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n42h8"></li>
    <wbr id="n42h8"><legend id="n42h8"></legend></wbr>
  • <nav id="n42h8"></nav>
  •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重點)超詳細

    發表時間:2025-05-21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重點)超詳細(集合5篇)。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重點)超詳細 篇1

    合成和分解力

    1、標量和矢量:

    (1)將物理量分為矢量和標量,體現了物理問題的分類研究。

    (2)矢量和標量的根本區別在于它們遵循不同的操作規則:標量用代數法;矢量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

    (3)同一直線矢量的合成可以轉換為代數法,即規定某個方向為正方向,與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方向代人,相反用負方向代人,然后求代數和。最終結果的正負反映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雖然分為正負,操作規則也一樣,但不能認為是矢量,最終結果的正負不代表方向,比如:功率。

    力的合成與分解:

    (1)合力和分力: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其效果與幾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相同。這種力稱為那些力的合力,那些力稱為這種力的分力。

    (2)共點力合成:

    1、共點力

    如果幾個力都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上,或者它們的作用線相交,那么這些力就叫共點力。

    2.力的合成方法

    求幾個已知力的合力叫力合成。

    ①若和在同一條直線上

    a.同向:合力方向和方向一致。

    b.反向:合力、方向和力中較大的力。

    ②互成θ角-力平行四邊形定則

    三、平行四邊形定則:

    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來表示兩個力的向線段作為平行四邊形,其對角線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這是矢量合成的一般規律。

    注:(1)力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邊行的規律。

    (2)兩個力的`合力范圍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兩個分力成直角時,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數。

    注意事項:

    (1)力的合成和分解反映了物理問題的研究.

    (2)合成和分解是研究問題方便的一種方法。當用合力代替幾種力時,合力必須與分力脫鉤,即考慮合力不能考慮分力。同樣,分解力時只考慮分力,而不是同時考慮分力.

    (3)共點兩力合力的大小范圍是

    |F1-F2|≤F合≤Fl F2。

    (4)共點三力合力的最大值為三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為零。

    (5)力分解時,應根據實際效果對物體產生的實際效果進行分解。(WWW.799918.cOM 好句摘抄網)

    (6)力的正交分解方法是將作用在物體上的所有力分解到兩個垂直坐標軸上,最終分解往往是為了求合力(某個方向或總合力)。

    易錯現象:

    1.沒有掌握靜摩擦合成的可變特性

    2.不能正確分解力的作用

    3.不掌握正交分解的基本方法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重點)超詳細 篇2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基本公式

    (1)速度-時間關系式:

    (2)位移-時間關系式:

    (3)位移-速度關系式:

    三個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個,就可求出其余兩個。

    利用公式解題時注意:x、v、a為矢量及正、負號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題時要有正方向的規定。

    2.常用推論

    (1)平均速度公式:

    (2)一段時間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

    (3)一段位移的中間位置的瞬時速度:

    (4)任意兩個連續相等的時間間隔(T)內位移之差為常數(逐差相等):

    【對運動圖象的理解及應用】

    1.研究運動圖象

    (1)從圖象識別物體的運動性質

    (2)能認識圖象的`截距(即圖象與縱軸或橫軸的交點坐標)的意義

    (3)能認識圖象的斜率(即圖象與橫軸夾角的正切值)的意義

    (4)能認識圖象與坐標軸所圍面積的物理意義

    (5)能說明圖象上任一點的物理意義

    2.x-t圖象和v-t圖象的比較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重點)超詳細 篇3

    1、受力分析:

    要根據力的概念,從物體所處的環境(與多少物體接觸,處于什么場中)和運動狀態著手,其常規如下:

    (1)確定研究對象,并隔離出來;

    (2)先畫重力,然后彈力、摩擦力,再畫電、磁場力;

    (3)檢查受力圖,找出所畫力的施力物體,分析結果能否使物體處于題設的運動狀態(靜止或加速),否則必然是多力或漏力;

    (4)合力或分力不能重復列為物體所受的力.

    2、整體法和隔離體法

    (1)整體法:就是把幾個物體視為一個整體,受力分析時,只分析這一整體之外的物體對整體的作用力,不考慮整體內部之間的相互作用力。

    (2)隔離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體從相關的物體系中假想地隔離出來,只分析該物體以外的物體對該物體的作用力,不考慮物體對其它物體的作用力。

    (3)方法選擇

    所涉及的物理問題是整體與外界作用時,應用整體分析法,可使問題簡單明了,而不必考慮內力的作用;當涉及的物理問題是物體間的作用時,要應用隔離分析法,這時原整體中相互作用的內力就會變為各個獨立物體的外力。

    3、注意事項:

    正確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是解決力學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在具體操作時應注意:

    (1)彈力和摩擦力都是產生于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之間,因此要從接觸點處判斷彈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則根據彈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畫好這兩個力.

    (2)畫受力圖時要逐一檢查各個力,找不到施力物體的力一定是無中生有的同時應只畫物體的受力,不能把對象對其它物體的施力也畫進去.

    易錯現象:

    1.不能正確判定彈力和摩擦力的有無;

    2.不能靈活選取研究對象;

    3.受力分析時受力與施力分不清。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重點)超詳細 篇4

    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條有向線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來的方法叫力的'圖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據不同,可以把力分為:

    ①按性質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壓力、支持力、動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變;

    ②改變運動狀態.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重點)超詳細 篇5

    牛頓第三定律:

    (1)內容:

    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2)理解: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時性.它們是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質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屬同種性質的力.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賴性:它們是相互依存,互以對方作為自己存在的前提.

    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疊加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別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各產生其效果,不可求它們的合力,兩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文章來源:http://www.020vk.com/zhufuyudaquan/147606.html
    国产亚洲精品俞拍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