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n42h8"></li>
    <wbr id="n42h8"><legend id="n42h8"></legend></wbr>
  • <nav id="n42h8"></nav>
  • 牛郎織女課件

    發表時間:2025-05-26

    牛郎織女課件(范文20篇)。

    牛郎織女課件 篇1

    【設計理念】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的是貧窮辛勞的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青年近衛軍》的事。從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現出深沉的母愛。文章描寫細膩,情感真摯,語言淺顯易懂。

    根據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設計注重以人為本,以讀為本,尊重“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大膽放手,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升華情感,提高閱讀能力。

    【學習目標】

    1、認識“陷、碌、攥”3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親的慈祥與善良,體會母愛的深沉。

    【學習重點】

    通過描寫母親的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的重點語句,體會平凡母親的偉大,感受偉大的母愛,激發熱愛母親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VCD:《燭光里的媽媽》。

    【課時安排】

    1課時。

    【學習過程】

    一、回顧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

    同學們,學完了《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后,我們深受感動。一位父親經過38小時挖掘終于救出了遇險的兒子。這件事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父愛所迸發出來的力量是巨大的。這種愛是偉大、無私的。那么,母愛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慈母情深》,將讓我們深深地感受一番母愛。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提出要求,學生自學:

    ⑴ 借助工具書,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生字要多讀幾遍。

    ⑵ 思考: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相互讀課文,相互正音。

    3、匯報自學情況:

    ⑴ 出示生字“陷、碌、攥”,學生認讀。

    ⑵ 交流: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讀課文,體會感情

    1、感悟慈母對孩子深沉的愛:

    ⑴ 根據“提示”要求,自學課文:

    畫出描寫母親外貌、語言、動作等語句,聯系上下文,說說這是一位___的母親,有理由即可。

    ⑵ 小組交流。

    ⑶ 全班交流:

    自己的見解,教師只作適當點撥。如:

    這是一位瘦弱的母親。從“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笨梢泽w會出來。

    這是一位貧苦的母親。從“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笨梢钥闯鰜?。

    這是一位辛勞的母親。從“有事快說,別耽誤干活?!薄澳赣H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了背……”可以看出來。

    這是一位善良、關愛孩子的母親。從母親的同事認為“我”是要錢買閑書,勸阻她給“我”錢時,母親卻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边@位母親家境這么貧寒,掙錢又這么艱辛,卻慷慨地給“我”錢買書,形成鮮明的對比,其中包含著深沉的母愛。

    再如,這是一位勤勞的母親,這是一位慈祥的母親,這是一位無私的母親,這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小結:通過對文中描寫母親的外貌、語言、動作等句段的讀悟,我們深深地感受到這位母親的慈祥與善良,這位母親對孩子深沉的愛。

    2、體會“我”對母親的感激、崇敬與熱愛之情:

    讀完課文,誰都會被慈母情深深打動,更何況是文中的“我”。請找出“我”深受感動的語句,如,“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那一天我第一次發現,母親原來是那么瘦小!”“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那一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錢給母親買了一聽水果罐頭?!币龑W生用學過的閱讀方法──聯系上下文,反復讀讀,邊讀邊想,體會“我”對母親的感激、崇敬與熱愛之情。

    四、感情朗讀,升華情感

    1、選取自己感受深的語句讀,讀出對偉大母愛的贊頌以及對母親的熱愛和感激。

    2、指名有感情朗讀,教師相機指導。

    五、聯系實際,拓展延伸

    1、聯系生活實際,講述自己親身經歷母愛的故事。

    2、自由朗讀課后的“閱讀鏈接”《紙船──寄母親》,感受冰心奶奶熱愛母親,懷念母親的思想感情。

    3、寫幾句話或編一首詩,抒發你對母親的熱愛和感激之情。

    六、精要總結,歌曲結束

    1、教師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深深地感受到母愛是慈祥的,母愛是深沉的,母愛也是偉大、無私的。這種愛,作為子女永遠也報答不了,正如唐代詩人孟郊所寫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課件播放《燭光里的媽媽》,學生跟著輕輕哼唱。

    七、作業超市,注重積累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搜集頌揚母愛的名句或詩歌。

    3、課外閱讀頌揚母愛或感激母愛的文章,如《母親的“存折”》、《那一刻,我理解了母愛》、《媽媽的心,是瓷器》等等(可以上網查找)。

    牛郎織女課件 篇2

    一、教學目標

    1、快速閱讀課文、知道這個在民間廣為流傳的民間故事的部分內容。、

    2、弄清牛郎勤勞、能干、吃苦耐勞、善良的品質是牛郎能與織女成婚的重要因素、使學生從中受到這樣的品德教育。

    3、能用自己的語言簡要地復述這一故事。

    二、教學重點

    1、閱讀課文、了解故事內容;

    2、使學生受到勤勞、能干、吃苦耐勞、善良的品德教育。

    三、課型:獨立閱讀課

    四、教學方法:談話法。

    五、教學手段:用“課文錄像片斷”輔助教學。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我國地大物博、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的文化、其間有不少扣人心弦、催人淚下的民間動人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則民間故事。

    <二>板題、揭題、讀題。

    <三>引導學生圍繞課題和課文內容談話。

    1、釋題:牛郎、織女分別是誰、作簡單介紹?!?一)”是說這個故事篇幅較長、這里分為幾個部分、先介紹它的第一部分。

    2、簡介本文作者葉圣陶。

    3、試著介紹故事內容。(觀看錄像后)《牛郎織女》這個民間故事介紹了一個貧苦的孩子牛郎自小受到哥嫂的欺凌、吃盡了苦、與一頭老牛相依為命、后來在老牛的指引下、認識了織女、結為夫妻。(后面的內容為28課的內容、學生可介紹也可先不介紹、留到下一課教學時補充。)

    <四>出示“閱讀提示”、明確閱讀要求。

    1、先把課文通讀一遍、看看牛郎是個怎樣的孩子、他的童年是怎樣度過的、他又是怎樣和織女走到一起的。

    2、選讀自己特別喜歡的部分。

    3、把不懂的地方記下來、和大家討論。

    <五>按以上要求自學課文。從中受到思想教育。

    (一)用“我認為牛郎是個———的孩子”的句式來談問題1.

    1、牛郎是個貧苦、孤獨、吃苦耐勞、有愛心的孩子。

    2、他的童年是在哥嫂的虐待、勤勞地干活、老牛的陪伴中孤苦地度過的。(課文①一④節)

    3、他是在與哥嫂分家后、在老牛的指引下認識了織女、他的善良、勤勞和孤苦的身世感動了織女、織女就嫁給了他。

    (二)從這些事情中、你受到什么啟發?

    1、要做一個吃苦耐勞、有愛心的人.

    2、好心必有好報。

    (三)課文同時還介紹了哪幾個方面內容、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1.哥嫂兇殘、自私、貪財。

    2、天庭冷酷、無趣、人間鳥語花香、充滿美好與自由。

    (四)學習過程中遇到哪些疑問:提出來同學互相解決。

    牛虹(m6ng):昆蟲類、像蠅那樣大、生活在野草叢中、雄的吸植物的汁液、雌的吸人奮血液。

    (五)自由讀文、選擇自己喜愛的部分起立匯報讀。

    無拘無束:不受拘束、很自由。

    <六>小結?!杜@煽椗?一)告訴我們什么呢?(只要勤勞就會過上好日子)

    <七>作業。將故事講給親戚朋友聽。

    <八>板書設計

    牛郎:貧苦、孤獨;吃苦耐勞、有愛心渴望自由與歡樂

    織女:勤勞能干、渴望自由有愛心(結為夫妻)

    牛郎織女課件 篇3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的基本內容。

    2.通過對文章的分析,把握科學小品科學性和文學性融為一體的特征。

    3.理解用科學數據進行不叫說明增強準確性的特點。

    重點與難點:

    引導學生在接受科學信息、了解科學知識的同時,通過刪選、整理文中關于牛郎織女的傳說和詩文,體會文章的知識介紹始終籠罩在詩情畫意之中這一寫作特色,進一步理解小品文的

    特點。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新課導入:

    我們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傳統節日就是歷史文化的最好載體,同學們,你所知道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呢? (春節元宵節清明節 端午節 七夕節中秋節 重陽節 臘八節)其實,每一個傳統節日背后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七夕節背后的動人故事——《牛郎織女》的故事。

    二、預習檢查:

    1.填空:本文的內容主要包括了傳說中的牛郎織女和科學事實中的牛郎織女兩大部分。(板書神話床說和科學知識)

    2.積累詞匯

    織杼(zhù) 織紝(rèn ) 星宿(xiù ) 三垣(yuán) 祭祀( sì ) 消遣(qiǎn) 荊楚(jīng ) 勞逸( yì ) 纖云(xiān ) 迢迢(tiáo )

    3.文章結構

    第1~7段:神話傳說

    第8~12段:科學知識

    三、讀一讀、找一找、說一說:

    1.生默讀課文,找出有關作者引用的詩文傳說,問:有哪些關于牛郎織女傳說的記載?

    提示:古書中、詩詞中、戲劇里分別讀古詩中的引用部分,落實生字。

    2.師述:千百年來,又有多少的詩人們用自己的筆來表達情感,其中,最著名的一首之一便是《鵲橋仙》。

    3.帶領學生賞析秦觀的《鵲橋仙》(1分鐘)

    鵲橋仙 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問:詩人在詞中表達了何種情思?哪些詩句寫出了牛郎織女的相逢?

    提示:表達了對美好愛情的追求?!敖痫L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讀本詞)

    4.有關牛郎織女的傳說的版本很多,這里的戲劇部分就引用了一種版本。我想請一位同學說說你所知道的一種版本。師述: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對恩愛夫妻,丈夫牛郎是個家境很貧寒的放牛郎,妻子本是天上的仙女,后來因羨慕人間生活而私自下凡嫁給了牛郎。后來被王母娘娘知道,派天兵將織女捉拿回天上,牛郎知道后連忙去追。正當快追上的時候,王母娘娘突然拿出頭上的金簪一劃,在牛郎和織女之間突然出現了一條天河阻隔了牛郎和織女,這條天河就是天上的銀河。就這樣夫妻倆被銀河所隔,一個在東,一個在西,平時不能相會,而善良的喜鵲們卻用自己的身體為他們搭起了一年一度相會的鵲橋,允許他們在每年的七月初七跨過鵲橋相聚。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牛朗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

    多么美好的傳說!多么浪漫的神話?。ò鍟寺└艉酉嗤呐@煽椗纳裨捜绱说亓钊讼蛲?,難道這就是這兩顆星的真實面目嗎?

