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北京的春節讀后感
發表時間:2025-04-30老舍北京的春節讀后感(推薦15篇)。
老舍北京的春節讀后感 篇1
“春節到,春節到,穿新衣,放鞭炮,走親訪友真熱鬧;壓歲錢,裝口袋,包餃子,貼春聯,小娃盼望春節到!”每當我聽到這首兒歌時,腦海中就會浮現出過年時熱熱鬧鬧的景象。
在所有的節日中,我最盼望的就是春節了!因為過春節可以遠離堆積如山的作業,可以睡懶覺,可以和親人一起吃團圓飯,一起熱熱鬧鬧地看春節聯歡晚會,還可以放各種各樣絢麗多彩的煙花……當然,壓歲錢一定是少不了的啦!走親訪友時,舅舅、伯伯、嬸嬸、姑姑……一人一包。每當壓歲錢把衣袋掙得鼓鼓囊囊,滿載而歸時,我的心里有說不出的喜悅。
每年除夕,我都會去婆婆家過。婆婆家寬敞,小姨和姨夫也都過去住。每年也只有這時,大家才能歡聚在一起,吃頓團圓飯,享受合家團圓的樂趣。雖然婆婆60多歲了,但是烹飪技術還是一流的。除夕她總是要親自下廚,看她忙里忙外,我們都很擔心她的身體,都想幫幫她。但她卻不讓,還說:“我累也開心?!泵看纬云牌抛龅哪暌癸埧偸浅缘媚敲聪悖敲戳钊嘶匚?。吃完飯,我們摸著圓滾滾的肚子,打著香噴噴的飽嗝,大家坐在沙發上一起收看精彩的春節聯歡晚會。我最喜歡的節目是小品。演員的表演十分滑稽搞笑,常常把我逗得前仰后合,樂得合不攏嘴。每年的'春節聯歡晚會我都從頭看到尾,生怕漏掉一個新穎的節目。即使在深夜一點才結束,一家人仍意猶未盡。
“拜年”是我過春節時最期盼的,也是我收獲最多的時候。每年大年初一一覺醒來,都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親戚來拜年后給我留下的禮物。同樣,我也會和爸爸媽媽帶著禮物去給親戚朋友拜年。大人們聊天、暢飲、歡樂開懷,而我最開心的是收到壓歲錢。一想到我的賬戶就要“漲”了,心里就美滋滋的。
春節呀春節,你為什么每次來的都如此慢?我盼望春節,我想“留守的小朋友”更是天天盼春節,盼著爸爸媽媽在過年時平平安安地回家,全家團聚,過個幸福年。
我祝愿和我一樣盼望春節的小朋友,心想事成,來年過得更好!
老舍北京的春節讀后感 篇2
學完這一課,有收獲,也有失落。
第一課時,重點讓學生找出信的內容,把寫信的內容連起來讀一讀,充分感受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活。出示重點段第8、10、15自然段,同桌互相合作,品讀這三個段落。從凡卡吃不飽、穿不暖、住不好、經常挨打受氣幾方面體會凡卡的悲慘生活。再結合現實,體會生活的幸福,思想教育得到升華。
第二課時,我主要引導學生標出文中凡卡回憶鄉下生活的段落體會雖然鄉下生活苦,但有爺爺的疼愛,所以是快樂的,由此體會凡卡希望回到爺爺身邊的心情是多么迫切。接著我問學生課文為什么要插敘這些內容?學生多半回答不上來,經過老師的提示方才有同學說是對比、襯托的寫法,用凡卡在鄉下的快樂襯托他在莫斯科學徒生活的悲慘。課文以夢結尾,凡卡的爺爺究竟能不能收到這封信呢?我引導學生從“醉醺醺”的郵差和不詳細的地址來體會結果,爺爺是收不到這封信的。即使爺爺能收到信,也不會把他接回去。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引導學生體會到凡卡的命運是不可能改變的。
老舍北京的春節讀后感 篇3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又一個過年到了,每一個在外上班的人都要急急忙忙地回到自己的老家過年。在我們的家鄉——磐安,還有一項祭祖的活動,更是千門萬戶都要舉行的一種民風民俗。
在我國,祭祖的方式有許許多多種,有的以一個村為一個團體一起去,有的以同一種姓氏為一個團體一起去,還有的以一個家族為一個團體一起去。只要到了該祭祖的日子,大家就會聚集起來,到村里的某個地方祭祖,但我們的家鄉祭祖的方式卻與眾不同。
大年三十,是祭祖的日子,我的家鄉,家家戶戶都是自己祭的,只要吃完了午飯,就會開始做許多的事情。首先是,在自己家祭祖,因為祭祖都是以近到遠的。所以先是在家里把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叫進來,讓他們坐在椅子上,然后,奶奶把他們愛吃的豬頭肉,豆腐等,放在桌子上,奶奶說這是給玉皇大帝吃的。等他們吃好以后,就好了!”他們吃完后,奶奶便拿出了香,把香點燃后,給了我三根,我說:“為什么不給我六根呢?”單純的我以為有六根就來年六六六大吉利了。此時此刻,在一旁的嬸嬸說了一句:“雙數不吉利,大妞!”我當時感到很不解,但我也沒多說什么。
