮之類的“社火”,熱熱鬧鬧,春牛殿后。四處都是前來觀看的人流,熙熙攘攘,如同趕大集一般。每當春牛從身前經過,男男女女都爭先恐后地用手去觸摸春牛,據說這樣可以“占新歲造化”。當地流傳的`諺語說:“摸摸春牛腳,賺錢賺得著?!边@可以說是自周代以來流行的迎春儀式的清代版本了。

    其次是打春。所謂打春,就是鞭打春牛的簡稱。所謂春牛,就是在立春節前,人們用黃泥或紙做成一個牛的形狀,牛肚里填上五谷雜糧等物。春牛,應當說是迎春隊伍里一個十分特別的角色。一般由一個手執彩杖的農夫趕著。如果立春日在頭年臘月,農夫要走在春牛前;立春日在正月十五日左右,農夫則走在春牛之后;立春日恰在正月初一,農夫就與春牛同步。春牛被趕到“府堂”,時值立春,就用鞭子將它打碎,人稱打春。在場的百姓,個個爭先恐后地向前撿起春牛肚里流出來的五谷和砸碎的泥片。拿回自己家中,五谷放于糧倉,泥片放于牛棚或涂在墻上。據說,這樣可以保佑一年糧食豐收,馬牛滿棚,大吉大利。當然,有些地方的打春活動,與此有些小小區別。如蘇州等地的春牛,往往空心。待春牛被鞭碎之后,圍觀百姓要將提前準備在手的“麻、麥、米、豆”等,“拋打春?!?。官府小吏,將一種被稱為“春球”的物品贈給前來參加活動的百姓,用以預兆豐年。

    再次,就是張貼芒神春牛圖。京城里,由順天府給皇上呈送春牛、芒神圖,向皇上敬賀立春之喜。民間百姓,則紛紛到集市上去購買這類紙圖,恭恭敬敬地張貼到中堂,祈求神靈保佑一年農事順利、豐收吉祥。

    再有,就是拜春。這種活動,主要在江南蘇杭地區流行。每逢立春日,老百姓都要互相登門致意,慶賀立春,共祝新春吉祥,祈求一年豐收。拜春的百姓,人來人往,猶如春潮涌動。人人春風滿面,個個喜氣洋洋。

    此外,還有歌舞慶?;顒恿餍杏诟鞯?。前面所說的蘇州立春“社火”,其實就是一種典型的歌舞慶賀活動。只是它被納人迎春隊伍中,用以制造熱鬧、喜慶的場面,吸引百姓的關注,但它歌舞慶祝的作用仍是十分明顯的。東北地區,就十分流行在這天演出各種戲,吸引附近百姓觀看參與,以熱鬧紅火的氣氛迎來一個充滿希望的立春節。

    立夏的寓意和象征 篇7

    小年吃什么傳統食物

    過幾天就是小年了,你知道過小年要吃什么嗎?小年習俗要吃的美食可不少,如餃子、年糕、米餅、粽子等。具體過小年要吃什么?小編為您盤點12種小年的美食。

    過小年要吃什么?

    1、餃子

    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上供時,餃子要端端正正擺上供臺。此外,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美食。

    2、粘糕

    在山東魯西地區民間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謠。每年臘月廿三,是家家戶戶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為粘住灶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不說人間壞事。粘糕用黃米、紅棗等為原料,香甜勁道,入口綿軟,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另外,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趕制椰糕用來食用并祈福,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

    3、麻糖

    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據說,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報告一年來人間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職日?吃麻糖就是想讓這灶神的嘴巴被糖給粘住張不開,不能把人間的美味奢華的情景稟報給天,以免得愛吃喝的人們受到處罰——新年帶來饑荒,期盼有一個平安的豐年到來。

    4、米餅

    農歷臘月廿三,民間俗稱“小年”,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米餅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圓形,再經高溫蒸熟,吃起來別有風味,有“團團圓圓”的寓意。

    5、殺年豬

    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的蘭洞、西嶺的新河、觀音的水濱山寨等地,都有殺豬過春節的習俗。過了小年夜(農歷十二月二十三),那殺年豬的熱鬧戲就算開臺了。挑選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燉,精心烹飪,再滿滿斟上一杯酒,邀請親朋好友共享年豬宰殺后的第一頓鮮肉——庖湯。

    6、火燒

    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

    立春:送春

    鞭春之后要送春,即地方政府給鄉紳送小芒神和小春牛,有的地方還送給政府各部門。這種作為禮品的春牛芒神有的是泥塑,有的是畫像,小巧玲瓏,精致可愛,以盤或以亭裝飾托送j送春由鞭春時的胥役和樂隊以官府的名義執行,例如在河北永平“隨從鼓樂,將別塑小芒神、土牛分獻各官府及鄉宦,謂之送春”。在湖南長沙,“胥役別以小牛、絲鞭鼓樂送鄉達,謂之送春牛”。這些小芒神和小土牛要由官府事先預訂,由工匠制作,并事先送到官署保存,例如在河北宣化“縣令偕屬詣府堂,打春畢,另將小牛芒神送各衙門及本城縉紳,皆預令工先期備辦,送縣待用者?!痹诮鞯禄笆侨斩酁樾⊥僚?,置紙亭中,佐鼓吹送諸薦紳”。在湖南零陵“禮胥以盤貯小土牛送鄉紳家”。在有的地區,地方政府要送小春牛給鄉里,例如廣東潮州“胥吏以小土牛貽里社,謂之發春”。有些地區由春官送春,例如湖北鄖縣“春官于紳士人家送土牛,乘陽氣也”。春牛送到之后,鄉紳一般要給賞錢,例如在福建漳平“鼓吹導送泥塑芒神土牛于紳衿家,以邀賞賚”。有的地區不是送泥塑芒神土牛,而是送芒神土牛的畫像,例如河南林縣“頒送芒神、土牛畫像”,河北延慶“以紙畫芒牛之形,令鼓樂春官遍送鄉達,謂之送春”。