    四、讀一讀、找一找、議一議、寫一寫:

    1.叫三生讀8-10自然段,梳理文章中所涉及的有關牽牛星、織女星及相關的天文知識。 牛郎星(牽牛星):天鷹座里最亮的恒星。光度為太陽的10.5倍,直徑大7成,質量差不多大7成,它離我們的距離為154萬億公里。

    織女星:天琴星座里最亮的恒星。 光度等于太陽的60倍,直徑等于太陽直徑的2.76倍,質量差不多等于太陽的3倍,它離我們的距離為250萬億公里。

    問:牛郎織女真的能一年相會一次嗎?請用書中的句子說明。

    提示:牛郎織女兩星不是在同樣方向,兩星之間的距離是16.4光年。即使牛郎想打一個電報給織女,得等32光年才有收到回電的可能。就算沒有銀河阻隔,牛郎織女要想見上一面,也只能是在夢中了

    問:這幾段文字中采用的最主要的說明方法是什么?作者為什么要采用這種說明方法? 提示:列數字,作比較。因為這兩顆星距離我們很遙遠,用數字能確切地說明事物。作比較。將牛郎星和織女星與太陽進行比較,能更好地幫助我們理解想象他們的大小。

    2.成立天文天文興趣小組,梳理文章所涉及的牽牛星、織女星及相關天文學知識,篩選主要信息,寫成一段單純介紹天文知識的說明性文字。并派二位代表上臺對照夏夜星空圖介紹天文知識。

    3.對照夏夜星空圖,學習有關天文知識。(結合相關自然段)

    4.比一比

    具有浪漫色彩的傳說部分和說明性的文字部分他們的表達方式是各不相同的。試著找出課文中的某些方面做個比較。

    提示:可就距離、是否往外跑以及大小等方面作比。突出神話的浪漫和科學的嚴謹。(板書嚴謹)

    五、 總結全文:

    現實中的牛郎織女和傳說中的牛郎織女差距如此之大,我們的作者為什么要引用大量與之有關的美妙傳說?

    1.那么這些引用的作用有哪些?閱讀12自然段,找出答案

    提示:“童話和神仙最后”重點指出,一方面要欣賞童話,一方面要提倡科學,二者并不相悖,而是和諧一致的。(板書欣賞神話、提倡科學)

    討論,明確:使全文充滿詩情畫意,注重文學性。

    六、拓展練習:

    出示嫦娥奔月和月球的圖片,談談神話和科學的統一和諧。布置一研究性學習題目。全班自由分為4組:每組要求完成,搜集月球的神話傳說、月球的天文知識,并將之寫成一篇既有神話傳說,又有天文知識介紹的說明文。

    七、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溫州版拓展訓練

    牛郎織女課件 篇4

    之三

    作者:瓦房店市文化小學 程木英

    一、內容介紹

    1、《牛郎織女》(二)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一冊新選入的一篇略讀課文,它是接《牛郎織女》(一)的故事情節,敘述牛郎織女婚后美滿生活和織女被王母娘娘無情地抓回天宮等情節。通過這段故事,表達了人民群眾渴望安居樂業,自由幸福的理想,贊美了牛郎織女善良、誠實、勤勞的品格和敢于斗爭的精神鞭撻了王母娘娘代表專制、殘暴的封建統治。

    二、設計觀念

    2、教學設計應從以下方面入手:先通過大量的閱讀,指導學生改寫劇本,促使學生琢磨課文,推敲語言,體會情感。讓每個學生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快樂學習。再通過學生參與演這個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創作意識,培養學生想像、創新能力,從而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3、本課設計力爭打破民間傳說的"情節分析加人物特點"的教學模式,通過先讀再編后演的開放性教學,去體現創造的讀寫結合,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三、教學設計(編寫劇本)

    (一)結合范例,學習寫法

    1、讀過了這個故事,你知道故事中有幾個情節?

    2、這個故事你想怎樣改寫成劇本,談談看法。

    3、下面是老師事先改寫的《牛郎織女》(二)中第一段"吃苦耐勞,幸福美滿"的劇本,同學們有什么建議,說說看??梢孕〗M討論。(教師將根據課文編寫的課本劇發給每一個學生)

    4、小組代表匯報編寫劇本的方法(教師根據學生匯報的實際情況,結合劇本范例,課件出示劇本創作的要求:從場景的設計、語言的形式如對白、獨白、話外音;人物的動作、表情等方面去指導)

    (二)分工合作,編寫劇本

    1、以小組為單位,以課文為素材,根據剛才研究所得,小組自選情節,展開合理豐富的想像,分工編寫劇本。

    教師相機提要求:同學們是否可以在大體情節不變的基礎上,根據你們對這個故事的了解,就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進行大膽,合理的創新。

    如:"七七相會",我們都知道是喜鵲們架上七彩橋,幫牛郎織女相見,你們是否可以給喜鵲們也加上些動作、語言……

    2、編好后,師生討論評議,修改劇本。

    3、根據劇本情形,各組長布置小組成員課外任務:

    (1)選擇合適的音樂配樂。

    (2)給演員設計并準備服裝。

    (3)設計準備道具。

    (4)課后排練,準備表演。

    牛郎織女課件 篇5

    教學目的:

    1.獨立閱讀課文,能講這個故事。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牛郎織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對封建家族統治的揭露和鞭撻。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每當夜幕低垂,群星閃爍時,我們仰望天空,隱約中不難發現一條銀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細看看,發現天河兩邊有兩顆最亮的星星,這兩顆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織女星”。民間早就有關于牛郎和織女的傳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牛郎和織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資料。

    1.這個故事的作者是誰呢?

    葉圣陶,又名葉紹鈞,江蘇省蘇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的童話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國現代兒童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2.咱們學過他的作品嗎?(《陶罐和鐵罐》《爬山虎的腳》)

    三、理清文章脈絡,理解文意。

    1.請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全文,試著給課文分段。

    2.學生匯報。

    課文按時間順序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開頭到“那該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養牛,和牛建立了親密關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過去”到“這就算安了個家”):講哥嫂只給了牛郎老牛破車便把他趕出家門。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牛郎高興地回答”):老牛說了話,告訴牛郎將有仙女成為他的妻子。

    第四部分(“第二天黃昏時候”到結束):牛郎巧遇仙女,二人結為夫妻。

    3.再讀課文,提出想想解決的問題。

    學生甲:牛郎是怎樣的孩子?

    學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樣度過的?

    學生丙:長大后他又是怎樣生活的?

    學生?。核窃鯓雍涂椗叩揭黄鹕畹??

    四、請同學們圍繞著自己不理解或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自學。

    (一)小組內交流。

    (二)全班匯報。

    1、牛郎是個怎樣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樣度過的?

    (1)學生甲:牛郎從小無父無母,與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對他不好,吃的是剩飯,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條件差,孤苦伶仃,無依無靠。

    (2)學生乙:他的童年沒有樂趣,哥哥嫂子變本加厲地讓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這個年齡應該無憂無慮地上學,而他卻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學生丙:我認為牛郎的生活還是有樂趣的,他的樂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過“兩個一比較”,他也樂得跟牛一塊兒出去,一塊兒睡。說明哥嫂待他不好。

    (4)學生?。号@傻耐晔桥c牛在一起的。通過他對牛照看得那樣周到,簡直就是把它當作人來看待的,說明牛郎是個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對牛很好,無論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讓牛吃好的、住好的、過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說明他是勤勞的孩子。

    2、長大后,他又是怎樣生活的呢?

    (1)學生甲:長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沒有什么改變,但是干活卻更多、更重、更累了。

    (2)學生乙:哥嫂怕他分遺產,于是不給他分文,把他趕出了家。牛郎勇敢地離開了家,開始尋找自己新的生活。

    (3)學生丙: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勞動得來的,從無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師追問:他會受哪些苦呢?(引導學生結合課文進行想象。)

    (5)學生?。号@傻纳钪腥匀鄙俨涣诉@頭牛,是他們共同的努力勞動,才有了一間茅屋,一塊地,才會安了家。

    (6)老師追問:從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勞動換來的。)

    3、他是怎樣和織女走到一起的?

    (1)學生甲:老牛向他透露了織女下凡的消息,引導牛郎找到了織女。

    (2)學生乙: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動了織女,也是使他們走到一起的原固。文中寫道“姑娘聽他說,聽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愛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訴他了?!笨椗牫隽松?,同情牛郎悲慘的遭遇,是牛郎勇敢離開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品質打動了織女的心,對他產生了愛慕之心。

    (3)學生丙:織女是王母娘娘身邊織錦最好的外孫女,王母娘娘只讓她們干活,織女厭倦了這種生活,她勇敢地擺脫了受壓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五、你喜歡他們嗎?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讀一讀。

    六、談談學文后的感受。

    (敢于追求新生活,勞動才能創造新幸福的生活。)

    板書設計?:

    27* 牛郎織女(一)

    勤勞創造 勇敢追求

    牛郎織女課件 篇6

    教學目標:1.獨立閱讀課文,能講這個故事。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整個故事所表達的思想感情。3.領悟文章的語言特點。

    教學過程:一、導入激趣1.讀了上節課的內容,你一定急于知道牛郎和織女走到一起之后發生了什么事情,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本文。2.學文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學生質疑:牛郎和織女結婚后的生活怎么樣?王母娘娘酒醒后會怎么樣?民間為什么會流傳這個故事?它寄托著人們的什么思想?

    二、自學課文,體會感情。

    1.牛郎和織女結婚后的生活怎么樣?(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2)學生匯報:兩人婚后男耕女織,你勤我儉,日子過得很美滿?!懊罎M”是圓滿美好的合意。說明靠他們勤勞的雙手,日子不僅過得富足了,而且一家人團團圓圓。(3)學生匯報:織女很喜歡這樣的生活。她給孩子們講故事時,作者采用了排比句的修辭方法,襯托出織女熱愛人間生活的情感。

    2.王母娘娘酒醒后會怎樣?(1)讀課文第二段至倒數第二自然段。(2)學生匯報:王母娘娘醒后先懲罰了其她的仙女們,然后又派天兵天將查找織女的下落,準備給她厲害的懲罰。說明了王母娘娘已下狠心,預示著織女回來后的悲慘命運。(3)學生匯報:“她尤其恨織女,竟敢留在人間不回來,簡直是有意破壞她的門風,損害她的尊嚴?!庇纱丝梢泽w會到王母娘娘是一個死愛面子而又自私的人,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不惜破壞自己親人一生的幸福,為了顯示自己的尊嚴,狠心地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和他們的孩子隔開,這是多么可惡而又自私的人呀!(4)“織女受到了嚴厲的懲罰,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過日子,共同生活”這句話說明了織女是個敢于追求幸福生活的人,是個勇敢堅強的人。

    3.教師引導:你們喜歡這則故事嗎?為什么?(因為牛郎織女都是那種靠勤勞節儉來創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正是因為如此,民間才會有這樣一個悠久的傳說。)

    4.請你讀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說說為什么人們會有這樣的想法?(因為人們都希望牛郎和織女這兩位善良、勇敢、勤勞的人過上好日子,寄托著人民群眾也能過上美滿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結合《資料袋》,學習古詩詞1.讀課后《資料袋》。2.學習《乞巧》《秋夕》《鵲橋仙》四、召開故事會1.組內成員間講講這個故事,可以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把自己積累的民間故事在“故事會”上作匯報。

    板書設計: 男耕女織

    牛郎織女(二) 痛失老牛 夫妻離散 鵲橋相會

    教學反思:

    1.在上一課學習的基礎上,再深入走進這個美麗動人的民間故事。體會故事表達了勤勞善良的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時也表達了人們對破壞美好生活的專制者的憎恨,感受到作者對善良的人們的深深同情。

    2.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牛郎折射了我國農業社會中男性吃苦耐勞的品德,織女折射了我國農業社會中婦女賢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則代表了封建保守勢力,折射了專制狡猾的丑惡嘴臉。我們讓學生讀民間故事的目的是透過故事情節,引發對價值觀的正確判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牛郎織女課件 篇7

    學什么

    研讀課文,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并能復述這個故事,了解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品質及理解這個故事想說明什么。

    怎樣學

    一、讀課文,把生詞、難詞摘錄下來,看誰寫得最規范、最美觀

    二、摘抄你最喜歡的句子,并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測一測

    一、請你分別用一個詞語或一句話來表現作者筆下人物的性格特點

    1、牛郎:

    2、織女:

    3、老牛:

    4、老母娘娘:

    二、聯系課文內容,按要求完成練習

    每年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一群群喜鵲飛來,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鵲橋”,讓牛郎織女在橋上相會。每逢這一天,喜鵲也確實少了許多,據說它們都到天河那兒搭橋去了。

    1、“農歷七月初七”也被為“????? ”這一天是中國傳統的???????? 節。

    2、你了解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人們有哪些風俗習慣嗎?