不一會兒,家里的祭祖完畢了。接著是去祭我爺爺奶奶的爺爺奶奶了,在那之間,我和奶奶折了許許多多的金元寶,折著折著,我便鬧了笑話,我莫名其妙的折了一艘小船。我媽媽還笑著說:“你要是給他們送去一艘船,去海的世界游玩嗎?”接著是一陣哄堂大笑,頓時我的臉就紅了。祭奠爺爺奶奶的爺爺奶奶,和之前的大不相同,因為他們的“家”在山上,我們要走幾千米才走到哪里,沒有瓜果只有錢。媽媽說;“只要有錢!他們想要什么就要什么。所以就沒帶了。走啊、走啊,終于到了,我們一家的祭祖活動也馬上結束了。
這次的祭祖活動讓我回味無窮,它既讓我知道了家鄉的祭祖活動的方式,又讓我吃到了美味!
老舍北京的春節讀后感 篇4
今天,我懷著愉快的心情閱讀了《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說作者用充滿京味的語言來描述了一幅北京春節熱鬧的場景,表達出作者對北京過春節習俗的喜愛之情。北京的春節是熱鬧、喜慶而隆重的。
這篇課文緊緊圍繞著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初一和正月十五的相關場景。感受到春節習俗的豐富多彩和深刻的內涵。文中以“時間”為線索,理清了文章的思路。課文的最后一段以“承上啟下”的作用寫“一眨眼就到了殘燈末廟?!蓖瑫r,這一段與課文首句相呼應。
老舍爺爺在這篇文章中,各用了一句話來寫“做年飯”和“吃團圓飯?!弊髡咭宰约豪霞业娘L俗來寫過年的場景。我們這一帶地方的風俗就跟北京不怎么相同,我們這個的地方過新年不趕廟會,而北京就趕廟會。我們這個地方大部分都還是和北京相同的----貼對聯,穿新衣,拜年,吃團圓飯,守歲等。我們這一帶小孩也跟北京小孩過年差不多,都會用自己的零花錢去買一些爆竹,買些玩具,還買些零七八碎而的東西。北京的元宵節就跟春節差不多,都非常的熱鬧。而我們這一帶不如北京熱鬧。過元宵節我們開始吃元宵,鬧元宵??筛吲d了
這篇課文給我留下影像最省的除夕前,孩子們要做的三件大事----買爆竹、買零七八碎兒的食品、買各種玩意兒。因為這些事情也是我們過年時喜歡做的。我從這篇課文中感受到了大家的幸福,團圓的美好愿望。那豐富多彩的名風名俗,寫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風俗,文化傳統。
老舍北京的春節讀后感 篇5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每到這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外來打工者都急急忙忙地收拾行李,準備回家,拿著一年的工資,心中暖洋洋的;我們小孩子,取得了好成績,心中美滋滋的,等待著家長們的夸獎……大街上、小區里、超市中,到處都洋溢著喜氣,一派熱鬧的場面。
今天是大年三十。早晨,金色的陽光撒滿大地。家家戶戶貼著“到?!焙蛯β摚€有掛著紅燈籠。人們穿著節日的盛裝,紛紛臉帶微笑地走向各個市場,有的購物,有的觀賞,一片歡樂詳和的景象。
到了晚上7點鐘,我先看年貨,8點鐘了,《春節聯歡晚會》開始了,我們一家坐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晚會的節目很精彩:有優美動聽的歌曲,有幽默風趣的小品,還有滑稽逗人的相聲………節目豐富多彩,看得我眼花繚亂。
“當當當……”隨著新年鐘聲的敲響,煙花和爆竹便齊鳴起來。我和哥哥拿出了早已準備好的煙花,點燃了煙花筒,只聽見“轟”的一聲巨響,一顆煙花彈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間爆炸了,那爆炸了的煙花仿佛是一朵美麗的蓮花在空中展開了花瓣,這時,一顆顆煙花又從煙花筒中噴發,像無數明亮而璀璨的流星,在天空中一閃而過……天空中還閃爍著其他的煙火,它們有的如一串串珍珠,有的如一顆顆流星,有的如一朵朵菊花,有的如一條條瀑布……讓我目不暇接。一聲聲響亮的爆竹聲,一朵朵光芒四射、燦爛無比的煙花,在天空中飛舞,各式各樣,五光十色,把天空點綴成一朵鮮花,夜空頓時變得光彩奪目。此時的場面,被笑聲、鞭炮聲、喊聲、樂曲聲合成的旋律包圍著,真是熱鬧極了。