    送春活動同樣也體現了社會等級差別,送春的對象是鄉紳,而不是平民百姓。例如在山東濟南“為小土牛,遍送縉紳家,及門,鳴鼓樂以獻,謂之‘送春’?!睂Α翱N紳家”不僅要“遍送”,而且要“鳴鼓樂以獻”,正如山西翼城春官和春吏的報春,“凡官長、薦紳之家,皆叩謁之”,而對于平民百姓則不予顧及,甚至欺壓,“民間有市貨者咸避焉,不則挈以去,無給直者。”但是“人盼幸福樹望春”是民族的心理定勢,春牛在整個漢民族文化中被公認為是春天的象征,而象征符號在民族文化中是共同的,沒有階級和階層的區分,那么平民百姓也想得到小春牛這個春天的象征,則必須自己買。在一些地區,小春牛在集市上可以買到,例如在河南洛陽“百姓買小春牛,依官式五色裝,或相獻遺”。據乾隆<洛陽縣志》載,這些縮小了的芒神、土牛和春仗由塑匠制作,“勾芒神像及土牛各長三寸許。又以細竹葦作胎,黃紙裹之,彩絲交纏,日春仗。紳宦官送,士民自賣買?!彼痛翰⒉皇乔宕陌l明,而是早已有之,正如同治《德化縣志》所說,送春“蓋仿古太守頒春遺意”。早在北宋時期,在開封、祥符兩縣“府前左右百姓賣小春牛,往往花裝欄坐,上列百戲人物,春幡雪柳,各相獻遺”。南宋時,朝廷“掌管預造小春牛數十,飾彩幡雪柳,分送殿閣,巨趟各隨,以金銀錢彩段為酬”。但是清代的送春主要是地方政府送給鄉紳,已經不是一般的節日應景活動,而是具有深刻的政治含義。地方上的迎春活動可以增強官紳關系,送春也體現了這個功能。由地方政府購置春牛和芒神作為祝賀立春的禮物,并在鞭春儀式過后,委派樂隊分送給地方鄉紳,這是對鄉紳的尊崇和對其社會地位的肯定。在當時的社會,官紳關系對于地方長官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許多地方豪紳不僅有重大的政治影響,而且常常掌握著地方上的經濟命脈。由于采取回避制度,地方政府主要長官均為外地人,如果沒有本地鄉紳的支持,他們就不能有效地對這個地區進行統治,甚至連自己的烏紗帽也保不住。因此,官府便利用這個官方可以操縱的機會,以報春、送春的手段來提高士紳的社會地位和表示官府對他們的敬重,以此增強官紳之間的關系,爭取他們的支持和合作。

    立春:吃生菜

    在中國北方立春吃蘿卜,而在南方卻是吃生菜。關于立春飲食的文獻記載中常出現生菜,但是各地生菜的含義并不盡相同。廣東乾隆《順德縣志>說立春“啖春餅、辣菜”,但是咸豐<順德縣志》說立春“啖生菜、春餅”,可見此地的辣菜就是生菜。在這里生菜是一物二名。但是《花縣志>載:“以素粉拌生菜”,《鶴山縣志》說:“以姜蔥拌生菜”,又只稱為“生菜”。

    《三水縣志》則說“食春菜”。很明顯,辣菜、生菜和春菜都是同一種蔬菜。這里的“春菜”不過只是以節日命名而已。但是《中國食品事典>的解釋卻與此不同,認為春菜就是芥菜,認為“芥菜”是“辣芥、辣菜、春菜和春不老的別名”。這種芥菜其味辛辣,一般需炒食或腌漬食用,這顯然不是上面所說的立春生食的春菜,更不是生菜。早在南宋時期,芥菜就與生菜和萵苣并列,其區別是顯而易見的。在北方的地方志關于立春習俗的記述中,有時也出現“生菜”、“春菜”和“辛菜”。山東<夏津縣志》載:“如期食生菜迎新,陰陽生送春牛。”在河北遵化“立春日啖餅食生菜迎新”?!抖ㄖ葜尽泛汀读甏h志>也都提到立春吃“春餅”和“生菜”,但是這里的“生菜”不可能與南方現在稱為生菜的葉菜相同,因為山東、河北和山西并不出產這種蔬菜。在這些地區地方志中的“物產志”中也不見關于“生菜”的記載。此外,在這些地區的其他縣志中,也沒有提到立春食用“生菜”。這里說的生菜有兩種可能,一是指“生食的蔬菜”,例如河南稱立春吃的蔬菜為“生菜”,即蘿卜和其他可涼拌的蔬菜。河南《輝縣志》載:“雜切生菜,日春盤,裹以薄餅食之,日咬春?!焙幽稀多嵖h志>載:“舉酒則切粉皮,雜以七種生菜,供之筵間?!焙茱@然,這里的“生菜”

    和南方所說的生菜并非一義。“七種生菜”是指的七種可以生食的蔬菜,那么《夏津縣志>、《定州志》和<陵川縣志>中所說的“生菜”也應該與此相同。二是指一種葉子可以生食的萵苣。<中國食品事典》和《簡明農業科學詞典>都認為生菜又稱為“葉用萵巨”。李時珍<本草綱目>說:“白苣、苦苣、萵苣俱不可煮烹,……通可日生菜?!备呤科妗侗笔МY錄>說:“生菜,花如苦菜,春秋可再種。略點鹽醋,生援,食之甚美,故名。”吳其溶認為生菜即白苣,“與萵苣同而色白,剝其葉生食之,故俗呼生菜”。光緒<肅州新志稿>載:“萵苣:有黑白二子,俗名生菜,可生食?!薄陡拭C通志稿>載:“萵苣:二種,葉圓而薄者日生菜,葉尖而生筍者日萵苣。”這里的生菜是指萵苣的一種。