    再提高:

    一、課外新聞記者其他民間故事,讀后把故事的題目記錄在下面表中

    題目

    主要人物

    二、把你喜歡的一個民間故事的主要情節寫下來(400字左右)

    牛郎織女課件 篇8

    《牛郎織女(二)》教學設計二

    作者:佚名????轉貼自:本站原創????點擊數:58

    教學要求: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有關詞語造句。

    觀察夜晚的星空,找到天河、牽牛星、織女星,將觀察的經過寫成一篇短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復習導入:

    指名復述《牛郎織女(一)》的主要內容。

    牛郎織女后來的生活怎樣了呢?(揭題)

    初讀指導:

    輕聲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說說各個自然段主要內容。

    檢查自讀情況:

    朗讀生字,正音。

    按自然段朗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說說各個自然段主要內容。

    學習第一段:

    指名朗讀,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什么。

    從語言文字中體會牛郎織女“日子過得挺美滿”。(男耕女織、辛勤勞動、生兒育女------)

    有感情朗讀第一段。

    思考本段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學習第二段:

    1、一天,牛郎去喂牛,發生了什么事?

    老牛又講了什么話?

    老牛講話時的神情怎樣?

    有感情地朗讀老牛的話。

    老牛死了,牛郎和織女心情怎樣?

    小結:

    善解人意的老牛離開了牛郎,分手前還留下了“把我的皮剝下來留著,碰到緊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的話語,也給下文牛郎披上牛皮追織女打下了伏筆。

    布置作業:

    完成文后習題2,指導書寫。

    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學習第三段:

    牛郎織女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但織女有時也會發愁,為什么?

    王母娘娘知道織女下嫁人間有何表現?

    默讀第3—5自然段,劃出描寫王母娘娘神態的句子。

    王母娘娘更是氣得暴跳如雷,發誓要把織女抓回天庭,嚴厲懲罰。

    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帶領天兵天將闖進牛郎家里,來抓織女。

    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兩個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著織女,一起飛向天空。

    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劃,霎時間,牛郎的面前出現一條天河。

    4、通過王母娘娘的舉動,可以看出她是個怎樣的人?

    5、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讀出對不講骨肉親情、心狠手辣的專制者的憎恨之情。

    6、默讀第3-5自然段,劃出描寫牛郎與織女的句子。

    a、“織女一邊------一邊------”朗讀體會織女不愿離開人間,不愿與親人分離的痛苦情感。

    b、“牛郎-------趕緊------一出屋門就------”朗讀體會牛郎的心急如焚。

    7、有感情地朗讀3-5自然段。

    8、第三段講了幾層意思?概括出每個自然段的小標題。

    a、知道下落,發誓抓回。

    b、闖入家里,抓走織女。

    c、心急如焚,攜子追趕。

    9、根據小標題說說這段課文的內容。

    二、學習第四段:

    1、指名讀6、7自然段,思考這兩段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想象:牛郎織女隔著天河相望,他們會想些什么呢?七月初七在鵲橋相會時又會說些什么呢?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略課文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三、總結課文:

    1、這個故事講了什么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按照“男耕女織,日子美滿——老牛訣別,忍痛剝皮——王母知情,發誓追回——闖入家里,抓走織女——心急如焚,攜子追趕——劃出天河,牛郎被攔——隔河相望,化作星辰——喜鵲搭橋,一年一見”的順序復述課文。

    四、布置作業:

    1、造句:

    心急如焚——

    霎時間——

    2、觀察夏夜的星空,找出天河、牽牛星、織女星,將觀察的結果寫下來。

    附板書:

    牛郎織女(二)

    (生活美滿)

    ☆(王母娘娘:殘暴、專制)

    牛郎隔河相望 織女

    (老牛:病死、剝皮)☆

    摘自《義莊中心小學語文教學》網站。

    《牛郎織女》是對小學生進行愛情教育嗎?

    作者:楊建清

    看到把《牛郎織女》編進小學六年級課本,我心里一震:是蘇教版編委在新理念支持下,對小學生進行“愛情教育”嗎?(不是有很多人提出中國的愛情教育、性教育不夠么?。┊攤湔n看到教參中特意提出抓住“相識、相知、決心(不是用相愛)”的過程,又提出“織女為什么愿意做牛郎的妻子”問題時,我又疑惑了,再次翻看了教參的《說明》,摸索編寫意圖,可是看了半天也沒有找到“愛情教育”的根據和影子――教材編寫的目的還是為了豐富教材的內容和體裁,激發兒童閱讀興趣,擴大閱讀視野,更好地進行語文訓練。

    解決了疑惑,我便一本正經地使用這個涉及“愛的過程”的問題,根據“相識、相知、決心”這樣的過程,那么,文章寫作的順序應該有所變化,請學生按照“相識、相知、決心”這樣的順序,把文章內容重新組織,創造性地復述文章內容?!芭@蓙淼胶舆叺臉淞郑姷搅诉@位美麗的姑娘。通過交談,他知道了姑娘原來是天上的仙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孫女,織得一手彩錦……”教參突出這個問題,意圖大概也是這樣吧?。ㄈ绻袗矍榻逃挠白樱敲匆彩琼樒渥匀坏?。)

    這個小小的備課插曲,很有趣:看似民間故事,其實挺符合愛情的理性過程的哦!我忽然想到,這里揭示了一個語文的現象??!那就是滿目感性的文字,其實是在理性的框架和編排下表述的。也就是說,我們要學的,不僅是感性的感悟,還要看到文章理性的框架。經常把玩這個框架,做到訓練有素,那么學生在動筆寫作的時候,就不會為文章的結構而煩惱了。

    回憶以前學生寫作的問題:無話可說,有話寫不出,寫不具體等等,其實除了必要的詞語積累不夠外,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感性積累不夠;一類是理性積累不夠。當感性積累與理性積累都豐富的時候,學生的寫作就會順暢多了。

    以前班級中有些學生寫不具體,也有些學生下筆洋洋灑灑,仔細一讀,邏輯混亂甚至矛盾,有的則在次要枝節上蔓生綿延。這類情況,雖然我會在講評時提出,學生修改。但是,我卻不明白學生犯錯的根源,而今天我豁然開朗:我們所見到的是一個感性的世界,但是,它的存在無不按照理性進行布局安置。寫作,就是要按理性的布局,展現美好的感性世界。當學生寫作出現理性問題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幫助學生認識事物本身的布局順序,當學生寫作出現感性問題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引導學生感受事物本身的形象、質地等。

    我想,語文課通課只有對文章形象的想象、感悟,以為感悟了事物形象以至內蘊,目的就達到了,那是不夠的。因為長此以往,學生的理性思維就會滯后,等到作文課上再提出,學生就會被動,也失去了得心應手的機會。

    摘自《經貿教育新干線》網站

    牛郎織女課件 篇9

    教學目的:

    1.獨立閱讀課文,能講這個故事。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整個故事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領悟文章的語言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1.讀了上節課的內容,你一定急于知道牛郎和織女走到一起之后發生了什么事情,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本文。

    2.學文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

    同學質疑:牛郎和織女結婚后的生活怎么樣?王母娘娘酒醒后會怎么樣?民間為什么會流傳這個故事?它寄托著人們的什么思想?

    二、自學課文,體會感情。

    1、牛郎和織女結婚后的生活怎么樣?

    (1)同學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2)同學匯報:兩人婚后男耕女織,你勤我儉。日子過得很美滿。

    “美滿”是圓滿美好的合意。說明靠他們勤勞的雙手,日子不只過得富足了,而且一家人團團圓圓。

    (3)同學匯報:織女很喜歡這樣的生活。她給小朋友們講述故事時,作者采用了排比句的修辭方法,烘托出織女熱愛人間生活的情感。

    2、王母娘娘酒醒后會怎樣?

    (1)讀課文第二段至倒數第二自然段。

    (2)同學匯報:王母娘娘醒后先懲辦了其她的仙女們,然后又派天兵天將查找織女的下落,準備給她厲害的懲辦。說明了王母娘娘已下狠心,預示著織女回來后的凄慘命運。

    (3)同學匯報:“她尤其恨織女,竟敢留在人間不回來,簡直是有意破壞她的門風,損害她的尊嚴。”由此可以體會到王母娘娘是一個死愛面子而又自私的人,為了挽回自身的面子,不惜破壞自身親人一生的幸福,為了顯示自身的尊嚴,狠心地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和他們的小朋友隔開,這是多么可惡而又自私的人呀!

    (4)“織女受到了嚴厲的懲辦,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過日子,一起生活”這句話說明了織女是個敢于追求幸福生活的人,是個勇敢堅強的人。

    3、教師引導:你們喜歡這則故事嗎?為什么?

    (因為牛郎織女都是那種靠勤勞節儉來發明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正是因為如此,民間才會有這樣一個悠久的傳說。)

    4、請你讀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說說為什么人們會有這樣的想法?

    (因為人們都希望牛郎和織女這兩位善良、勇敢、勤勞的人過上好日子,寄托著人民群眾也能過上美滿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召開故事會

    1.組內成員間講講這個故事,可以加上自身合理的想象。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把自身積累的民間故事在“故事會”上作匯報。

    牛郎織女課件 篇10

    教學目標:

    1、獨立閱讀課文,能講這個故事。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整個故事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領悟文章的語言特點。

    教學重點:以小組為單位復述故事。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1、讀了上節課的內容,你一定急于知道牛郎和織女走到一起之后發生了什么事情,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本文。

    2、學文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

    學生質疑:牛郎和織女結婚后的生活怎么樣?王母娘娘酒醒后會怎么樣?民間為什么會流傳這個故事?它寄托著人們的什么思想?

    二、自學課文,體會感情。

    1、牛郎和織女結婚后的生活怎么樣?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2)學生匯報:兩人婚后男耕女織,你勤我儉。日子過得很美滿。

    “美滿”是圓滿美好的合意。說明靠他們勤勞的雙手,日子不僅過得富足了,而且一家人團團圓圓。

    (3)學生匯報:織女很喜歡這樣的生活。她給孩子們講述故事時,作者采用了排比句的修辭方法,襯托出織女熱愛人間生活的情感。

    2、王母娘娘酒醒后會怎樣?

    (1)讀課文第二段至倒數第二自然段。

    (2)學生匯報:王母娘娘醒后先懲罰了其她的仙女們,然后又派天兵天將查找織女的下落,準備給她厲害的懲罰。說明了王母娘娘已下狠心,預示著織女回來后的悲慘命運。

    (3)學生匯報:“她尤其恨織女,竟敢留在人間不回來,簡直是有意破壞她的門風,損害她的尊嚴。”由此可以體會到王母娘娘是一個死愛面子而又自私的人,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不惜破壞自己親人一生的幸福,為了顯示自己的尊嚴,狠心地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和他們的孩子隔開,這是多么可惡而又自私的人呀!