到了初一,就是拜年的時候了。早晨,我們洗漱過后,吃早點,早點吃的是稀飯,家鄉的大年初一早上有“不殺生”、“不吃葷”的風俗。吃過早點,我們興高采烈地出發了。到了別人家門口,進到別人家里面喝茶和別人說新年好。從村頭走到村尾。
今年這個春節我過的真是太有意義了,我真是快樂!
老舍北京的春節讀后感 篇6
學生通過自由讀課文、自由感知文本、自由和文本對話,在交流匯報在交合匯報中進行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最后回歸文本——說說老北京的春節從哪天開始?到什么時候結束?我此時設計了兩個語言訓練點對學生進行表達能力的訓練:語言訓練點1、這么熱鬧的春節從哪天開始?到什么時候結束?請說一句完整的話。語言訓練點2、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臘月初幾就已經開始了,首先第一個好日子是——其次是——接著是——最后是——。
同時,對學生的思維和表達,我積極進行了有效的評價理答:1、兩個問題,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表達,真不容易。誰再來說說?2、你的表述真有條理。3、太神了!這么長的句子你都能說得這么流暢、完整。誰也能向這位同學一樣說說?4、哇!在表達中,你能加進自己的語句,使句子表達得更加具體,向你學習!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先概括出敘述順序,老師提示質疑,重讀課文,鍛煉縝密思維,然后了解文中詳寫與略寫的日子。既遵循了學習的規律,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在滲透本課的表達方法時,針對文本的內容特點,選擇了一個教學內容點設計了語言訓練說話句式,用積極地評價來給予學生積極的回應,激發學生進行了積極的思考,做出了精彩的回答,也就是對學生回答給予及時的贊揚或者表示接受學生的觀點。使學生更愿意參與問答,并在問答中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有效的訓練和提高。
老舍北京的春節讀后感 篇7
今天,我懷著愉快的心情閱讀了《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說作者用充滿京味的語言來描述了一幅北京春節熱鬧的場景,表達出作者對北京過春節習俗的喜愛之情。
北京的春節是熱鬧、喜慶而隆重的。
這篇課文緊緊圍繞著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初一和正月十五的相關場景。感受到春節習俗的豐富多彩和深刻的內涵。文中以“時間”為線索,理清了文章的思路。
課文的最后一段以“承上啟下”的作用寫“一眨眼就到了殘燈末廟。”同時,這一段與課文首句相呼應。
老舍爺爺在這篇文章中,各用了一句話來寫“做年飯”和“吃團圓飯?!弊髡咭宰约豪霞业娘L俗來寫過年的場景。
我們這一帶地方的風俗就跟北京不怎么相同,我們這個的地方過新年不趕廟會,而北京就趕廟會。我們這個地方大部分都還是和北京相同的----貼對聯,穿新衣,拜年,吃團圓飯,守歲等。我們這一帶小孩也跟北京小孩過年差不多,都會用自己的零花錢去買一些爆竹,買些玩具,還買些零七八碎而的東西。。。。。。
北京的元宵節就跟春節差不多,都非常的熱鬧。而我們這一帶不如北京熱鬧。過元宵節我們開始吃元宵,鬧元宵。。。。。??筛吲d了
這篇課文給我留下影像最省的除夕前,孩子們要做的三件大事----買爆竹、買零七八碎兒的食品、買各種玩意兒。因為這些事情也是我們過年時喜歡做的。
我從這篇課文中感受到了大家的幸福,團圓的美好愿望。那豐富多彩的名風名俗,寫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風俗,文化傳統。
老舍北京的春節讀后感 篇8
今天,我懷著愉快的心情閱讀了《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說作者用充滿京味的語言來描述了一幅北京春節熱鬧的場景,表達出作者對北京過春節習俗的喜愛之情。
北京的春節是熱鬧、喜慶而隆重的。