    立春食生菜的習俗在漢代就已經形成,東漢崔塞<四民月令>載:“凡立春日,食生菜,不過多取迎新之意而已,及進漿粥,以導和氣?!?遵生八箋>說:“晉于立春日以蘿菔、芹菜為菜盤相饋。唐立春日春餅、生菜號春盤,故蘇詩‘青蒿黃韭試春盤’。”東漢和唐代的生菜究竟是何種蔬菜,此處并不明確,但是《遵生八箋》以蘇軾詩‘青蒿黃韭試春盤’解釋唐代的'春盤,可見唐宋時期的生菜并不是今天南方的“葉用萵巨”,而是指青蒿黃韭等可以生食的蔬菜?!肚宀s志>載:“紹興丁巳歲,車駕巡幸建康?;刿嫊r,先人主丹徒簿,排辦新豐鎮,物皆備。御舟過,止宣索生菜兩籃,非所辦者。官吏倉卒供進,幸免闕事。前頓傳報,生菜遂為珍品?!比缟纤?,立春的春盤在宋代可以用青蒿黃韭制作,但是這里的生菜并非韭菜?!稏|京夢華錄》以韭黃與生菜共列,《夢粱錄>以生菜、蔥、薤、韭、大蒜并提,可見生菜并不是韭菜。唐代楊華《膳夫經手錄>載:“苜蓿、勃公英皆可為生菜”,是說可以生食。但是宋代和明代的生菜已經確有所指,南宋吳自牧《夢粱錄:》將芥菜、生菜和萵苣列舉,《大明會典》:“薦新物品”中“正月”有“韭菜四斤,生菜四斤。”這里生菜也與韭菜并列,是一種具體的,可以與韭菜同樣生食的青菜種類,而不再是泛指??磥砉艜r所說的生菜如果泛指的話,均與清代南方及現在所食的生菜并非一物。只有在南方出產這種生菜的地區才盛行立春食生菜的習俗,南方有的地方也吃類似于蘿卜咬春的代用品,例如福建《永安縣志>:“家各立春樹,取接春之意,或取甘蔗、胡蘿卜啖之,名H咬春?!眲t可能由于這些地區不出產生菜。在地處上海附近的華亭縣,立春在清末由吃生菜轉變為吃蘿卜,光緒《華亭縣志>載:“春日茹春餅,以生菜作春盤。”但是又加按語說:“今立春日食蘆菔,云杜喉患?!闭f明吃蘿卜的習俗在這個地區逐漸擴展。

    立春:吃春盤

    春盤是立春宴飲所調制的菜盤,在清代已經是一個全國性的習俗,但是春盤在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內容。春盤在南方尤其普遍,因為北方咬春,生蘿卜可以拿來就啃,而南方的生菜卻必須進行加工和調制,盛于盤中,那么這種盤則稱為“春盤”。舊時,立春日設“春盤”食之,并互贈親友,表示迎春祝福。杜甫《立春》詩云“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全盛時?!贝喝占戳⒋?。兩京即指長安和洛陽。他吃了春盤,感想到了國家的盛衰。

    蘇東坡的《洗溪沙》詞中有“青篙黃韭試春盤”之句。青篙是嫩葛芭,黃韭即韭黃。從詩詞佳句中可以窺見春盤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

    春盤,據說始于晉代,有一本名叫《扼言》的書說,春盤中放的是蘿卜、芹蒸《四時寶鏡》里說:唐代“立春日,食蘆m、春餅、生菜,號春盤”。蘆旅即蘿卜,生菜即韭菜,此外還有春餅。大概是用春餅卷了炒熟的生菜去吃吧!南宋宮廷里的春盤就不同于民間了?!按淇|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價萬錢?!?/p>

    春盤,因于立春日食春餅,其名后來被“春餅”所代替?!蛾P中記》載‘唐人于立春日作春餅,以春篙、黃韭、寥芽包乞”《北平風俗類征》也說“是月如遇立春……富家食春餅。備醬熏及爐燒鹽腌各肉,并各色炒菜,如菠菜、韭菜、豆芽菜、干菜、干粉、雞蛋等,而以面粉烙薄餅卷而食之。故又名薄餅?!?/p>

    說實在話,所謂春餅也就是現在流傳于民間的煎餅,其薄攤者即稱薄餅。立春日,制餅卷起菜肴而食之者的餅,即謂之“春餅”。

    上海等地有一種名叫“春卷”的食品,可與春餅相提并論。它以面做成薄如紙的皮子,然后將事前做好的餡子包裹起來,兩端用面糊糊嚴,放入油鍋炸熟,金黃酥脆,蘸醋或辣醬油食之。應該說春卷是春餅的發展。

    北方的春盤則多用五辛和蘿卜調制。

    “春盤”有時又稱為“五辛盤”,在地方志中,“春盤”和“五辛盤”常常交替出現。所謂“五辛盤”,是以五種辛辣菜蔬調制的春盤,例如河北《新河縣志>載:“立春日,以紅、白蘿卜切作細絲,和以五辛,謂之春盤。”<南宮縣志)載:“立春日,以蘿卜為細菜,五辛為春盤,面為春餅,謂之賞春?!?曲周縣志>載:“萊菔、五辛為春盤,佐麥餅啖之,日咬春。”我們可以明白,春盤是立春的一種配菜,其中所說的五辛古今不盡相同,各地也有差異。有的學者認為五辛是:蔥、薤、韭、蒜和興蕖。但是在黑龍江賓縣和山東寧津縣則是蔥、蒜、椒、姜、芥。由于使用五種辛辣菜蔬調制成盤,所以稱為“五辛盤”?!按罕P”不過是個美稱。在立春日,所有與“春”相關的事物都冠以“春”字,例如“春?!薄ⅰ按夯ā?、“春雞”等。春盤是以節日命名,而五辛盤則是以內容命名。但是春盤比五辛盤的定義要寬,因為春盤不一定必須用五辛。在北方一些地區,春盤只是由蘿卜調制,例如山東《金鄉縣志》載:

    “以白蘿卜為春盤宴?!痹谀戏絼t主要是用生菜,或者由芹、韭、筍拌成,表示勤勞、長久和蓬勃之意。立春食生菜的習俗在漢代就已經形成,在晉代已經出現了春盤的雛形——菜盤。據唐人《四時寶鏡》載:“東晉李鄂立春日命以蘆菔、芹芽為菜盤相饋貺。立春日春餅生菜號春盤?!薄蹲裆斯{》載:“晉于立春日以蘿菔、芹菜為菜盤相饋。唐立春日春餅、生菜號春盤,故蘇詩‘青蒿黃韭試春盤’?!庇终f:“立春日作五辛盤,以黃柑釀酒為洞庭春色,故蘇詩云:‘辛盤的青韭,臘酒是黃柑’。”可見唐宋時期的春盤即五辛盤。盡管立春食蘿卜的習俗至遲在晉代已經出現,但是看來并不十分普遍,當時以蘿卜和芹菜調制的菜盤也不叫春盤。到了唐代,五辛盤已普遍稱為春盤,然而其成分仍然是青蒿和黃韭等其他辛辣味道的生菜,而不是蘿卜,當然也不是近代南方立春食用的“葉用萵苣”。