    (4)“織女受到了嚴厲的懲罰,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過日子,共同生活”這句話說明了織女是個敢于追求幸福生活的人,是個勇敢堅強的人。

    3、教師引導:你們喜歡這則故事嗎?為什么?

    (因為牛郎織女都是那種靠勤勞節儉來創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正是因為如此,民間才會有這樣一個悠久的傳說。)

    4、請你讀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說說為什么人們會有這樣的想法?

    (因為人們都希望牛郎和織女這兩位善良、勇敢、勤勞的人過上好日子,寄托著人民群眾也能過上美滿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召開故事會

    1、組內成員間講講這個故事,可以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把自己積累的民間故事在“故事會”上作匯報。

    板書設計:

    27*牛郎之女(二)

    牛郎

    勇敢堅強

    勤勞誠實

    織女

    牛郎織女課件 篇11

    教學目標:

    1、獨立閱讀課文,能講這個故事。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整個故事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領悟文章的語言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1、讀了上節課的內容,你一定急于知道牛郎和織女走到一起之后發生了什么事情,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本文。

    2、學文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

    學生質疑:牛郎和織女結婚后的生活怎么樣?王母娘娘酒醒后會怎么樣?民間為什么會流傳這個故事?它寄托著人們的什么思想?

    二、自學課文,體會感情。

    1、牛郎和織女結婚后的生活怎么樣?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2)學生匯報:兩人婚后男耕女織,你勤我儉,日子過得很美滿。

    “美滿”是圓滿美好的合意。說明靠他們勤勞的雙手,日子不僅過得富足了,而且一家人團團圓圓。

    (3)學生匯報:織女很喜歡這樣的生活。她給孩子們講故事時,作者采用了排比句的修辭方法,襯托出織女熱愛人間生活的情感。

    2、王母娘娘酒醒后會怎樣?

    (1)讀課文第二段至倒數第二自然段。

    (2)學生匯報:王母娘娘醒后先懲罰了其她的仙女們,然后又派天兵天將查找織女的下落,準備給她厲害的懲罰。說明了王母娘娘已下狠心,預示著織女回來后的'悲慘命運。

    (3)學生匯報:“她尤其恨織女,竟敢留在人間不回來,簡直是有意破壞她的門風,損害她的尊嚴?!庇纱丝梢泽w會到王母娘娘是一個死愛面子而又自私的人,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不惜破壞自己親人一生的幸福,為了顯示自己的尊嚴,狠心地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和他們的孩子隔開,這是多么可惡而又自私的人呀!

    (4)“織女受到了嚴厲的懲罰,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過日子,共同生活”這句話說明了織女是個敢于追求幸福生活的人,是個勇敢堅強的人。

    3、教師引導:你們喜歡這則故事嗎?為什么?

    (因為牛郎織女都是那種靠勤勞節儉來創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正是因為如此,民間才會有這樣一個悠久的傳說。)

    4、請你讀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說說為什么人們會有這樣的想法?

    (因為人們都希望牛郎和織女這兩位善良、勇敢、勤勞的人過上好日子,寄托著人民群眾也能過上美滿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結合《資料袋》,學習古詩詞

    1、讀課后《資料袋》。

    2、學習《乞巧》《秋夕》《鵲橋仙》

    四、召開故事會

    1、組內成員間講講這個故事,可以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把自己積累的民間故事在“故事會”上作匯報。

    牛郎織女課件 篇1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了解這個民間故事寄托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贊頌了牛郎、織女的美好情感,鞭撻了破壞美好生活的專制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述《牛郎織女》,導入新課:

    二、齊讀課文,思考變化:

    1、師:帶著這個問題,師生共同齊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準語氣,讀出感情。

    2、師:大家讀了這篇課文,你們認為主要是以誰為線索寫的?

    生:織女。

    (板書:織女)

    3、師:那么他們結婚后首先發生了什么變化?

    ①生:首先是他們婚后生活挺美滿。

    (板書:婚后生活 挺美滿)

    師:“挺”是什么意思?

    生:很。

    ②師:是從哪幾自然段中看出來的?

    生:(從)第1、2自然段(可以看出來)。

    (要求學生必須把話說完整。)

    ③師:齊讀第1、2自然段。

    ④師:你們認為應該怎樣學習這一部分內容?(或:可以提出哪幾個問題?)

    生:怎樣“美滿”(或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得出“美滿”?)

    生討論:(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相互討論。)

    生歸納:從五個“喜歡”,可以看得出牛郎織女結婚后生活美滿,這五個“喜歡”具體是:

    a、喜歡人間的生活;b、跟爸爸一塊兒干活,她也喜歡;c、逗著兄妹倆玩,她喜歡;d、看門前小溪的水活潑地流過去,她喜歡;e、聽曉風晚風輕輕地吹過樹林,她喜歡。

    ⑤師:比賽讀這五個“喜歡”,賽一賽誰能讀出“美滿”。

    可以分小組讀、分男女讀,或指名讀等。

    ⑥師:讀得真好!這美滿的生活是人間生活,是自由的生活,那么天上的生活又是怎樣?

    生:“天上雖然富麗堂皇,可以沒有自由,她不喜歡?!?

    ⑦師:所以……

    生:所以織女有時也發愁?

    ⑧師:還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生:發什么愁?

    生:(愁的是)怕失去自由的人間生活。

    4、師:接著又發生了什么變化?

    ①生:織女被王母娘娘抓走,他們被無情地分開。

    (板書:被王母娘娘抓走 無情分開)

    ②師:從哪幾自然段可以看出?

    生:第3——6自然段。

    ③師:采取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或與同桌一起讀,比一比,看誰能讀出王母娘娘的這種無情。

    ④師:絕大多數同學真的讀出了這種無情,真了不起!那么你們認為應該怎樣學習這一部分內容?(或:可以提出哪幾個問題?)

    ⑤生:織女為什么被抓走?

    生計論:

    生歸納:織女被抓走的原因有:a、王母娘娘為門風。b、為她的尊嚴。c、為發誓把織女捉回來。d、給織女頂厲害的懲罰。

    ⑥師:怎么理解“王母娘娘”、“門風”和“頂厲害”的“頂”的意思?

    生1:王母娘娘:古代神話中的女神。

    生2:門風:家規。

    生3:頂:最。

    ⑦師:還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生:怎樣抓走?

    生計論:

    生歸納:a、(王母娘娘)她親自到牛郎家里。b、她一把抓住織女往外走。c、王母娘娘狠狠地一推,孩子跌倒了。d、她就帶著織女一齊飛起來(到了天上)。

    ⑧師:還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如果學生提不出,老師可以提示:面對這種情況,牛郎會干些什么或怎么做?)

    生討論:

    生1:歸納:他趕緊披上牛皮……飛起來了,到了天上。

    生2:這是第5、6自然段的內容。

    師:默讀第5、6自然段。

    ⑨師:還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生1:牛郎怎么可能會“飛”?

    生2:因為牛說:“我死了以后,你可以把我的皮剝下來留著。碰見特別緊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這對你會有幫助?!?

    師: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這是神話故事。

    生3:牛郎、織女雖然都到了天上,但卻被天河分開了。

    5、師:最后又發生了什么變化?

    ①生:織女抗爭,喜鵲搭橋讓他們七月七日會面。

    (板書:抗爭 鵲橋會面)

    ②師:從哪幾自然段可以看出?

    生:第7——8自然段。

    ③師:自由讀這一部分。

    ④師:結合課文,觀看插圖,展開想象。

    三、歸納思路,復述課文:

    1、歸納思路。

    ①生1:課文的思路是:織女的婚后生活——被王母娘娘抓走——抗爭。

    ②生2:按照老師的板書思路,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進行課文復述,字數不超過100字。

    ③人人自由復述課文。

    ④全班學生一起復述課文。

    2、將第26、27課合起來,復述牛郎織女的完整故事。

    ①生1:將第26、27課合起來,復述牛郎織女的完整故事。

    ②生2:人人自由復述第26、27課。

    ③全班學生一起復述這個完整的故事。

    四、談體會:(以閱讀提示中問題談)

    師:談體會,可以談寄托了人民群眾怎樣的理想?也可以談贊頌了什么?鞭撻了什么?

    ①分小組討論。

    ②推薦幾個代表發言。

    ③選一兩名學生全班交流。

    五、課后作業:

    1、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找一些民間故事讀一讀。

    附板書:

    婚后生活 挺美滿

    織女 被王母娘娘抓走 無情分開

    抗爭 鵲橋會面

    牛郎織女課件 篇13

    佚名

    教學要求: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有關詞語造句。

    觀察夜晚的星空,找到天河、牽牛星、織女星,將觀察的經過寫成一篇短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復習導入??:

    指名復述《牛郎織女(一)》的主要內容。

    牛郎織女后來的生活怎樣了呢?(揭題)

    初讀指導:

    輕聲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說說各個自然段主要內容。

    檢查自讀情況:

    朗讀生字,正音。

    按自然段朗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說說各個自然段主要內容。

    學習第一段:

    指名朗讀,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什么。

    從語言文字中體會牛郎織女“日子過得挺美滿”。(男耕女織、辛勤勞動、生兒育女------)

    有感情朗讀第一段。

    思考本段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學習第二段:

    1、一天,牛郎去喂牛,發生了什么事?

    老牛又講了什么話?

    老牛講話時的神情怎樣?

    有感情地朗讀老牛的話。

    老牛死了,牛郎和織女心情怎樣?

    小結:

    善解人意的老牛離開了牛郎,分手前還留下了“把我的皮剝下來留著,碰到緊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的話語,也給下文牛郎披上牛皮追織女打下了伏筆。

    布置作業?:

    完成文后習題2,指導書寫。

    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學習第三段:

    牛郎織女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但織女有時也會發愁,為什么?

    王母娘娘知道織女下嫁人間有何表現?

    默讀第3—5自然段,劃出描寫王母娘娘神態的句子。

    王母娘娘更是氣得暴跳如雷,發誓要把織女抓回天庭,嚴厲懲罰。

    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帶領天兵天將闖進牛郎家里,來抓織女。

    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兩個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著織女,一起飛向天空。

    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劃,霎時間,牛郎的面前出現一條天河。

    4、通過王母娘娘的舉動,可以看出她是個怎樣的人?