這篇課文緊緊圍繞著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初一和正月十五的相關場景。感受到春節習俗的豐富多彩和深刻的內涵。文中以“時間”為線索,理清了文章的思路。
課文的最后一段以“承上啟下”的作用寫“一眨眼就到了殘燈末廟?!蓖瑫r,這一段與課文首句相呼應。
老舍爺爺在這篇文章中,各用了一句話來寫“做年飯”和“吃團圓飯?!弊髡咭宰约豪霞业娘L俗來寫過年的場景。
我們這一帶地方的風俗就跟北京不怎么相同,我們這個的地方過新年不趕廟會,而北京就趕廟會。我們這個地方大部分都還是和北京相同的----貼對聯,穿新衣,拜年,吃團圓飯,守歲等。我們這一帶小孩也跟北京小孩過年差不多,都會用自己的零花錢去買一些爆竹,買些玩具,還買些零七八碎而的東西……
北京的元宵節就跟春節差不多,都非常的熱鬧。而我們這一帶不如北京熱鬧。過元宵節我們開始吃元宵,鬧元宵……可高興了
這篇課文給我留下影像最省的除夕前,孩子們要做的三件大事----買爆竹、買零七八碎兒的食品、買各種玩意兒。因為這些事情也是我們過年時喜歡做的。
我從這篇課文中感受到了大家的幸福,團圓的美好愿望。那豐富多彩的名風名俗,寫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風俗,文化傳統。
老舍北京的春節讀后感 篇9
讀是培養學生語感和語言素養的最佳途徑之一,讀也是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文質兼美的文章,能使學生讀來朗朗上口、成為學生積累好詞佳句的范本材料,更是成為學生語言表達借鑒的一個最佳平臺。所以,以讀為主的教學是本課的教學主線。確實是大勢所趨,這節課中,我抓住作者按時間的順序記敘老北京過春節的表達順序,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有目的的讀走進北京人過春節的幾個片段,引導學生讀中感悟。
初讀劃出有關句子,再讀體會交流,在學生與文本充分對話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好課文的重點部分。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適時評價,提升學生的認識,升華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的語感和學生的語文素養。
但綜觀整課教學,也曾在以下幾點不足:
一、教學的節奏把握還應該明快一些,在教學時間的把握上還應該確切些。
二、在語言訓練點的選擇上,選擇面較窄,達不到以點帶面的作用。說話句式訓練的設計,只針對多數學生,而對一些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講難度較大,甚至難于掌握,應該對這些學生多謝關注,設計合適、樂于讓他們進行語言表達的語言訓練句式。
總而言之,通過本課的教學,我對如何在語文課堂上開展以讀為主的閱讀教學研究有了更深的認識和體會,同時我也認識到在教學中還需要更多細節的思考,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老舍北京的春節讀后感 篇10
再過幾天就是春節了,家家都在準備著年貨,打掃著衛生,迎接著這個節日的到來。
走在街上,人人臉上都洋溢著喜慶的笑容,手里提著大包小包,不用說肯定是新年的衣服。商場里,也是人滿為患:有小朋友牽著父母的手一起買衣服的,有夫妻倆甜甜蜜蜜買衣服的,還有兒女牽著長輩有說有笑買衣服的,總之大家都是喜氣洋洋的。
來到農村,殺豬宰羊……以各自的風俗慶春節,在有的地方還開始了集市,他喊一聲買飲料,他喊一聲買衣服,這邊喊減價了,那邊喊買二送一了,各個東西應有盡有,真是琳瑯滿目,熱鬧極啦。
到了春節的大年三十晚上,春節晚會就開始了,演小品、說相聲、唱歌什么節目都有,一個節目演完臺下掌聲一片,直到三更半夜人們都困了,節目才完。節目完了,可人們還興致勃勃,因為還沒發壓歲錢、放煙花呢!等干完這一切,差不多十二點了,小孩子們都拿著壓歲錢去睡覺了大人要閑聊一陣才去睡。
第二天,人們又得起個大早,帶著買好的禮物去走親戚,親戚多的要走好幾天呢,少的也至少要走一天多。
春節真好,可以讓人們忙碌的生活得到放松,也可以為大家枯燥的事情添上一些樂趣。
我愛春節!