    《四時寶鏡》和《遵生八箋》以當時的“春餅生菜號春盤”來解釋晉代的“蘿菔芹菜為菜盤”,這表明二者既有共同之處,又有所區別。唐宋時春盤已相當普遍,例如杜甫有立春詩:“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盤出高門行白王,菜傳纖手送青絲?!贬瘏⒃姡骸叭昴线b倚望,早去及春盤?!倍鸥γ枋龅纳思毴缜嘟z,看來仍是青蒿黃韭之類,而他詩句中的蘿卜是白色的:“長安冬菹酸且綠,金城土酥凈如練?!边@里的“土酥”就是蘿卜,而“凈如練”意為潔凈如白色的絲絹。可見所描述的春盤中的細生菜不是蘿卜。

    春盤在宋代已經出現在朝廷的節日禮俗之中,皇帝在立春日賞賜群臣春盤?!肚練q時記>載南宋臨安后苑所做春盤,“每盤值萬錢”。但是春盤的內容是什么,卻并不清楚。在金元時期,春盤在民間已經十分普遍,鄰里間以春盤互相饋贈,而且此時的春盤成分可能已經有紅白蘿卜,元好問“春Et”詩中說:“里社春盤巧欲爭,裁紅暈碧助春情?!边@里的“裁紅暈碧”所指應是切紅、綠蘿卜?!安谩焙汀皶灐笔乔械膭幼?,而“紅”和“碧”是蘿卜外皮和內瓤的顏色。唐宋時期調制春盤的青蒿黃韭不會是紅色,其他五辛以及近代的葉用萵苣也不能以紅來描繪,只有水紅蘿卜皮色鮮紅。那么與“紅”相對偶的“碧”當然也是蘿卜,即皮色為綠的蘿卜??梢姳狈降拇罕P至遲在遼金時期就用蘿卜調制了。

    從晉代到元代,從“菜盤”到“春盤”,風俗有所改變,但并不是“蘿卜一生菜一蘿卜”的模式,盡管文獻資料顯示這樣一個蹤跡。因為唐宋時期的生菜并不是當代生菜的概念,僅僅限制于一種蔬菜。那時可以生食的蔬菜就稱為“生菜”。在清代有兩種類型的春盤:在南方以生菜為春盤,在北方以蘿卜為春盤。立春食用的紅蘿卜在廣西也稱為“春菜”。河南的蘿卜,“圓而紅者,名春蘿卜,生食,謂之咬春。”

    立春:春餅

    春盤是立春飲食的菜盤,是副食,那么這個節日當然還需要主食,這就是春餅。春餅一般與春盤一起準備。在地方志中這兩種節物也常常相提并論,并一起稱為“咬春”。例如河南<汜水縣志》載:“家治春餅、生菜,謂之咬春。”

    春餅在唐代就已經出現,從那時起,春餅就與春盤共提?!端臅r寶鏡>載:“立春日春餅、生菜號春盤?!痹诿鞔?,春餅已經成為朝廷的賜品,《燕都游覽志>載:“凡立春日,于午門賜百官春餅?!?礱清代的春餅在南方和北方都是立春的重要節日食品,但是各地的春餅也不盡相同。在北方,春餅是以麥面制作的,以小面團搟成薄餅,烙制而成。春餅一般與春盤一起上桌,蘿卜細絲和其他的辛辣菜蔬用春餅裹卷共食。河南《汝州全志》載:“立春日,雜切生菜日春盤,裹以薄餅食之日咬春?!?/p>

    《新鄉縣志》載:“以蘿卜和面餅食之,名日咬春?!焙颖薄墩h志》載:“立春設春盤春餅,日嘗春?!鄙轿鳌杜R汾縣志>:“春盤春餅,間亦有之。”《陽城縣志》載“民間茹蘿卜面餅,即薦辛,取春生之意也?!鄙綎|《城武縣志》載:立春“吃蘿卜蔥餅等,謂之咬春?!痹诟=ㄆ殉恰熬泶猴炓宰舸罕P”,而崇明縣的春餅是以“溲薄面裹熟肉而炙之”。清代的《調鼎集>記載了三種當時作為糕點的春餅,其一:“干面皮加包火腿肉、雞肉等物,或四季時菜心,油炸供客”,其二:“咸肉腰、蒜花、黑棗、胡桃仁、洋糖共斬碎,卷春餅,切斷”;其三:“柿餅搗爛,加熟咸肉、肥條,攤春餅作小卷,切斷”。南方的春餅是今日春卷的前身,其做法是:將面粉和水攪成面糊,攤在平底鍋中以小火烘出薄餅,即是皮子,包餡即是春餅,油炸至金黃色撈出。江南一帶餡料常用豆沙,即是甜餡春餅。這實際上就是春卷。馮應京<月令廣義>所描述的春餅是摶菜肉裹食,應該也屬于春卷一類。有的學者認為,這種春餅在江南通稱為春卷,以油炸加工,而北方則用面粉烙成薄餅,卷而食之。指出了南北春餅之異。但是在北方不只是在立春才吃春餅,在二月二的中和節也吃春餅。在山西立春吃“果餅”,并且與蘿卜菜共食,《遼州志>說:“民家啖蘿卜果餅,名目咬春?!边@說明,清代的春餅在不同的地域有著不盡相同的內容,盡管有著相同的意義和共同的起源。

    立春:喝春酒

    清代地方志關于立春的記載中常常提到“飲春酒”。這里的春酒有著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春酒指的是酒,在北方一般是燒酒,在南方是米酒,只是立春飲食的成分之一;廣義的春酒指的是立春的春宴,例如<儀封縣志>和<考城縣志>載:“立春:迎春,觀土牛,飲春酒。”另外,新年的宴席也稱為春宴。這種新年春宴的日期要持續數日之久,甚至要到元宵節。在此期間,親戚朋友和鄰里之間互相宴請和拜訪,這種新年之后的宴請在東北地區又稱為“會年茶”。<蓋平縣志>載:元旦后“十數日,此往彼來,有攜物品為敬儀者。張筵招宗族親友飲春酒,名日會年茶?!?/p>

    在華北地區稱為“請春酒”,《天津縣志>載:“親友詣門互拜,數日交相宴會,名日請春酒?!边@表明,當“春酒”單獨出現時,是指立春宴席,如果春酒和其他的食品共提時,例如春餅,春盤等,那么這里的春酒就僅僅指燒酒或者米酒。但是“春酒”的這兩種意義可以表明,不論是立春的家庭春宴,還是官方的春宴,都以酒作為宴席上的主要飲料。