    5、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讀出對不講骨肉親情、心狠手辣的專制者的憎恨之情。

    6、默讀第3-5自然段,劃出描寫牛郎與織女的句子。

    A、“織女一邊------一邊------”朗讀體會織女不愿離開人間,不愿與親人分離的痛苦情感。

    B、“牛郎-------趕緊------一出屋門就------”朗讀體會牛郎的心急如焚。

    7、有感情地朗讀3-5自然段。

    8、第三段講了幾層意思?概括出每個自然段的小標題。

    A、知道下落,發誓抓回。

    B、闖入家里,抓走織女。

    C、心急如焚,攜子追趕。

    9、根據小標題說說這段課文的內容。

    二、學習第四段:

    1、指名讀6、7自然段,思考這兩段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想象:牛郎織女隔著天河相望,他們會想些什么呢?七月初七在鵲橋相會時又會說些什么呢?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略課文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三、總結課文:

    1、這個故事講了什么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按照“男耕女織,日子美滿——老牛訣別,忍痛剝皮——王母知情,發誓追回——闖入家里,抓走織女——心急如焚,攜子追趕——劃出天河,牛郎被攔——隔河相望,化作星辰——喜鵲搭橋,一年一見”的順序復述課文。

    四、布置作業?:

    1、造句:

    心急如焚——

    霎時間——

    2、觀察夏夜的星空,找出天河、牽牛星、織女星,將觀察的結果寫下來。

    附板書:

    牛郎織女(二)

    (生活美滿)

    ☆(王母娘娘:殘暴、專制)

    牛郎 隔河相望 織女

    (老牛:病死、剝皮)☆

    牛郎織女課件 篇14

    時間:2007年10月18日上午8:00?? 地點:?? 大豐市新豐三小階梯教室

    班級:?? 六(1)班???? 執教:季希忠

    一、“趣”起,請生入境

    師:上課。

    生:起立。老師好!

    師:同學們好!

    師:同學們和季老師有感情嗎?

    生:有!

    師:當然有。日久生情嘛!哈哈。(生齊笑。)

    師:同學們,你們所知道的感情可以分為哪幾類呢?

    師:朋友之間的感情叫? 情?

    生:朋友之間的感情叫友情。

    生:親人之間的感情叫親情。

    生: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感情叫師生之情。

    生:父母之間的感情叫夫妻之情。

    生齊笑。

    師:說得好。父母之間是夫妻關系,所以叫夫妻之情。這夫妻之情又叫做?

    生:愛情。

    師:愛情是千百年來為人們贊頌,所追求的高尚情感。當然,聰明的同學們都知道這“人們”是指成年人,不包括我們這些???????????? (師領:未成年人)。

    生齊:未成年人(大笑)。

    師:愛情是美好的字眼。我國古代就有好多有關愛情的民間故事。你們能說出幾個?

    生:白蛇傳

    生:牛郎織女

    生:梁山伯與祝英臺

    生: 孟姜女

    師:同學們知道的還真不少呢!這說明這些民間故事好,說明同學也喜歡看民間故事。

    師:牛郎織女的故事被人們傳頌了千百年,今天就讓咱們師生一起走近它,真正地讀懂它。

    師:看著老師寫課題,并輕聲讀出來。

    師出示投影并板書:13 牛郎織女???? 生齊讀課題

    二、“情”領,感悟文本

    師:請同學們瀏覽課文,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并在文中圈注。

    生瀏覽課文,圈注人物。

    師:同學們圈注的速度可真快呀。想必是課前對故事有了一些了解了。請同學匯報一下文中的主要人物。

    生:? 牛郎?? 織女

    師:按照文人物出現的順序說。

    生:哥哥? 嫂子? 牛郎? 老牛? 王母娘娘? 織女?

    生:還有牛郎織女的兒子、女兒。

    生:不對,老師說的是課文中的主要人物。

    師:對呀?;卮饐栴}就是要像這位同學一樣根據要求來回答。

    師:誰來讀讀這些人物。

    生讀:哥哥? 嫂子 牛郎? 老牛? 王母娘娘? 織女?

    師:將這些詞中的新詞集體讀一下。

    生;嫂子。

    師:大家讀得很好。注意到了“嫂”是平舌音。

    師:文中的這些人物,我們大家都有怎樣的感覺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按照人物出場的順序將他們分成幾組。默讀中對哪個人物有情感表達的就用筆在這人物的邊上注解一下。準備匯報交流。

    生默讀課文。

    師巡視指導學困生,讓他們將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注在對應的地方。

    師:同學們的默讀非常認真,大家高高舉著的手說明默讀的收獲挺多的。

    生:王母娘娘太可惡了。

    師:讀出了憎恨的情感,好。

    生:牛郎織女的故事結局太悲慘了。

    師:你是一個非常有同情心的孩子。

    生:牛郎的哥哥嫂子太不像話了。我真懷疑是不是他的親嫂子。

    師:你表達了自己的真情實感。牛郎的哥哥嫂子確實是太不像話。

    師:能說說牛郎哥哥嫂子不像話的具體表現嗎?

    生:叫他吃剩飯,穿破衣裳。

    生:每天天不亮就趕他上山放牛。

    師:牛郎真的很——

    生:苦哇!

    師:牛郎的苦還表現在哪里呢?請同學們細讀課文的第1自然段。

    生讀第1自然段。

    師:牛郎的苦還表現在他——

    生:連名字都沒有。

    師:孤兒真苦哇。

    生齊讀課文第1自然段。

    師:同學們,你們能根據故事的情節發展,將文中的人物分成幾組嗎?

    生:第1組就是剛剛讀的第1自然段,寫哥哥嫂子與牛郎。

    生:第2組是牛郎和老牛。是課文的第2到3自然段。第3組是牛郎和織女,是課文的第3到5自然段。第4組是王母娘娘和牛郎織女,是課文的第8到10自然段。

    生: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認為寫牛郎織女的是課文的第3到7自然段。

    師:老師首先為同學認真思考的精神鼓掌。其實我們可以像讀第1自然段那樣讀牛郎與老牛的描述,讀牛郎與織女的相認、結合、生兒育女,讀王母娘娘的橫行霸道……

    師:讓我們在讀中解決這些疑問吧。

    投影出示:牛郎與老牛

    師:讓我們來讀第2、3自然段,思考;牛郎對老牛怎樣?老牛對牛郎怎樣?找出關鍵詞句來讀。

    生讀第2、3自然段。

    師:牛郎對老牛

    生:挑最好的青草給老牛吃,讓老牛喝最干凈的溪水。

    師:牛郎對老牛真好啊。想像中牛郎將老牛當作什么?

    生:朋友

    生:親人

    師:是呀。當作比哥嫂還親的親人哪。

    師:老牛對牛郎呢?

    生:用溫和的目光看著他,有時候還伸出舌頭舔舔他的手呢。

    師:齊讀“用溫和的目光看著他,有時候還伸出舌頭舔舔他的手呢?!保ㄍ队俺鍪尽疤颉弊郑寣W生讀準)

    師:還有表現老牛對牛郎好的嗎?

    生:老牛還幫牛郎做媒呢!

    師:做媒的人叫什么?過去好像是一個專門的職業呢。

    生:做媒的人過去叫媒人。

    生:叫紅娘。

    生:媒婆。

    師:還是叫紅娘最好聽。有詩意。同學們的社會知識還真不少呢。怪不得人們老說“處處留心皆學問”呢。

    師:同學們,能通過你的朗讀將老牛做媒的情景再現一次嗎?

    生:讀第3自然段。

    師:讀得真的很投入。老師眼前仿佛出現了老牛在牛棚中做媒的情景。(出示:棚?? 指讀棚,強調后鼻音)

    師:老師還想請同學再讀。

    生:讀第3自然段。

    師:牛郎精心照顧老牛,老牛對牛郎的回報是給老牛做媒

    生:將織女介紹給了牛郎。

    師:介紹織女有什么特別的嗎?

    生:織女是仙女。

    師:是呀。仙女確實不一樣。一個孤兒能找到仙女也只有民間故事里才有的好事。這不幸的牛郎還真的幸福啊。

    生:可是這幸福并不長久。

    師:怎么回事?

    生:后來被王母娘娘拆散了。

    師:那是什么時候的事?

    生:是牛郎織女結婚生兒育女之后,在老牛死了之后。

    師:噢。課文的情節理得還真的很清楚。不過咱們這節課先讀喜事,那悲傷的事就“欲知后事如何??????????? ”

    生齊:且聽下回分解!

    師:好,就這么著吧。

    師:牛郎織女最浪漫的情節在課文的?

    生:第4、5小節。

    師:大家自己讀讀,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讀后的感想。注意“以聲傳情——讀出文中人物的真實情感來”。

    生自讀后四人小組交流讀,談體會。教師參與小組交流。

    師:想讀牛郎織女相會的哪部分?

    生:我讀第4自然段的第1-2句。這畫面實在是太美了。

    生讀:“第二天黃昏,……”

    師:真的好美呀。這美在?

    生:美在景色。夕陽西下,湖邊樹林,盈盈笑語,嬉戲的姑娘。

    師:真的好美。

    生:美在仙女美景色里的仙女笑語盈盈。

    生:美在愛情。(生笑)

    師:這可是藏在課文深處的美。你也能發現,真了不起。讀讀這部分內容,好嗎?

    生讀第5小節。

    師:讀得好。大家應該鼓掌。

    生:鼓掌。

    師:這掌聲還應該送給牛郎和織女。因為牛郎?

    生:找到了好妻子。

    師:因為織女?

    生:找到了好丈夫。

    師:能說說織女找丈夫的標準嗎?

    生:心眼好,能吃苦耐勞。

    師:說說你的理解根據。

    生:“織女見牛郎織女心眼好,又能吃苦,便決心留在人間,做牛郎的妻子?!?/p>

    師:可以這么理解。從這里面我們覺得做人還是要做什么樣的人呢?

    生:心眼好,能吃苦耐勞的人。

    師:這可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哪。值得大家來繼承和發揚。

    師:同學們光說牛郎織女了,忘了說那個第一次出現的?

    生:王母娘娘了。

    生:王母娘娘很讓人討厭。

    師:你為什么討厭她呢?

    生:因為她不給仙女們自由。

    師:說說你從哪兒讀到的。

    生:“這天下午,王母娘娘多喝了幾杯美酒,靠在寶座上睡著了??椗捅娤膳姍C會難得,便一起飛到了人間?!边@說明她醒著的時候仙女們都怕她。

    生:我支持他的看法。我想讓仙女們多到人間玩玩,了解人間疾苦多好啊。

    師:唉呀。你們想得真是太好啦。你們不但會讀書還非常愛動腦思考。老師建議你們將理想中的王母娘娘的故事續編下去,發到網上去,發到雜志社去讓更多的人去分享。

    師:這節課老師真的是太高興了。因為老師發現了大家越來越會讀書了,越來越愛思考了。

    生:謝謝老師的鼓勵。

    師:牛郎織女結婚后的日子過得怎樣呢?

    師看時間:噯呀,下課時間到了。至于后來怎樣了,我們只好——

    生齊: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師:好,就這么辦吧。相信同學們下節課將會有更多的精彩。

    師:下課。

    生:老師再見!

    師:同學們再見!

