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n42h8"></li>
    <wbr id="n42h8"><legend id="n42h8"></legend></wbr>
  • <nav id="n42h8"></nav>
  • [year+3:100]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完整版)

    發表時間:2025-03-08

    2025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完整版)(匯集二篇)。

    [year+3:100]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完整版) 篇1

    1電場基本規律

    1、庫侖定律

    (1)定律內容:真空中兩個靜止點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力,與它們的電荷量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2)表達式:k=9.0×109N·m2/C2——靜電力常量

    (3)適用條件:真空中靜止的點電荷。

    2、電荷守恒定律

    電荷既不會創生,也不會消滅,它只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在轉移過程中,電荷的總量保持不變。

    (1)三種帶電方式:摩擦起電,感應起電,接觸起電。

    (2)元電荷:最小的帶電單元,任何帶電體的帶電量都是元電荷的整數倍,e=

    1.6×10-19C——密立根測得e的值。

    2電場能的性質

    1、電場能的基本性質:電荷在電場中移動,電場力要對電荷做功。

    2、電勢φ

    (1)定義:電荷在電場中某一點的電勢能Ep與電荷量的比值。

    (2)定義式:φ——單位:伏(V)——帶正負號計算

    (3)特點:

    1、電勢具有相對性,相對參考點而言。但電勢之差與參考點的選擇無關。

    2、電勢一個標量,但是它有正負,正負只表示該點電勢比參考點電勢高,還是低。

    3、電勢的大小由電場本身決定,與Ep和q無關。

    4、電勢在數值上等于單位正電荷由該點移動到零勢點時電場力所做的功。

    (4)電勢高低的判斷方法

    1、根據電場線判斷:沿著電場線電勢降低。φA>φB

    2、根據電勢能判斷:

    正電荷:電勢能大,電勢高;電勢能小,電勢低。

    負電荷:電勢能大,電勢低;電勢能小,電勢高。

    結論:只在電場力作用下,靜止的電荷從電勢能高的地方向電勢能低的地方運動。

    3電勢能Ep

    (1)定義:電荷在電場中,由于電場和電荷間的相互作用,由位置決定的能量。電荷在某點的電勢能等于電場力把電荷從該點移動到零勢能位置時所做的功。

    (2)定義式:——帶正負號計算

    (3)特點:

    1、電勢能具有相對性,相對零勢能面而言,通常選大地或無窮遠處為零勢能面。

    2、電勢能的變化量△Ep與零勢能面的選擇無關。

    4電勢差UAB

    (1)定義:電場中兩點間的電勢之差。也叫電壓。

    (2)定義式:UAB=φA-φB

    (3)特點:

    1、電勢差是標量,但是卻有正負,正負只表示起點和終點的電勢誰高誰低。若UAB>0,則UBA<0。

    2、單位:伏

    3、電場中兩點的電勢差是確定的,與零勢面的選擇無關

    4、U=Ed勻強電場中兩點間的電勢差計算公式?!妱莶钆c電場強度之間的關系。

    5靜電平衡狀態

    (1)定義:導體內不再有電荷定向移動的穩定狀態

    (2)特點:

    1、處于靜電平衡狀態的導體,內部場強處處為零。

    2、感應電荷在導體內任何位置產生的電場都等于外電場在該處場強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處于靜電平衡狀態的整個導體是個等勢體,導體表面是個等勢面。

    4、電荷只分布在導體的外表面,在導體表面的分布與導體表面的彎曲程度有關,越彎曲,電荷分布越多。

    6電場力做功WAB【GSi8.cOM 工作匯報網】

    (1)電場力做功的特點:電場力做功與路徑無關,只與初末位置有關,即與初末位置的電勢差有關。

    (2)表達式:WAB=UABq—帶正負號計算(適用于任何電場)WAB=Eqd—d沿電場方向的.距離?!獎驈婋妶?/p>

    (3)電場力做功與電勢能的關系WAB=-△Ep=EpA-EPB

    結論:電場力做正功,電勢能減少電場力做負功,電勢能增加

    7等勢面

    (1)定義:電勢相等的點構成的面。

    (2)特點:

    等勢面上各點電勢相等,在等勢面上移動電荷,電場力不做功。

    等勢面與電場線垂直

    兩等勢面不相交

    等勢面的密集程度表示場強的大小:疏弱密強。

    畫等勢面時,相鄰等勢面間的電勢差相等。

    (3)判斷電場線上兩點間的電勢差的大小:靠近場源(場強大)的兩間的電勢差大于遠離場源(場強?。┫嗟染嚯x兩點間的電勢差。

    高中物理靜電場公式總結

    1.兩種電荷、電荷守恒定律、元電荷:e=1.6×10-19C

    2.庫侖定律:F=kQ1Q2/r2 (在真空中)

    3.電場強度:E=F/q(定義式、計算式)

    4.真空點(源)電荷形成的電場E=kQ/r2

    5.勻強電場的場強E=UAB/d

    6.電場力:F=qE

    7.電勢與電勢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電場力做功:WAB=qUAB=Eqd

    9.電勢能:EA=qφA

    10.電勢能的變化ΔEAB=EB-EA

    11.電場力做功與電勢能變化ΔEAB=-WAB=-qUAB (電勢能的增量等于電場力做功的負值)

    12.電容C=Q/U(定義式,計算式)

    13.平行板電容器的電容C=εr*S/4πkd=εS/d

    14.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 /2,Vt=(2qU/m)1/2

    15.帶電粒子沿垂直電場方向以速度Vo進入勻強電場時的偏轉(不考慮重力作用的情況下) 類平 垂直電場方向:勻速直線運動L=Vot(在帶等量異種電荷的平行極板中:E=U/d) 拋運動 平行電場方向: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d=at2 /2,a=F/m=qE/m

    [year+3:100]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完整版) 篇2

    一、重力及其相互作用

    1、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條有向線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來的方法叫力的圖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據不同,可以把力分為:

    ①按性質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壓力、支持力、動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變;②改變運動狀態。

    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豎直向下。作用點叫物體的重心;重心的位置與物體的質量分布和形狀有關。質量均勻分布,形狀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在其幾何中心處。薄板類物體的重心可用懸掛法確定,

    注意:重力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另一個分力提供物體隨地球自轉所需的向心力,在兩極處重力等于萬有引力。由于重力遠大于向心力,一般情況下近似認為重力等于萬有引力。

    3、四種基本相互作用

    萬用引力相互作用、電磁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二、彈力:

    (1)內容:發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會對跟它接觸的且使其發生形變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

    (2)條件:①接觸;②形變。但物體的形變不能超過彈性限度。

    (3)彈力的方向和產生彈力的那個形變方向相反。(平面接觸面間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觸面;曲面接觸面間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于過研究點的曲面的切面;點面接觸處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繩子產生的彈力的方向沿繩子所在的直線。)

    (4)大小:

    ①彈簧的彈力大小由F=kx計算,

    ②一般情況彈力的大小與物體同時所受的其他力及物體的運動狀態有關,應結合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確定。

    滑動摩擦力

    1、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有相對滑動時,物體之間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動摩擦。

    2、在滑動摩擦中,物體間產生的阻礙物體相對滑動的作用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3、滑動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壓力N(≠G)成正比。即:f=μN

    4、μ稱為動摩擦因數,與相接觸的物體材料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0<μ<1。

    5、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相對滑動的方向相反,與其接觸面相切。

    6、條件:直接接觸、相互擠壓(彈力),相對運動/趨勢。

    7、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無關,與相對運動速度無關。

    8、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動力。

    9、計算:公式法/二力平衡法。

    研究靜摩擦力

    1、當物體具有相對滑動趨勢時,物體間產生的摩擦叫做靜摩擦,這時產生的摩擦力叫靜摩擦力。

    2、物體所受到的靜摩擦力有一個最大限度,這個最大值叫最大靜摩擦力。

    3、靜摩擦力的方向總與接觸面相切,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4、靜摩擦力的大小由物體的運動狀態以及外部受力情況決定,與正壓力無關,平衡時總與切面外力平衡。0≤F=f0≤fm

    5、最大靜摩擦力的大小與正壓力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fm=μ0·N(μ≤μ0)

    6、靜摩擦有無的判斷:概念法(相對運動趨勢);二力平衡法;牛頓運動定律法;假設法(假設沒有靜摩擦)。

    更多精彩的[year+3:100]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完整版),歡迎繼續瀏覽:[year+3:100]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完整版)
    国产亚洲精品俞拍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