- zr120.com小編精心推薦:
- 《幻滅》讀后感?|?臉譜讀后感?|?曾國藩讀后感?|?麋鹿讀后感?|?老舍北京的春節讀后感?|?老舍的北京的春節讀后感1000字
老舍北京的春節讀后感 篇11
人們心中都有一個“盼”字,也都有自己盼望的事情,我最盼望的事情就是過春節。春節里面有很多習俗:貼春聯、放鞭炮、吃年夜飯、拜年收紅包……
我盼望春節,春節的街市是最熱火朝天的。大街小巷、各家各戶都張燈結彩,人們歡聲笑語,街旁有賣各式各樣的對聯,有賣五花八門的鞭炮,還有賣紅紅火火的燈籠。超市更是人聲鼎沸,因為大人們都忙著買年貨,孩子們也都拿著自己心愛的禮物活蹦亂跳,集市上人來人往,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鞓返男θ?。
我盼望春節,春節的親情是最濃的。每逢大年三十晚上,我都會趕到爺爺奶奶家去過年。我們一家人團坐在客廳里有說有笑,爸爸、叔叔和爺爺都在談論新聞,媽媽、嬸嬸還有奶奶在廚房里忙著準備年夜飯。而我們這些小_孩兒呢,就去找奶奶給我們零食吃。我們小孩還要排成一排給爺爺奶奶拜年。見大人們都齊了,我的動作是最迅速的,最先搶到前面,我興奮地大聲喊著:“爺爺奶奶,新年好!祝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睜敔斈棠痰淖於夹Φ煤喜簧狭?,隨后就給了我一個大大的紅包,這回輪到我樂得合不上嘴了。
我盼望春節,春節的飯菜是最香的。放過鞭炮,大家開始吃年夜飯,我們姐弟幾個都是“食肉動物”,看見那香噴噴的、油汪汪的雞肉,魚肉都忍不住拿起筷子開始大吃特吃,奶奶眉開眼笑連聲問道:“好吃嗎?”“太好吃了!”我們大聲地應道,盡享美味佳肴。吃過年夜飯后,大家有說有笑,互道新年的祝福,真是其樂融融啊!