    牛郎織女課件 篇15

    《牛郎織女》是一個民間故事。它有一個特點,它透過平淡的語言,反映了人物豐富的精神內涵。在課堂中,我通過設問,讓學生領悟文字所表達的含義。我對學生提出了以下問題:1、牛郎為什么對那頭老牛照看很周到?(從中體會牛郎的善良和勤勞)2、為什么仙女佩服織女呢?(織女愛慕的是牛郎的勤勞善良。同時織女放棄了榮華富貴,甘愿與窮困的牛郎生活在一起。)3、姐妹們會說些什么祝福的話?通過幾個問題的設計,課文的重點就突破了。

    通過師生對話,學生基本明白了課文實際上寄托了勞動人民美好的愿望,對我國傳統道德文化進行了一個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國農業社會中男性吃苦耐勞的品德,織女折射了我國農業社會中婦女賢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則代表了封建保守勢力,折射了專制狡猾的丑惡嘴臉。我們讓學生讀民間故事的目的是透過故事情節,引發對價值觀的正確判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在上課時,也有學生問:為什么織女真的會嫁給牛郎呢?在現實生活中,有這樣的事情嗎?我很贊賞孩子們的思考。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過:“要使人成為真正有教養的人,必須具備三個品質:淵博的知識、思維的習慣和高尚的情操。知識不多就是愚昧;不習慣于思維,就是粗魯或蠢笨;沒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边@一問題之所以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是因為現在學生的思維十分開闊,敢想,有創意。想自己敢想的,說自己敢說的,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思維活躍的空間。在課堂上,學生產生了思維的碰撞,激發了思維的火花,同時更開拓了學生的思維意識。因此,不管我們的對話最后有什么結果,我覺得,在課堂上,教師有意識地創設良好的課堂環境,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自我學習與教育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讀題。

    2、除了這兩個人物外,還有哪些人對情節的發展影響很大?

    板書:老牛、王母

    找找幾個人物之間關系,用簡單的語言概括故事主要內容

    相機板書:牽手

    分離

    相會

    二、感受人物形象

    1、自讀課文1—6小節,思考:牛郎織女的牽手與哪些因素有關?圈畫批注,寫寫感受。

    交流:

    老牛的撮合——“老牛跟他也很親密……”讓我們有一種錯覺,老牛是他的親人,親人變成了媒人,撮合一對姻緣。

    牛郎——善良、心眼兒好(板書)

    (1)照看老牛很周到(總是,最好,最干凈)——“也很親密”牛郎對老牛好,把他看成自己的親人。

    (2)身世反襯——不抱怨,不懷恨,吃苦耐勞。

    (3)坦白,誠實,不隱瞞。

    織女——勤勞??

    善良:喜歡牛郎的心眼兒好,能吃苦。渴望自由和真正的幸福。

    勇敢:“決心”,意味著想了很多,想了些什么?可怕的責罰,天庭的冷漠和不自由,人間的真情和溫暖在權衡。留在天庭,有錦衣玉食,沒有真情和自由;人間,艱辛坎坷,但自由,有真情。冒著很大的風險,她應該知道后果,但全然不顧,因為自由、愛情實在是太動人了,“生命誠可貴,愛情、自由價更高?!?/p>

    (相機板書:善良、渴望自由和真情、勇敢)

    小結: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人間的距離,那么織女對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跨越了這條鴻溝,讓一切變成可能。到這里,對兩人是不是想說點什么?贊嘆、欽佩、祝福

    2、分離——王母娘娘形象

    自讀課文9—10,也可以聯系上下文,感受王母形象。

    交流:冷酷自私、兇惡霸道、法力無邊(惡人當道),大好姻緣就這么被硬生生地拆開了。反過來想想,牽手和王母有沒有關系?面對惡勢力可以有不同的結果,可以被擊垮、屈服,也可以開出絢麗的仙人掌花。但面對這么兇惡的王母,真的很氣憤。

    讀課文,說說此時想說點什么?(對王母的氣憤、對牛郎織女的同情、祝福)

    還好,喜鵲知道了他們的渴望,前來幫忙。七夕佳節,中國情人節。是不是覺得比2月14日更浪漫?

    三、質疑,深化

    1、質疑

    2、相機出示“神話定義”(群眾集體口頭創作,情節曲折動人,歌頌了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美好的感情,表達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對照定義說說看法。(不合情理之處不必深究,因為那是群眾集體口頭創作;情節曲折動人正是它吸引人之處;表達著對美好情感的追求,因為封建社會等級森嚴、人們身心都極不自由。)

    3、為什么要設計王母這個人物?(黑暗勢力,封建社會的現實;反襯織女的勇敢,這段愛情的可貴。)

    4、為什么最后不在一起?斗爭不過,只能表達渴望。

    (板書:想像基于現實。)

    5、補充,故事古而有之,許多文藝作品里都有表達,但是在不斷地變化。大略地學習《迢迢牽牛星》《鵲橋仙》《天上的街市》,感受變化。

    6、小結:牛郎織女流傳千古,表達著人們對愛情、自由的追求;無論社會怎樣變遷,這是永恒不變的。

    牛郎織女課件 篇16

    之一

    佚名

    教學目的:

    1.獨立閱讀課文,能講這個故事。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牛郎織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對封建家族統治的揭露和鞭撻。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每當夜幕低垂,群星閃爍時,我們仰望天空,隱約中不難發現一條銀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細看看,發現天河兩邊有兩顆最亮的星星,這兩顆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織女星”。民間早就有關于牛郎和織女的傳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牛郎和織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資料。

    1.這個故事的作者是誰呢?

    葉圣陶,又名葉紹鈞,江蘇省蘇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的童話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國現代兒童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2.咱們學過他的作品嗎?(《陶罐和鐵罐》《爬山虎的腳》)

    三、理清文章脈絡,理解文意。

    1.請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全文,試著給課文分段。

    2.學生匯報。

    課文按時間順序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開頭到“那該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養牛,和牛建立了親密關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過去”到“這就算安了個家”):講哥嫂只給了牛郎老牛破車便把他趕出家門。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牛郎高興地回答”):老牛說了話,告訴牛郎將有仙女成為他的妻子。

    第四部分(“第二天黃昏時候”到結束):牛郎巧遇仙女,二人結為夫妻。

    3.再讀課文,提出想想解決的問題。

    學生甲:牛郎是怎樣的孩子?

    學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樣度過的?

    學生丙:長大后他又是怎樣生活的?

    學生?。核窃鯓雍涂椗叩揭黄鹕畹模?/p>

    四、請同學們圍繞著自己不理解或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自學。

    (一)小組內交流。

    (二)全班匯報。

    1、牛郎是個怎樣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樣度過的?

    (1)學生甲:牛郎從小無父無母,與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對他不好,吃的是剩飯,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條件差,孤苦伶仃,無依無靠。

    (2)學生乙:他的童年沒有樂趣,哥哥嫂子變本加厲地讓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這個年齡應該無憂無慮地上學,而他卻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學生丙:我認為牛郎的生活還是有樂趣的,他的樂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過“兩個一比較”,他也樂得跟牛一塊兒出去,一塊兒睡。說明哥嫂待他不好。

    (4)學生?。号@傻耐晔桥c牛在一起的。通過他對牛照看得那樣周到,簡直就是把它當作人來看待的,說明牛郎是個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對牛很好,無論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讓牛吃好的、住好的、過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說明他是勤勞的孩子。

    2、長大后,他又是怎樣生活的呢?

    (1)學生甲:長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沒有什么改變,但是干活卻更多、更重、更累了。

    (2)學生乙:哥嫂怕他分遺產,于是不給他分文,把他趕出了家。牛郎勇敢地離開了家,開始尋找自己新的生活。

    (3)學生丙: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勞動得來的,從無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師追問:他會受哪些苦呢?(引導學生結合課文進行想象。)

    (5)學生?。号@傻纳钪腥匀鄙俨涣诉@頭牛,是他們共同的努力勞動,才有了一間茅屋,一塊地,才會安了家。

    (6)老師追問:從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勞動換來的。)

    3、他是怎樣和織女走到一起的?

    (1)學生甲:老牛向他透露了織女下凡的消息,引導牛郎找到了織女。

    (2)學生乙: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動了織女,也是使他們走到一起的原固。文中寫道“姑娘聽他說,聽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愛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訴他了。”織女聽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慘的遭遇,是牛郎勇敢離開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品質打動了織女的心,對他產生了愛慕之心。

    (3)學生丙:織女是王母娘娘身邊織錦最好的外孫女,王母娘娘只讓她們干活,織女厭倦了這種生活,她勇敢地擺脫了受壓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五、你喜歡他們嗎?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讀一讀。

    六、談談學文后的感受。

    (敢于追求新生活,勞動才能創造新幸福的生活。)

    板書設計?:

    27* 牛郎織女(一)

    勤勞創造 勇敢追求

    牛郎織女課件 篇17

    教學目標:

    1、研讀文本,走進人物的內心,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2、體會牛郎、織女及老牛之間的真摯情感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3、搜集資料,了解牛郎織女的相關內容。

    一、激趣導入。

    漫漫銀河中,有這樣兩顆星星,一顆是牽牛星,一顆是織女星,他們的傳說是那樣令人心動。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用民間故事的方式走近他們二位。

    二、檢查預習。

    檢查預習效果:

    1、解決本課生字詞。

    2、搜集資料,了解牛郎織女的相關內容。

    3、說一說你讀完文章后的疑問。

    三、初讀課文。

    小組活動出示:

    1、這篇課文講了和故事?他們是怎樣的人?

    2、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匯報交流結果。

    四、精讀課文。

    1、理清人物關系:

    我們先借助題目看看,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誰?(板書:牛郎織女)除了這兩個人物外,還有哪些人對情節的發展影響很大?

    感受人物形象。板書:

    牛郎:勤勞善良

    哥嫂:鐵石心腸

    老牛:知恩圖報

    織女:美麗善良

    2、體會織女之“決”

    出示:“織女見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便決心留在人間,做牛郎的妻子?!保ā皼Q心”變紅)

    一個高貴的仙女要嫁給一個貧困潦倒的牛郎,是需要一定勇氣的呀。

    姐妹們,好好勸勸織女吧?。ň毩曊f話)

    五、關于民間故事。

    1、簡介其他三部民間愛情故事《白蛇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臺》

    2、體會民間故事的特點。

    民間故事就是要表達人與人之間、人與萬物之間,追求和諧生活與美滿感情的決心,歌頌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六、拓展延伸

    作為高年級同學,我們可以做一些課外延伸。

    選擇一:課后可以看看我國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白蛇傳》《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臺》。

    選擇二:試著去創編你心中的《牛郎織女》。

    牛郎織女課件 篇18

    教學要求: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有關詞語造句。

    觀察夜晚的星空,找到天河、牽牛星、織女星,將觀察的經過寫成一篇短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復習導入??:

    指名復述《牛郎織女(一)》的主要內容。

    牛郎織女后來的生活怎樣了呢?(揭題)

    初讀指導:

    輕聲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說說各個自然段主要內容。

    檢查自讀情況:

    朗讀生字,正音。

    按自然段朗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說說各個自然段主要內容。

    學習第一段:

    指名朗讀,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什么。

    從語言文字中體會牛郎織女“日子過得挺美滿”。(男耕女織、辛勤勞動、生兒育女------)

    有感情朗讀第一段。

    思考本段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學習第二段:

    1、一天,牛郎去喂牛,發生了什么事?

    老牛又講了什么話?

    老牛講話時的神情怎樣?

    有感情地朗讀老牛的話。

    老牛死了,牛郎和織女心情怎樣?

    小結:

    善解人意的老牛離開了牛郎,分手前還留下了“把我的皮剝下來留著,碰到緊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的話語,也給下文牛郎披上牛皮追織女打下了伏筆。

    布置作業?:

    完成文后習題2,指導書寫。

    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學習第三段:

    牛郎織女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但織女有時也會發愁,為什么?

    王母娘娘知道織女下嫁人間有何表現?

    默讀第3—5自然段,劃出描寫王母娘娘神態的句子。

    王母娘娘更是氣得暴跳如雷,發誓要把織女抓回天庭,嚴厲懲罰。

    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帶領天兵天將闖進牛郎家里,來抓織女。

    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兩個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著織女,一起飛向天空。

    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劃,霎時間,牛郎的面前出現一條天河。

    4、通過王母娘娘的舉動,可以看出她是個怎樣的人?