    在立春宴席上,春餅和春盤是不可缺少的。那么只要有春盤,人們一般就要飲春酒。在宋代就有飲春酒的習俗,蘇軾的詩句對此作了描述:“辛盤得青韭,蠟酒是黃柑。”如果沒有春盤,那么一般也沒有春酒。在中國飲食習俗中,酒和菜一般是不能分開的,有酒就要有菜,菜是豐盛還是簡單這并不十分重要。例如河北《吳橋縣志>載:“立春,飲春酒,茹春餅,切鮮紅萊菔食之,日咬春?!标兾鳌饿媚峡h志>載:“立春之日,人飲春酒,食白蘿卜,謂之咬春?!睆V東<歸善縣志>載:“是日,啖春餅,生菜,飲酒慶新春。”這些例子說明,飲春酒在清代是相當普遍的習俗。

    立夏的寓意和象征 篇8

    一、活動背景

    立夏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雖然不是節日,但卻有很多的民間習俗。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這些習俗,我園特地開展了豐富多樣的立夏活動,讓孩子感受立夏、感受民俗。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孩子們知道了有關立夏的知識,如立夏的來歷,立夏的意義以及立夏的食俗。

    2、通過活動,培養孩子們積極向上、健康的心理,成為一名快樂的孩子。

    3、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和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三、活動準備:

    茶葉蛋、有關立夏食俗的內容

    四、幼兒經驗準備

    先帶領幼兒去參觀各班的區域角,再讓幼兒觀看有關立夏的一些圖片,說一說有關立夏的知識及立夏的習俗。

    活動形式:中班段集體舉行拼蛋比賽

    五、活動流程:

    主題滲透階段――經驗積累階段――活動實施階段――展示分享階段――活動總結階段。

    (一)主題滲透階段:

    1、向家長和孩子傳達本次我們中班段的大主題為“立夏拼蛋”。

    2、通過圖片和多媒體課件及區域角的展示,讓孩子知道立夏的知識,如立夏的來歷,立夏的意義及立夏的食俗。

    3、請家長配合滲透一些有關拼蛋的知識。

    (二)經驗積累階段

    1、了解什么時候是立夏節。

    五月五日是什么節日?(立夏)

    2、了解立夏的來歷。

    那么,你們知道立夏的來歷嗎?

    (三)活動實施階段

    1、教師生動地講述有關立夏的知識及寧波人過立夏的傳統習俗。(附內容)

    (1)清明過后一個月,就是立夏。這時春去夏來,天氣漸曖,越冬小麥已成熟收割,菜園里一片新綠,江浙一帶有“立夏嘗新”的風俗。這時也是水產品捕撈季節,海鮮、河鮮自然也在“嘗新”之列。

    蘇州地方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人們先以這“三新”祭祖,然后活人嘗食。蘇谷立夏還要吃海螄、面筋、白筍、薺菜、咸鴨蛋、青蠶豆。各家酒店立夏這天對進店的老顧客奉送酒釀、燒酒,不取分文,把立夏叫做“饋節”。

    鎮江地方有“立夏嘗八新”的.食風。這“八新”就是櫻桃、新筍、新花、新麥、嫩蠶豆、楊花蘿卜、鰣魚最為名貴。頭潮鰣魚是送往朝延的貢物,尋常人家嘗鮮吃鰣魚已是三潮過后的鰣魚了。

    常熟地方人們立夏嘗新,食品豐盛,有“九葷十三素”的說法?!熬湃潯敝个堲~、鱭魚、咸蛋、海獅、鴨、腌鮮、鹵蝦、櫻桃肉各鯧鳊魚?!笆亍敝笝烟摇⒚纷?、麥蠶(新麥揉成細條煮熟)像筍、蠶豆、茅針、豌豆、黃瓜、苣筍、草頭、蘿卜、玫瑰、松花。

    浙東農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風俗,就是務農人家左領右舍互相贈送豆、米,和以黃糖,煮成一鍋粥,叫“七家粥”,說是吃了這種粥,鄰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種。杭州人每逢立夏,要烹煮新茶,備了果品餅餌,在親戚鄰居之間,互相敬茶、饋贈,叫做“立夏吃七家茶”。

    (2)立夏節,老寧波的傳統習俗是在這一天吃茶葉蛋、“腳骨”筍、羅漢豆、蠶豆糯米飯等。自制這些傳統菜,只需花費20來元錢,你不但可以從中了解甬上立夏食譜,說不定還會給全家帶來一份新奇。

    茶葉蛋:鴨蛋1000克,揀青殼蛋,殼無破損的,洗凈放入鍋內,加水1000毫升,紅茶末25克,旺火燒沸持續5分鐘,小火再煮15分鐘―20分鐘即可。茶葉蛋還是立夏的一個娛樂項目。食前可在家人、鄰里、同學間開展拄蛋比賽。年輕母親還可用五彩絲線織個蛋套,將茶葉蛋掛在孩子胸前。

    “腳骨”筍:取大拇指粗的烏筍或野山筍1000克(雷筍也可),剝殼削泥洗凈,在砧板上用菜刀平面輕輕將筍拍裂成扁形,再切成4厘米一段。“腳骨”筍重在形狀,其制作過程與油燜筍煮法相同。立夏吃“腳骨”筍有“腳骨健健過”之意,也是民間祈求健康的一種借代。

    羅漢豆:揀淡綠色(深綠色次之)沒有浸過水的羅漢豆500克,洗凈后放入鍋中,加500毫升水和半食匙鹽,在旺火上急煮10來分鐘,待豆顏色轉黃時即成。

    蠶豆糯米飯:糯米500克,鮮蠶豆肉150克(也可用羅漢豆肉),去皮咸肉或火腿肉25克,毛筍肉25克。糯米洗凈,鮮蠶豆挖掉芽口,咸肉和筍肉切成黃豆大的丁,將糯米、鮮蠶豆、咸肉和筍丁放入電飯煲內,放水量可比平常煮飯減少20%,煮熟后,再用飯勺把糯米飯舀松,加少量味精后攪拌一下即成香氣四溢的蠶豆糯米飯。

    2、斗蛋比賽(附照片)

    同學們,斗蛋又是我們立夏過節的習俗之一。誰能成為我班的斗蛋大王呢?