我盼望春節,春節是新一年的開始,新的一年鐘聲響起,我又長大一歲了,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在新的一年里我要更加努力地學習。
老舍北京的春節讀后感 篇12
春節又稱元日、元旦、無正、元辰、元朔、歲旦、歲首、歲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過年,為夏歷新年的第一天。由于歷法不同,各代歲首之日不盡一致:夏代為正月初一,商代為十二月初一,周代為十一月初一,秦代為十月初一,漢武帝時又恢復到正月初一,并延續至今。
“春節”,各代所指也有區別。漢代指立春這一天,南北朝指整個春季,到了近代才指正月初一。它是我國歷史最悠久、活動內容最豐富、禮儀最隆重、場景最壯觀、食品最精致的一個傳統節日,全國56個民族中的53個(除去藏、白、傣族)都要舉行盛大的家宴或族宴慶賀,故又稱“元日大慶宴”。
了解民風習俗,首先要弄清春節的來歷:據史籍記載,春節在唐虞時叫“載”.夏代叫“歲”,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年”的本義指谷物生長周期,谷子一年一熱,所以春節一年一次,含有慶豐的寓意。又傳,春節起源于原始社會末期的“臘祭”,當時每逢臘盡春來,先民便殺豬宰羊,祭祀神鬼與祖靈,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免去災禍。他們用朱砂涂臉,身披鳥羽,唱跳吃喝,熱鬧非凡。
春節的民風民俗:漢族的春節食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糍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九、全魚、美酒、福橘、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饌為主;并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貼剪紙、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守歲、給壓歲錢、
拜年、走親戚、 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如年夜飯,尤為講究:一是全家務必聚齊,因故未回者必須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體現團圓之意;二是飯食豐盛,重視“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餃子叫”萬萬順”,酒水叫“長流水”,雞蛋叫“大元寶”,金魚叫“年年有余”;這條魚準看不準吃,名為“看余”,必須留待初一食用.北方無魚的地區,多是刻條木頭魚替代;三是座次有序,多為祖輩居上。孫輩居中,父輩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飲酒。吃飯時關門閉戶,熱鬧盡興而止。
通過這一次的調查,讓我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我會倡導身邊的人保護和重視我們的傳統節日,把讓我們的傳統文化繼承下去。
老舍北京的春節讀后感 篇13
1.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不同的地區、民族過春節,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著名語言大師老舍,用他的大筆、風格、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讓我們無不感受到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也讓我們領悟到了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作者先從春節我們要吃的“臘八粥”、“臘八蒜”寫起,給文章添加了許多樂趣,把食物描寫的非常的到位。還把春節孩子們要干什么事寫了出來。放鞭炮是男孩子們最大的樂趣。春節前幾天,大人們都很忙,因為店鋪很快就關門,所以必須在春節前把食物準備好,每到除夕的那一天,大家們更忙了,晚上的時候,家家戶戶的門上貼上了對聯,家家戶戶都飄著酒肉菜的誘人香味,鞭炮聲不斷的響起。家家戶戶的燈到晚上都是亮的,除了很小的小孩子在睡覺,大家都很愿意等新年的鐘聲響起,等待凌晨煙花的升起。家家戶戶的喜慶,給春節添加了積分絢麗的色彩,讓春節更有氣氛。過年了,孩子們肯定都是拜年去了,大人們給紅包,孩子們還玩鞭炮,這樣的喜慶一直持續到春節結束。
2.春節,一個喜慶的節日,給中國添加了許多的色彩,讓傳統的中國更紅,更絢麗!老舍先生認為元宵節是新年的高-潮“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呢,恰好是明月當空”這當然不能成為理由。老舍先生最在意元宵節恐怕就是元宵節的燈會了,也有焰火。
我認為還是除夕和正月初一最美!不說現在還未到元宵節工人就要返崗工作,學生就要返校上課,實在有煞風景。況且中國南北方,東西部傳統和文化是有一些差異的,對元宵節的重視程度也不一樣。甚至有些地方已趨于淡保而除夕就不同了,舉國歡慶,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五湖四海,全球華人到處歡歌笑語——辭舊迎新嘛!
在中國的詞語里恐怕沒有比“除夕”更甜更美的詞了!甜在哪美在哪?恐怕就是詞條后面的舉國同慶,合家團聚,萬家燈火了!而“正月”呢?“正月初一”也是開心和快樂的——新的一年又開始了,雖然總不明白為什么這一天總是歡天喜地的,但既然高興既然滿足那就成了,也不去想那么多。
現在有了“五一”“十一”這些黃金周,加之平時休假時間長了,有更多休閑方式可供選擇,“年”的情結便淡了下來,但不管如何“年”已深深扎根中國人心底,是團聚和-諧平安親情的符號!