    5、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讀出對不講骨肉親情、心狠手辣的專制者的憎恨之情。

    6、默讀第3-5自然段,劃出描寫牛郎與織女的句子。

    A、“織女一邊------一邊------”朗讀體會織女不愿離開人間,不愿與親人分離的痛苦情感。

    B、“牛郎-------趕緊------一出屋門就------”朗讀體會牛郎的心急如焚。

    7、有感情地朗讀3-5自然段。

    8、第三段講了幾層意思?概括出每個自然段的小標題。

    A、知道下落,發誓抓回。

    B、闖入家里,抓走織女。

    C、心急如焚,攜子追趕。

    9、根據小標題說說這段課文的內容。

    二、學習第四段:

    1、指名讀6、7自然段,思考這兩段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想象:牛郎織女隔著天河相望,他們會想些什么呢?七月初七在鵲橋相會時又會說些什么呢?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略課文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三、總結課文:

    1、這個故事講了什么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按照“男耕女織,日子美滿——老牛訣別,忍痛剝皮——王母知情,發誓追回——闖入家里,抓走織女——心急如焚,攜子追趕——劃出天河,牛郎被攔——隔河相望,化作星辰——喜鵲搭橋,一年一見”的順序復述課文。

    四、布置作業?:

    1、造句:

    心急如焚——

    霎時間——

    2、觀察夏夜的星空,找出天河、牽牛星、織女星,將觀察的結果寫下來。

    附板書:

    牛郎織女(二)

    (生活美滿)

    ☆(王母娘娘:殘暴、專制)

    牛郎 隔河相望 織女

    (老牛:病死、剝皮)

    牛郎織女課件 篇19

    教學要求: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有關詞語造句。

    觀察夜晚的星空,找到天河、牽牛星、織女星,將觀察的經過寫成一篇短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復習導入:

    指名復述主要內容。

    牛郎織女后來的生活怎樣了呢?(揭題)

    初讀指導:

    輕聲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說說各個自然段主要內容。

    檢查自讀情況:

    朗讀生字,正音。

    按自然段朗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說說各個自然段主要內容。

    學習第一段:

    指名朗讀,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什么。

    從語言文字中體會牛郎織女“日子過得極美滿”。(男耕女織、辛勤勞動、生兒育女)

    有感情朗讀第一段。

    思考本段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學習第二段:

    1、一天,牛郎去喂牛,發生了什么事?

    老牛又講了什么話?

    老牛講話時的神情怎樣?

    有感情地朗讀老牛的話。

    老牛死了,牛郎和織女心情怎樣?

    小結:

    善解人意的老牛離開了牛郎,分手前還留下了“把我的皮剝下來留著,碰到緊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的話語,也給下文牛郎披上牛皮追織女打下了伏筆。

    布置作業:

    完成文后習題2,指導書寫。

    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學習第三段:

    牛郎織女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但織女有時也會發愁,為什么?

    王母娘娘知道織女下嫁人間有何表現?

    默讀第3—5自然段,劃出描寫王母娘娘神態的句子。

    1、王母娘娘更是氣得暴跳如雷,發誓要把織女抓回天庭,嚴厲懲罰。

    2、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帶領天兵天將闖進牛郎家里,來抓織女。

    3、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兩個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著織女,一起飛向天空。

    4、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劃,霎時間,牛郎的面前出現一條天河。

    5、通過王母娘娘的舉動,可以看出她是個怎樣的人?

    6、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讀出對不講骨肉親情、心狠手辣的專制者的憎恨之情。

    7、默讀第3—5自然段,劃出描寫牛郎與織女的句子。

    A、“織女一邊——————一邊——————”朗讀體會織女不愿離開人間,不愿與親人分離的痛苦情感。

    B、“牛郎———————趕緊——————一出屋門就——————”朗讀體會牛郎的心急如焚。

    8、有感情地朗讀3—5自然段。

    9、第三段講了幾層意思?概括出每個自然段的小標題。

    A、知道下落,發誓抓回。

    B、闖入家里,抓走織女。

    C、心急如焚,攜子追趕。

    10、根據小標題說說這段課文的內容。

    學習第四段:

    1、指名讀6、7自然段,思考這兩段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想象:牛郎織女隔著天河相望,他們會想些什么呢?七月初七在鵲橋相會時又會說些什么呢?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略課文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總結課文:

    1、這個故事講了什么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按照“男耕女織,日子美滿——老牛訣別,忍痛剝皮——王母知情,發誓追回——闖入家里,抓走織女——心急如焚,攜子追趕——劃出天河,牛郎被攔——隔河相望,化作星辰——喜鵲搭橋,一年一見”的順序復述課文。

    布置作業:

    1、造句:

    心急如焚——

    霎時間——

    2、觀察夏夜的星空,找出天河、牽牛星、織女星,將觀察的結果寫下來。

    牛郎織女課件 篇20

    我愿我能在橫過孩子心中的道路上游行,解脫了一切的束縛。——泰戈爾

    一、 緣起:文學對岸的理性皈依

    語文教育究竟要讓學生學些什么呢?按照葉圣陶先生的觀念,學習語文就是“學習本國的語言文字”。在當時的背景下和此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以葉老的解釋作為選文、文本解讀與教學預設的前提,形成的重視剖析內涵、以讀帶講、咬文嚼字的語文課堂,堪稱語文教學的經典。同時,今天強調“語文是文學”、“語文教育是人的教育”的專家也大有人在。

    這使我們不由得想起王榮生在《語文課程論基礎》中提出的,我國的語文教育研究,有一個“性質”的難題——語文科的性質是什么?語文科自1904年設科以來,人們對它的現狀就從來沒有滿意過?;谧兏铿F狀的良好出發點,人們紛紛對語文學科的性質給出自己認為的“應該是什么”,提出:語文即道德、語文即工具、語文即人文、語文即生活、語文即文化、語文即語感。但是,所有這樣的定位通常以“我認為”的形式呈現出來,以“某某認為”的形式加以論證。換言之也就是說:我的主張雖然在現實中尚未得到證實,或者不一定能夠得到證實,但我個人認為我的觀點是正確的。按照這樣主觀判斷所謂“正確”的命題指導的語文教學實踐與研究,從一開始就帶上了主觀主義的烙印。當然這其中也包括我們所提出的“主題教學”。

    原點的問題盡管重要,但給出結論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以哲學為例,對于物質、意識關系的思辨,爭論了幾千年,今天依然沒有一個固定的、顛撲不破的結論。遷移到語文學科的教學,我們是否應當考慮,這樣的一門迅速發展不過百年的學科,是否能在短時間內給出“性質”原點的結論?如果不能,我們又應當做什么呢?無外乎兩種選擇,一是選定自己認為正確的理論,在實踐中為之尋找論據,證實或證偽;二是探索,擺脫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自己,不作契訶夫筆下的“套中人”,在問過自己“從來如此便對么”之后,不因循,敢于銳意追尋,盡管尚不能回答“語文應該是什么”,至少能發現“語文還可以是什么”。

    基于后者,面對語文教學,我們可以一如既往將“讀”進行到底、將感悟滲入骨髓,可以繼續在詞句訓練上花功夫、做文章。但同時我們也需要思考,固守一隅、不顧其他,是否是最好且唯一的選擇,我們為什么不能走得更遠點、更快點?兒童的語言學習的確應該“兒童”一些,簡單、清淺、有趣。然而,也有人說兒童就是哲學,兒童也應當有屬于自己的深刻。我們可否在兒童的語言學習中,真正將兒童當作成長中的兒童,而不是當作不變的、長不大的幼稚兒童呢?在基本問題沒有給定結論的時候,語文教學應當存在現行模式以外的多種可能性。

    也正是基于后者,即便是對我們自己提出的“主題教學”,我們也不把它當作結論,固守不變,我們希望不僅僅停留在“語言和文字”訓練的程度與層面上,我們還要繼續向“語言和文字”之后的縱深前行。深入學習與思考之后,我們發現各種性質論實踐的媒介,不外乎就是文學作品。而且,按《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語文”一詞本身就應當有兩重含義,一是語言和文字,二是語言和文學。

    文學是生命的表現,而且“文學——其實一向是教育的伙伴。文學的發展和受教育的要求的發展,一向是平行的”(杜勃羅留波夫)。于是我們借用《現代漢語詞典》中對“語文”的第二種解釋——語言和文學,力求在教學中,以文學的方式呈現語文,從選文、教學預設到最后的課堂呈現,緊緊抓住“文學”這根主線,力圖讓我們的教學從理論指導到實際操作,從內容到形式都脫離文字的束縛,抵達文學的對岸。

    這是我們上《牛郎織女》這一課的緣起,但我們能做到嗎?這也許像“語文科的性質是什么”一樣難以回答,但我們相信,“假如一個人想從確定性開始,那么,他就會以懷疑告終,但是,假如他樂于從懷疑開始,那么,他就會以確定性告終?!保ㄅ喔?/p>

    二、選文:永恒主題的薪火沿傳

    傅建明博士曾對1993-1999年間出版的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進行過價值取向的系統分析。結果發現,從出現頻率的角度看,我國小學語文教科書明顯地強調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科學、無私奉獻等等的國家意識。這樣的思想傾向表現在選文上,就是通常選擇那些帶有濃厚色彩,高呼口號式的文章,這也沒錯,只不過顯得剛猛生硬。近年來,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教材的編寫更加重視人文性,教材開始慢慢走向了美的境界,《裝滿昆蟲的口袋》、《和時間賽跑》、《諾曼底號遇難記》等一大批關注個體生命成長,帶有柔軟的詩情畫意的優秀課文在教材當中,構筑起了一道亮麗的文學風景線。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不無遺憾地感嘆——本民族文學的優秀傳統卻在漸漸流失。那原汁原味的古代詩文、民間文學作品在教材中所占比重甚少,偶有《景陽岡》、《林沖棒打洪教頭》這樣的鳳毛麟角,因其數量有限也往往成不了氣候。我們不應忘記一個民族的文學,是這個民族文化的見證,失卻了民族文學的民族是死了的民族。

    民間故事更是民族文學中的優秀代表,它是一個民族文化淵遠流淌而成的自然溪流,其中蕩漾著整個民族的道德傳統、倫理取向、文化認同、精神氣質。所以有人說,民間故事是文學的母親,民間故事是人類的宿命。而且它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為兒童喜聞樂見、容易接受,正應了“兒童文學就是故事文學”(朱自強)。所以在裝滿教材的眾多文本中,選取民間故事這樣的文學體裁,除了看重具體故事本身所具備的內容含金量以外,我們更期待著借它實現民族精神的薪火相傳。

    《牛郎織女》故事隸屬于民間文學中民間故事的種屬,但同時它又有自己的特殊性——主題是“愛情”。愛情是文學作品的永恒主題。愛情讓文學充滿芬芳,搜羅古今,那些最為人稱道、流芳千古的文學作品,主題多是愛情。但是在小學階段,教師大多刻意回避這樣的主題,似乎在課堂上講“愛情”就會被扣上引導早戀的高帽。但“獵奇”是人類的普遍心理,特別是對于求知心切的小學生而言,那些不讓他們了解接觸的事物,常常是越隱瞞越好奇、越不告訴越想知道。對多媒體時代的兒童而言,這樣的話題根本無法繞開,想從此處回避,卻發現它又在彼處現身。