    (1)學生竟猜班級的斗蛋大王

    (2)學生介紹斗蛋的方法:一般是用蛋的“小頭”碰撞,注意適度用力

    (3)學生提議斗蛋的程序:先四人小組產生獲勝者,然后產生每一大組的獲勝者,最后在四人中產生班級的斗蛋大王。

    最后葉科文同學的大雞蛋獲勝,葉科文同學成為班級的斗蛋大王。

    (四)活動展示階段

    視頻播放斗蛋的全過程供幼兒欣賞。

    (五)活動總結階段

    快樂立夏主題班隊活動雖已結束,但那份快樂的情景久久在孩子們心中回蕩,孩子們用自己的話說出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思想與情感。

    立夏的寓意和象征 篇9

    目標:

    1、讓幼兒通過多種感官感知夏季的來臨,掌握夏季的季節特征。

    2、引導幼兒初步懂得夏季炎熱、干燥要注意防曬,不在烈日下玩耍、要多喝水。

    3、幫助幼兒認識幾種常見的降溫工具,并簡單了解人們夏季防暑降溫的。

    4、讓幼兒知道愉快有益于身體健康。

    5、知道檢查身體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趣味練習:夏天的物品

    活動過程:

    一、導入老師給小朋友講《小狗不熱了》的。

    二、展開

    1.認識夏天的基本特征小朋友們,剛才老師故事中講的小狗一會兒戴涼帽、搖扇子,一會又喝桔子水,吃西瓜、吃雪糕,這是說的什么季節的事呀?(夏季)(1)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了嗎(夏季)(2)你們是怎么知道夏季來到了,夏天有什么感覺呀?

    夏天比起春天、秋天、冬天有什么不同?

    (自由討論)小結:夏季十分炎熱,穿的衣服比以前少了,吃的水果的種類比以前多了,昆蟲多了,樹葉也更茂密了。

    2.讓幼兒知道夏天天氣炎熱,人們在這么熱的天該怎么辦。

    (1)如果我們現在出去跑一圈,就會滿頭大汗的,夏天這么熱,我們該怎么辦呀?誰能想出一些好辦法,讓我們在外面玩的時候不會這么熱?

    (2)小結:在戶外時要注意防曬,不在烈日下玩耍,外出長時間在烈日下行走要打太陽傘,下午2點鐘太陽最熱,在很熱的夏天,要盡量減少這個時間外出。

    3.引導幼兒討論:有什么辦法能使自己涼快?

    (1)小朋友們,你們有什么辦法能使自己過一個涼快的夏天呢?比如你吃什么能涼快一些?你怎樣做能使自己涼快一些?和你旁邊的小朋友商量一下,我們比一比誰想的辦法有多又好?!?/p>

    (2)幼兒講述想出的涼快的'辦法。

    三.結束

    1.引導幼兒交流,知道夏天要怎樣過才涼爽。

    2.趣味練習:夏天的物品讓幼兒了解夏天的物品有什么。讓幼兒知道在游泳的時候,一定要爸爸媽媽跟著,一定要注意呀!

    附:故事《小狗不熱了》

    小狗黃黃去旅行,心里高興極了。黃黃起了一個大早,背上自己的旅行箱九出發了。哎呦,今天的天氣可真熱啊,沒走一會,黃黃頭上的汗珠就滴答滴答落下來了,把黃黃穿著的小背心都濕透了,這可怎么辦呢?黃黃忽然記起自己的旅行箱里還有一頂太陽帽呢,趕快拿出來帶上,哇,涼快多了。可是沒走一會兒,又熱了起來,黃黃又從旅行箱里拿出了自己的小扇子,上下一扇,真涼快。走著走著,黃黃覺得口渴難耐,又拿出了自己帶著的桔子水,哇冰涼的桔子水喝下去真痛快,黃黃覺得自己舒服多了,聰明的黃黃已經不熱了。

    活動反思:

    夏天真熱,幼兒而知?相信孩子自有自己的感受和認識?;顒又?,我利用晨間時段鼓勵幼兒觀察夏季的景色、人們的穿著、氣候的特征,當幼兒有了充分的感受,他們在活動中就有話可說。活動中我引導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發現,讓幼兒在與同伴的語言交流中相互,相互提高!

    立夏的寓意和象征 篇10

    學習目標:

    1、了解立春的由來、農諺詩歌及各地習俗。

    2、通過本課的學習,知道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并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激發學生研究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立春的.相關農諺詩歌。

    教學難點:

    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教學準備:

    教師學生課前收集有關立春節氣的農諺詩歌。

    [片段一]談話導入

    1、背一背:同學們,我們學過《二十四節氣歌》,誰還記得?

    2、說一說:你知道節氣歌中哪些節氣?【評析】新課開始,引導學生回憶背誦節氣歌、說節氣,回顧舊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做好“熱身”準備,為下面教學做鋪墊。

    [片段二]了解立春的農諺及詩歌

    1、師:大家在課前搜集了哪些立春的農諺?小組內交流,然后選一位代表發言。學生在組內交流。

    2、師:大家在課前做了很多的準備,我也收集了一些立春的農諺。

    3、師:讀了這些農諺,你們有什么感受?

    生1:這些諺語朗朗上口,好讀好記。

    生2:句子還押韻。

    生3:我感覺古代人很聰明,他們能編出這么多的諺語。

    [片段三]了解各地立春習俗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立春有哪些習俗呢?那么立春吃什么呢?

    師小結:雖然立春時節是“進補”的最佳時期,但進補并非吃大量的滋補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

    立夏的寓意和象征 篇11

    教學目標:

    1、了解與立春有關的習俗,感受立春帶給我們的文化情趣。

    2、學習"民間圣果"做法從中體驗享受自己勞動成果的喜悅。

    教學重點:

    通過收集立春的材料,傳承民俗文化,建立起對家鄉濃厚的感情。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傳統節日的歷史淵源、獨特情趣。

    教學手段

    1.教師準備:了解各地有關立春習俗。有關立春習俗的圖片,各種與立春節慶?;顒佑嘘P的文字介紹。

    2.學生準備:向家人詢問民間流傳的與立春有關的諺語、習俗。

    教學設計:

    一、前置學習初步了解一些春季氣候變化的相關常識,以及氣候變化對生活的影

    立春簡介:(課件、春天的圖片)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稱“打春”,“立”是“開始”的意思,中國以立春為春季的開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

    古人將立春定為24個節氣之首。立春之日,晚上七點時仰望星空,可見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東北,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古人稱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二、教師介紹立春節的由來

    立春的“立”表示開始,“春”表示季節,故立春有春之節氣已開始之意。農諺有“春打六九頭”、“幾時霜降幾時冬,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語,從冬至開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開始。