借老舍先生的話來做結:“以前,人們過年是托神鬼的庇佑,現在是大家勞動終歲,大家也應當快樂的過節。
老舍北京的春節讀后感 篇14
春節是中國人最傳統、最隆重、最盛大、最熱鬧的節日,自西漢到今天,已有兩千多年歷史。雖然所有的中國人都過春節,但不同的地方,春節的習俗卻千差萬別。
我從小到大一直在南京過的春節,今年春節爸爸說要帶我和媽媽回老家過年,當聽到老爸這樣說,我高興得一晚沒睡著,因為我經常聽爸爸說他小時候過年的事,感覺非常好玩。爺爺聽說他的孫子要回去過年,也高興得天天打電話問我什么時候回去,并早早準備了很多好吃的。
按家鄉的習俗,臘月二十二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撣塵。一大早,爺爺就起床了,他在一根竹竿上綁上一把掃帚,我很好奇,不知道爺爺要做什么,爺爺告訴我說要撣塵,要把房間頂上、高處角落里的灰塵、蜘蛛網全都清掃干凈。一個多小時過后,哇,我感覺房間真的干凈了很多,明亮得像孩子的臉。爺爺說因為第二天也就是臘月二十三這天是送灶節,要送辛苦了一年的灶神回天宮過年,所以要把房子打掃干凈。原來是這樣啊,原來我們的幸福生活是灶神一直在默默工作著啊。年三十這天,一大早,爺爺奶奶就忙著做這個做那個,大姑媽二姑媽三姑媽一家也都來了,大人們忙著準備年飯,廚房里熱氣騰騰,不時飄出陣陣香氣。我們小孩早等不及了,一會放個鞭炮,一會吃點好吃的,一個個開心得臉都笑成了花。好不容易到了下午四點多鐘,爸爸和大姑父帶著我和哥哥一起貼好了門對,放了一大堆鞭炮,“爆竹聲聲辭舊歲,春風陣陣迎新春”,鮮紅的門對,送走了忙碌、充實的一年,響亮的爆竹,即將迎來希望、嶄新的一年。
也差不多同一時間,整個小城都響起了鞭炮聲,此起彼伏,響徹云霄,家家戶戶都沉浸在辭舊迎新的歡樂的海洋之中……我喜歡過春節,更愛家鄉的春節!
老舍北京的春節讀后感 篇15
今天,我仔細閱讀了老舍先生寫的《北京的春節》,從中積累了許多關于舊時春節的知識,同時也對春節有了更深的了解。
北京的春節是從臘月初八開始的,臘八時,各家都會用各種米、豆、干果熬粥,這和我們現在比較相似。街上會出現賣春聯的、賣年畫的、賣蜜供的、賣水仙花的貨攤,那時的孩子們喜吃一種用各種干果與蜜餞和成的東西,叫雜拌兒。我想:它應該是薯片、蔬果干之類的吧!老舍先生寫道:孩子們還喜歡買爆竹,特別是男孩子們。這和我們現在的孩子特相同,過年就喜歡放鞭炮和煙花,這多熱鬧呀!
那時的大人們,忙著給孩子們趕作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這種習俗一直延續到現在,每年媽媽都要給我買新衣服過年,我特喜歡。老舍先生說:除夕家家趕作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須把春聯貼好,必須大掃除一次,名曰掃房。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屋里貼好各色的年畫,哪一家都燈火通宵,不許間斷,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而都要守歲。我們現在可沒了這些規矩,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吃完團圓飯,就急急忙忙地坐在電視機前,等著看春節聯歡晚會了。
那時街上的店鋪正月初一到初五關門,初六才開張,這和我們現在大不相同了,我在正月初二時和爸爸媽媽逛街,各色商店、超市,還有肯德基、麥當勞,全都人滿為患,大家都出來購物、消費,人人臉上喜氣洋洋。我最喜歡花燈了,老舍先生道:那時元宵節,處處懸燈結彩,整條的大街像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有名的老鋪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如今的花燈,除了保持原有的手工制作外,還增添了塑料、電動、聲控等特色,越來越豐富多彩。
你看,北京的春節雖與我們現在有些不同,但那熱鬧的氣氛始終沒有改變,人們對迎接美好的明天都滿懷著希望!新年快樂!
- 想了解更多【老舍北京的春節讀后感】網的資訊,請訪問:老舍北京的春節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