    要知道,愛情可是我們人類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生命體驗與回味,就像每天伴隨我們的日子。于是,少了“愛情”這道甜點的語文教學,總像是不完美的人生,缺少四季中的一季、五味中的一味。其實,就將這層窗戶紙捅破,又能怎樣?不過是為孩子清新美好的內心世界增加了一些純潔的夢幻、甜蜜的期待,在他們真善美的小世界中加上一點神秘的滋味。我們應當相信,愛情不會僅僅因為這一節課的教學就款款而來,我們更應當相信,有了這一課,我們的孩子們長大后再去品味愛情,或許就會增加更多的深情與理性。選擇愛情來演繹文學、演繹語文,我們希望傳遞能夠陪伴孩子一生的柔情與感動。

    三、預設:文學理論的智慧抒發

    每一種不同體裁的作品,其結構、語言、表現手法都有自己的規定性。民間故事這樣的文學樣式,作品本身存在人物簡單、結構相似、語言通俗等方面的特點。這樣的文本,如何走得更遠呢?在學校開展“與特級教師同備一堂課”的過程中,老師們所作的教學預設,大多還是在原來的以“語言和文字”為出發點的語文教學理論的茶壺里翻波浪。

    剛剛,教育部發函明令,認真做好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大學語文課程不及格不能畢業。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規定?我們是否應當思考:學習了十幾年語文的大學生們為什么又要回去繼續學?是否因為原來我們小學、中學乃至大學的語文學習存在缺陷?如果這缺陷是真實存在的,那我們怎么辦?依然顧影自憐、故步自封?

    這真的需要我們重新去回味與反思,那實際證明已經讓母語在世界中退化了的陳規固陋,如果不去超越,恐怕我們母語文化沉淀了千年的文字以外的文學及文化內涵,就會在滾滾的讀書聲中被淹沒了。這番想法更堅定了我們縱深研究、超越自己的信念。

    研究《牛郎織女》期間,著名先鋒派作家、清華文學院院長格非,給我們學校五年級學生做了一場《牛郎織女》的文學解讀講座,他的講座完全顛覆了我們小學教師教授語言的方式,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門——《牛郎織女》滲透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儒”、“道”、“佛”文化。文中呼喚儒家道德倫理,體現了道家對神的敬重與向往,以及佛教追求人與動物、與神仙眾生平等的思想。我們折服于他學者的深度與作家的文本解讀視角,又和格非一樣,驚奇于這些五年級學生對格非老師講座的濃厚興趣。于是,我們希望將他的深刻思想與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鏈接,擺脫單一的語言文字訓練,實現一個以文學理論作為支撐的語文課堂,實現一次嘗試性探索。

    于是,我們將這樣的想法,以這樣的教學流程呈現出來:寫了什么故事;如何寫這個故事的;為什么寫這個故事;什么情況下寫這個故事的?;蛟S這樣的流程在引導中學生解讀文章時,經常被語文老師們用到,會給人以“小學中學化”的感覺。但我們要知道這一課的教學對象,是六年級下半學期的少年。對馬上就要走進中學的他們而言,類似“文章寫的誰的故事呀”“你為什么對這個故事感動呀”“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呀”之類的問題,學生想必早已審美疲勞了。而且這對他從小學到中學的銜接又能有什么好處呢?孩子不是我們的私有財產,他們是成長的,小學語文老師只是人生旅途中短暫攙扶他的拐杖,我們的責任是送他們上路,而不是讓他們變成自己的翻版。

    那樣的提問、那樣的裹足不前,如果僅僅是基于認識的不到位,也許時間會帶給它洗禮。但可怕的是,還可能我們的“幼稚”是一種本領的恐慌——不是沒有帶領學生前行的愿望,而是沒有那樣的能力。這樣的幼稚,要么就是出幼稚的學生,要么就是被早已擺脫了幼稚的學生所淘汰。

    《牛郎織女》這樣的教學流程設計,是我們對文本及文本相關文學基本理論深入研讀后的呈現,暗合文學鑒賞的基本過程。先探討“寫了什么故事”,梳理人物關系,這相當于文學鑒賞的起始階段——感受形象階段。“如何寫這個故事的”、“為什么寫這個故事”的環節中,與學生一同探討故事的表現手法、故事中的情感,研究《牛郎織女》故事與其他民間愛情故事的異同,這時讓學生的理性認識加強參與,將自己感受到的形象繼續深化,相當于文學鑒賞中的審美判斷階段?!笆裁辞闆r下寫這個故事的”環節通過比較不同版本的牛郎織女的故事,研究葉圣陶先生作品的高妙之處、探求故事背后的背景、再次咀嚼玩味形象,力求達到文學鑒賞的最高層次——體味玩賞階段。在這符合文學鑒賞基本規律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期待學生層層深入又層層剝筍,感性與理性一同參與、情智與想象一同奔涌,既獲得對葉圣陶版《牛郎織女》故事的審美享受,又在理解與思考中,實現了對這一故事的自我再創造。

    在這文學鑒賞論背景下的宏大結構推進運行的同時,細節處我們同樣試圖將文學理論的火花滲透到教學的點點滴滴。運用文學創作理論中的典型化手法,和學生聊人物關系、進行人物歸類,將四大民間故事的人物比對歸類。引導學生分析故事的情節、懸念、線索……,令學生初步感知文學作品的基本表現手法。追問:為什么要寫這樣的愛情故事,實際上內藏對文學的本質及其產生原因的思辨。通過閱讀報告單的匯報,比較四大民間愛情故事,滲透的是比較文學同主題研究的基本方法。

    感謝文學基本理論賦予我們的智慧,這一課的教學如果說還能帶給人些許啟發的話,我們相信征服了聽課者和學生們的不是講課的老師,而是文學,永恒的文學。

    四、對話:民間文學的詩意表達

    以文學的形式呈現文學的課堂,應當營造出一種文學的氛圍,親切、自然、放松,讓課堂的參與者以文學的方式表達對文學的理解與感受。這樣的課堂猶如孔子的杏壇設教有教無類、言者無罪,又如魏晉清談滔滔不絕、往輒破的,它是文學的百寶箱、文化的集散地,是你來我往、靈感勃發,是嬉笑怒罵、盡情揮灑。走進這樣的課堂,你不會覺得自己是在上課或聽課,而應當仿佛置身葡萄架下,齊聚三五好友,青梅煮酒,共話桑麻。

    所以,前文提到的“語言與文字”理念指導下的讀與品的訓練,不能算是真正的文學的方式,它的嚴謹與精致,在規矩方圓、循序漸進的同時,反映的是教師信息強勢的單向流動,常常讓人失去創造的火花、靈感的閃念。人類的語言學習,“除了語音、詞匯和語法,兒童必須學會在社會環境中有效地使用語言。”(勞拉·e.貝克)這種“語用”的學習表現在語文學科的教學中應當是一種不同于朗讀、文法訓練的特殊形式——有條件的自由交流?;蛟S可以借用神經系統學家托克爾·克林伯格的觀點,稱之為“對話”,“在所有的教學中,都進行著最廣義的對話,不管哪一種教學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對話都是優秀教學的一種本質性標志。”

    能展現《牛郎織女》故事民間文學氣質的課堂對話方式,究竟應當是什么呢?我們姑且采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也是最令人放松的“聊”來進行嘗試——放松但不放縱、形散而神不散,以最自然的課堂對話方式學習語文。

    首先著力創設勾起學生“聊”的欲望、刺激學生打開了話匣子的“聊”的氛圍。上課伊始就開始幫學生減負:“很好,就這么聊”、“來,聊聊吧”、“只要你知道的,哪怕不全面,盡管說出來,就這樣聊。”此后的整堂課上,一直保持著這樣輕松暢聊的感覺,即便提問,也以聊的形式呈現,“我們先聊為什么寫這個故事”。即便有引導,也盡量通過聊使之水到渠成,“再聊聊這幾個故事的梗概吧。隨意聊,想說哪篇都成”。用這聊的感覺,將學生仿佛帶到了故事發生的現場,讓課堂成為故事發生、發展的殿堂。

    聊能夠展開,關鍵還是靠所選取的話題?!杜@煽椗樊斨校覀冞x取了這樣一批新穎有趣,能夠引發學生思考,鏈接以往語文學習,讓學生有話可說的話題。比如,以牛郎為起點,聊聊牛郎與其他人的關系;討論牛郎織女愛情是否美滿;追問到底天上好,還是人間好?等等,這些話題不是教師課堂上信手拈來的率性而為,每一個話題的選取,背后都有我們對民間故事體裁文學性的思考作為支撐。

    如果說氛圍是土壤、話題是種子,那么聊中師生間的碰撞,及由此引發的學生的深度思維就是果實。比如教學中聊到“牛是怎么知恩圖報的”話題時,學生的頭腦在與文本對話、與教師對話的刺激中被激活,于是有人質疑:“為什么故事里這個牽線搭橋的是牛,而不是馬或者其它動物呢?”借助這一問題,學生接下來的聊,聊出了課外閱讀的收獲“我知道,因為有的書上說,那頭牛是天上的仙人,一個金牛大仙變成的?!绷某隽俗约簩φZ感的模糊認識:“我想可能跟男主角的名字有關,叫‘羊郎’、‘馬郎’多難聽呀,放牛的就叫‘牛郎’,聽起來比其他那些舒服多了?!备某隽藢W生過往學習積淀的文化儲備:“我想,也許跟我們的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有關。中國古代是一個農耕社會,講男耕女織。耕地用牛,拉車也用牛。牛的作用太大了??赡茉诠糯?,牛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不僅僅是一個動物,還是半神半動物的這么一個形象吧。所以選牛更有意義?!?

    在放松自由的交流氛圍中,借助精心選擇的話題,我們與學生一道,理清了文章脈絡、辯明了人物關系、質詢了心中的疑問、加深了對主題的理解、將以往的語文學習及人文修養的積淀與課堂的學習內容進行了鏈接。我們的孩子仿佛回到了童年,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怎么說就怎么說;又仿佛已步入了成年,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借表達抒發、借交流完善;但也許它更是十一、二歲的少年學習語文的應有方式,在盡情、放松的自我舒展中,一步一個腳印地聊懂文字、聊透文學、聊出文化。

    對于《牛郎織女》的教學,相信會有見仁見智的差異,以文學理論指導的教學,并不一定每個人都欣賞與接受,對此我們理解,而且衷心感謝大家的關注。坦率地說,與前幾年的《圓明園的毀滅》、《秋天的懷念》等等相比較,《牛郎織女》顯得不夠精致、不夠成熟。或者說,它不是主題教學的典型案例,網狀的教學結構取代了原來的線性流程,不是以前課型的那種主題鮮明、單一的一以貫之。但是,在今天語文教學束縛重重的時候,請允許我們進行這樣的嘗試,并籍此上路。評價它,請試試拿掉我們共同戴了許久的“有色眼鏡”,像泰戈爾那樣,看看這徐徐吹來的“甜蜜柔軟的新鮮空氣”,能否“像花一般地在孩子的四肢上開放”。

    文章來源:http://www.020vk.com/zhufuyudaquan/148521.html
    国产亚洲精品俞拍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