    立春作為節令早在春秋時就有了,那時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個節令,到了《禮記.月令》一書和西漢劉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訓》中,才有24個節氣的記載。

    在漢代前歷法曾多次變革,那時曾將24節氣中的立春這一天定為春節,意思春天從此開始。這種叫法曾延續了兩千多年,直到1913年,當時的'政府正式下了一個文件,明確每年的正月初一為春節。

    此后立春日,僅作為24個節氣之一存在并傳承至今。

    三、 介紹立春的習俗

    立春亦稱“打春”、“咬春”,又叫“報春”。這個節令與眾多節令一樣有眾多民俗,有迎春行春的慶賀祭典與活動,有打春的“打?!焙鸵Т撼源猴?、春盤、咬蘿卜之習俗等。

    從歷史文獻記載來看,我國歷朝歷代的迎春儀式隆重而浩大。此時的立春已經超過了農歷24節氣只標示節令與氣候的功能,而是已經被當成一個節日了,因此在歷史上便演化出了許多圍繞立春而舉辦的活動及民俗,如“春娃”、“春鞭”、“春卷”、“打春”、“春酒”、“春?!钡鹊取?/p>

    咬春是指立春日吃春盤、吃春餅、吃春卷、嚼蘿卜之俗,一個“咬”字道出節令的眾多食俗。春盤春餅是用蔬菜、水果、餅餌等裝盤饋送親友或自食,稱為春盤。

    四、立春詩句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羅隱

    一二三四五六七,萬木生芽是今日。

    遠天歸雁拂云飛,近水游魚迸冰出。

    賞析:

    立春三候是東風解凍、蟄蟲始振和魚陟負冰。立春之日“東風解凍”;立春日后五日“蟄蟲始振”,;再五日“魚陟負冰”。

    五、總結提升 :

    在春季精神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郁,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心境愉悅的好心態。同時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發陳”之時,借陽氣上升,萬物萌生,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通過適當的調攝,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代謝機能得以正常運行。

    實踐活動:

    1.回家給家人介紹立春的習俗,參與一項立春的活動,比如踏春、吃春卷等。

    2.繪制思維導圖

    立夏的寓意和象征 篇12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交節時間在每年公歷5月5日到7日。此時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東南方,太陽黃經達45°。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立夏,是標示萬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日照增加,逐漸升溫,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小朋友們將在本節課程中一起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親身動手實踐,感受立夏的趣味。

    目標

    (一)幫助兒童了解清明的地理知識特點和下雨的原理;

    (二)讓兒童在斗蛋這一習俗中感受立夏的魅力;

    (三)認識立夏這個節氣的代表民俗活動;

    (四)幫助兒童了解編蛋絡或繪彩蛋的步驟,鼓勵兒童自己嘗試創作。

    內容

    (一)驅蚊小妙招

    立夏到了,蚊蟲季就來了,夏天這個穿短袖的季節,蚊蟲帶來的困擾也隨之而來,那便是蚊蟲的侵襲。每晚睡覺時蚊子在耳邊夜夜笙歌,四處叮咬。早晨起來身上便出現了一個個紅色小疙瘩,被蚊子咬了之后,叮咬部位慢慢腫起來,這是因為部分蚊蟲體內本身含有毒素,毒液會導致皮膚局部發炎紅腫。然后,我們會逐漸體會到令人難以忍受的瘙癢感。蚊子來勢洶洶,如何才能趕跑它們呢?

    小朋友們來想想怎么驅趕蚊蟲吧?。ㄅc小朋友互動了解他們的.驅蚊妙招)

    在這里老師也給大家幾個驅蚊小妙招:

    1.傳統防蚊法:點燃曬干的橘子皮,既能驅蚊,還能驅除異味?;蛘呷紵裏龝窀傻牟枞~或艾葉,點燃后的煙味也能驅蚊。

    2.注意衣服顏色:蚊子比較喜歡叮咬穿深色衣服的人,特別是黑色。所以夏天盡量穿淺色衣服,而且穿淺色衣服也沒那么熱。

    3.盆栽驅蚊:可以在室內擺放一兩盆盛開的夜來香、薄荷或天竺葵等,蚊子會因不堪忍受它們的氣味而躲避。

    4.掛蚊帳:懸掛蚊帳作為物理防蚊效果最佳的方式。直接避免蚊子入侵你的領地。安全,環保且最有效。

    5.巧用清涼油風油精:在寢室內放幾盒揭開的清涼油或風油精。蚊子會躲避這種刺激性氣味而遠離你。

    不過一定要注意的是,如果食用蚊香和驅蚊液這類產品,拿完之后一定要用肥皂洗手避免危害。

    (二)斗蛋

    我們都知道立夏要吃雞蛋,但實際上在吃蛋之前,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那就是“斗蛋”?!傲⑾牡埃瑵M街甩”,斗蛋要用熟雞蛋,一般是用白水帶殼煮的囫圇蛋(蛋殼不能破損),經冷水浸過,然后裝在用彩色絲線或絨線編成的網兜里,掛在脖子上。

    斗蛋的方法: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斗蛋時蛋頭斗蛋頭,蛋尾擊蛋尾。一般用蛋的“小頭”碰撞,注意適度用力,一個一個斗過去,斗破了殼的,認輸,然后把蛋吃掉,而最后留下的那個斗不破的小強,被尊為“蛋王”。立夏吃蛋、斗蛋寄托著孩子夏季身體健康的美好寓意。如此好玩又健康的習俗,趕緊找到身旁的爸爸媽媽一起來斗蛋,決一高下吧!

    (三)立夏傳統

    立夏有諸多習俗,如“迎夏儀式”“餞春”“嘗新活動”“立夏秤人”“吃五色立夏飯”等。

    1.迎夏儀式:“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深層次上,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四時“氣”的變化,氣的變化關系到自然節律變化,立夏陽氣漸長,萬物隨陽氣上升而茁壯成長。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在立夏的這天,古代人們有舉行迎夏儀式。

    2.餞春:在江浙一帶,立夏時人們感慨春天的離去,于是備酒食享用,意為送人遠去,是為“餞春”。因此,立夏日,江南水鄉有烹食嫩蠶豆的習俗。

    3.嘗新活動:立夏日,有些地方有“嘗新”的活動,如蘇州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其中“三新”為櫻桃、青梅、麥子,用以祭祖,然后人們嘗食。在上海,有著“節交立夏記分明,吃罷攤菜試寶稱”的習俗,在立夏當天要吃芋頭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餅。多地的人們仍然保留著立夏吃烏米飯的古老習俗,烏米飯是一種紫黑色的糯米飯,是采集野生植物烏桕樹的葉子煮湯,用此湯將糯米浸泡半天,然后撈出放入木甑里蒸熟而成。

    4.立夏秤人:立夏吃完中飯有稱人的習俗。人們在村口或臺門里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立夏秤人會對阿斗帶來福氣,人們也祈求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

    5.吃五色立夏飯:在立夏當天,人們會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俗稱吃“立夏飯”。

    (四)立夏活動

    注:繪彩蛋相對簡單可以讓小朋友親自動手嘗試,編蛋絡有一定難度可以僅作講解,讓小朋友知道編的步驟。

    1.編蛋絡

    準備材料:五顏六色的彩線。

    操作步驟:

    (1)剪取一根掛繩(對折打結后能套過頭,掛在脖子為宜),8根60厘米左右的網線;

    (2)蛋絡子的制作采用的是傳統漁網制作中最簡單的打結法。先將網繩掛在掛線上,在3厘米左右處打結;

    (3)8根網繩全部都像這樣打結;

    (4)分別將臨近的兩股絲線打結,與上面的結相距1.5厘米左右;

    (5)將第一根與最后一根打結,合攏成網兜;

    (6)繼續下一輪打結,都是1.5厘米左右打結,一般為5-6輪;

    (7)扎辮子結尾。

    2.繪彩蛋

    雞蛋殼的準備可以在雞蛋的一頭扎個細小孔眼,將蛋黃、蛋清瀝出后,用針管注水清洗并晾干。接著,就可以用彩色卡片和彩筆進行創作。

    準備材料:雞蛋殼、彩色卡片、彩筆、貼紙、剪刀、膠水

    操作步驟:

    (1)用剪刀把彩色卡片剪成半圓形狀,將它卷起來,再用膠水粘結成一個小帽子;

    (2)將雞蛋殼晾干之后,用彩筆在蛋殼上畫出眼睛、鼻子、嘴巴甚至是俏皮的小胡子,可以自由創作;

    (3)等彩筆干透之后,在雞蛋表面貼上貼紙,做成人偶的衣服,這樣一個小彩蛋就完成啦!

    立夏的寓意和象征 篇13

    活動產生:

    通過“春姑娘來了”的主題活動的開展,幼兒對于自然界規律的變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激發了幼兒對與自然變化探索的興趣。隨著天氣一天比一天熱,幼兒在著裝上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都會留許多的汗,冷飲也變成孩子們鐘愛的食品,在家里要開空調、電風扇等等,這些都是引起孩子們注意的問題,根據教育要順應兒童的自然發展,要有效地將兒童的發展納入社會發展需要,要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要求,我們在設計組織主題活動時關注孩子們的興趣和發展需要,從中尋找制定主題網絡的線索和依據。于是主題活動內容也就隨即產生——“夏天到了”。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夏天的景色和各種樹葉、小草的.變化,初步知道夏天到了。

    (2)了解夏天的特征,萌發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PPT課件,活動前讓父母帶幼兒去公園幫助觀察夏天的景色和各種樹葉、小草的變化散步活動時引導幼兒觀賞幼兒園的風景。

    教學過程:

    (1)談話活動:

    A、前幾天我們在公園園里看到了大樹、小草有什么變化?

    B、幼兒大膽地說說自己看到的事情。

    (2)欣賞PPT圖片

    A:夏天來了。哪種小動物出現了呢?(圖一)

    B、河里有什么花?(圖二)

    C、看看他們的穿著,有什么變化嗎?(圖三)

    ——夏天到了,天氣變熱了,小朋友們穿上了什么衣服呢?

    D、與幼兒一起進行總結(可以用小朋友的語言來創編)

    ——夏天到了、天氣熱了

    ——知了叫了、荷花開了

    ——小朋友們穿上了裙子、T恤、短褲還有涼鞋。

    (3)布置墻面:涂色,共同布置

    (4)延伸活動:

    引導幼兒到戶外、在家里也尋找夏天還有哪些變化,(如吃冷飲、開空調)感受大自然的變化。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發現小班幼兒對夏天的前期經驗還很少,分不清季節和季節的特征,對夏天的景物了解不多,如:不知道蟬,也從沒見過,但從談話中能發覺幼兒們對樹、樹葉、小草的觀察很仔細,知道他們到夏天都有些什么變化了,我想知識需要積累,尤其是對小班幼兒,如果在主題結束時再進行一次類似總結性的這樣活動,效果一定會更佳。

    立夏的寓意和象征 篇14

    活動目標:

    1.萌發對自然現象的探索興趣。

    2.提高觀察能力和講述能力。

    3.了解夏季的基本特征以及人們的活動。

    活動重點:

    了解夏天的基本特征。

    活動難點:

    掌握夏天里人、動物、植物的變化以及各種活動。

    活動準備:

    掛圖兩幅,西瓜一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室外活動,感受夏天。

    指導語:“小朋友夏天到了,我們站在院子里,你身上有什么感覺?”(引導幼兒感受夏天天氣的特點:很熱)

    二、展開

    1.室外觀察尋找夏天植物的特征。

    指導語:“小朋友都感覺非常熱,我們去看看夏天里的小花、小草、大樹是什么樣的吧!”

    (1)請幼兒觀察各種植物,說說自己的發現。(如:大樹的樹葉比較多,有些葉子被太陽曬干了,小草、小花也被曬干了等)

    (2)請幼兒摸摸自己的'頭上、身上有什么東西冒出來。(引導幼兒知道夏天活動后,人們會出汗)

    2.室內觀察圖片,了解動物乘涼的方法。

    指導語:“夏天這么熱,你們知道小動物是怎樣乘涼的嗎?我們一起回教室看看吧!”

    (1)天氣這么熱,松鼠是怎樣乘涼的?大象怎樣讓自己涼快呢?袋鼠有什么涼快的好辦法?

    (2)根據幼兒興趣,介紹其他動物的乘涼方法。

    3.尋找夏天的物品。

    指導語:“夏天到了,老師該使用哪些物品呢?請你們幫我找找吧!”(幼兒用書)

    三、結束

    指導語:“小朋友夏天最喜歡吃什么水果?”請幼兒一起說說西瓜等水果,活動自然結束。

    国产亚洲精品俞拍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