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n42h8"></li>
    <wbr id="n42h8"><legend id="n42h8"></legend></wbr>
  • <nav id="n42h8"></nav>
  • 中班芒種活動教案

    發表時間:2025-04-06

    中班芒種活動教案(精選十一篇)。

    中班芒種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的求知渴望,培養幼兒認識及對植物的濃厚興趣。

    2、初步認識蘆葦,并了解其主要特征。

    3、通過音樂和美術等活動,培養幼兒對藝術的感知力和表現力。

    活動準備:

    蘆葦、手偶(小熊、小兔)、圖片、音樂、羽毛、膠棒、半成品畫面、剪刀等。

    活動過程:

    (一)語言

    1、通過小動物導入(因為……所以)的句式師:小朋友,咱們班級多了一種植物,它是什么?幼:蘆葦,師:你們喜歡它嗎?幼:喜歡。咱們班來了兩個小客人,它們也很喜歡蘆葦。讓我們聽聽它們為什么喜歡蘆葦。小熊說:“因為它毛茸茸的,所以我喜歡蘆葦。”小兔說:“因為它像扇子,所以我喜歡蘆葦?!睅熣f:“因為我平時很少看見它,所以我喜歡蘆葦?!?/p>

    2、師問:小熊說什么?小兔說什么?幼兒答(因為……所以)。通過復述小動物的話讓幼兒初步學會用因為……所以說完整話。

    3、請小朋友分組討論想一想,像小動物用因為……所以這個句式,互相說一說自己喜歡蘆葦的原因。

    (二)常識

    1、通過圖片幫助幼兒認識蘆葦的外形及主要特征師:蘆葦分根、葦葉、花序、種子這幾部分。根狀莖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能較長時間埋在地下,1米甚至1米以上的根狀莖,一旦條件適宜,就可發育成新枝。也能以種子繁殖,種子可隨風傳播。

    2、教師把蘆葦的整體進行分解(運用蘆葦的三段卡)引導幼兒動手操作,鞏固對蘆葦的認識。

    (三)音樂

    通過音樂和道具,引導幼兒運用身體動作表現蘆葦的特征(音樂起羽毛代表種子到處飄,音樂停羽毛落代表種子扎根),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知和表現力。

    (四)美術

    (配有音樂:抽油機)

    1、小朋友看老師這里有一幅畫,它上面有什么呀?(井架、磕頭機、油井房等)那上面還缺少什么呢?老師在這里為小朋友準備很多的材料,請你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把畫變得更漂亮吧!

    2、幼兒分組動手操作。

    3、全體幼兒展示作品。

    延伸:

    小朋友喜歡的蘆葦太漂亮了,我也非常喜歡,但我還喜歡一種植物,它是松樹,那你們呢?除了蘆葦以外還喜歡別的植物嗎?請你們回家找一找,然后告訴老師。

    中班芒種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有關立夏的相關知識,知道立夏拼蛋的傳統。

    2.能有正確的握蛋和拼蛋的方法,體驗勝利的喜悅。

    材料準備:

    人手兩個熟蛋 拼蛋的相關視頻

    活動設計:

    1.立夏節氣知識的介紹。(課前準備)

    2.觀看拼蛋的相關視頻,知道拼蛋的傳統習俗。

    3.教師示范

    ①教師握蛋姿勢的示范。(握蛋的姿勢,方法)

    ②教師拼蛋示范,注意小頭對小頭,大頭對大頭拼蛋。(講解)

    ③請兩位幼兒上來示范拼蛋

    4.幼兒操作

    ① 幼兒自己組隊,與好朋友進行拼蛋活動。

    ② “蛋王”心得介紹。

    5.活動結束

    中班芒種活動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知道其來歷及風俗習慣。

    2、了解粽子的制作過程。

    3、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激發愛國情感。

    二、活動準備:課件

    三、活動過程:

    (一)粽子圖片導入,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師:小朋友們,這是什么?你們吃過粽子嗎?粽子是什么樣子的?是什么味道的?我們在什么時候吃粽子?端午節是什么節日?在端午節人們都要做些什么?

    過渡:端午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是為了紀念屈原而產生的節日。在端午節人們要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F在我們就一起來了解端午節。

    (二)欣賞課件,了解粽子制作過程。

    師:你們知道粽子是怎么制作的嗎?現在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三)欣賞課件,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

    提問:(1)端午節是怎么來的?

    (2)你們知道端午節都有什么好玩的活動嗎?

    (3)端午節還有什么風俗習慣?

    (四)自然結束。

    中班芒種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通過和家長共同編織網袋、裝飾蛋、和同伴碰蛋、剝蛋比賽中加深對中國傳統節日“立夏節”的認識和了解。

    活動準備:

    準備帶三個蛋寶寶 來幼兒園:

    第一個是跟爸爸媽媽一起制作的“創意蛋寶寶”。

    第二個熟的蛋放在與家人一起編制網袋里,進行寶寶一日護蛋活動;

    第三個熟的蛋寶寶是準備要與同伴碰蛋用的(盡量挑選硬的蛋寶寶)。

    教師準備:有關立夏節的知識,給幼兒的獎狀和獎品表示鼓勵。

    活動過程:

    活動一:《創意蛋寶寶》

    活動時間:5月4日—5月6日

    活動目標:能用剪、貼、粘等多種手段,進行蛋寶寶創意活動,讓孩子發現生活中的各種美。

    活動二:《我是蛋寶寶的媽媽(爸爸)》

    活動時間:5月 6日一日活動

    活動目標:能帶著自己的蛋寶寶游戲、活動、吃飯和睡覺,并有意識地、輕輕地保護自己的蛋寶寶,不讓蛋寶寶磕了、碎了,體驗爸爸媽媽帶寶寶的辛勞。

    中班芒種活動教案 篇5

    一.活動背景

    立夏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雖然不是節日,但卻有很多的民間習俗。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這些習俗,我園特地開展了豐富多樣的立夏活動,讓孩子感受立夏、感受民俗。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孩子們知道了有關立夏的知識,如立夏的來歷,立夏的意義以及立夏的食俗。

    2.通過活動,培養孩子們積極向上、健康的心理,成為一名快樂的孩子。

    3.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和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三、活動準備:茶葉蛋、有關立夏食俗的內容

    四.幼兒經驗準備

    先帶領幼兒去參觀各班的區域角,再讓幼兒觀看有關立夏的一些圖片,說一說有關立夏的知識及立夏的習俗。

    活動形式:中班段集體舉行拼蛋比賽

    五.活動流程:

    主題滲透階段――經驗積累階段――活動實施階段――展示分享階段――活動總結階段。

    (一)主題滲透階段:

    1.向家長和孩子傳達本次我們中班段的大主題為“立夏拼蛋”。

    2.通過圖片和多媒體課件及區域角的展示,讓孩子知道立夏的知識,如立夏的來歷,立夏的意義及立夏的食俗。

    3.請家長配合滲透一些有關拼蛋的知識。

    (二).經驗積累階段

    1.了解什么時候是立夏節。

    五月五日是什么節日?(立夏)

    2.了解立夏的來歷。

    那么,你們知道立夏的來歷嗎?

    (三).活動實施階段

    1.教師生動地講述有關立夏的知識及寧波人過立夏的傳統習俗。(附內容)

    (1)清明過后一個月,就是立夏。這時春去夏來,天氣漸曖,越冬小麥已成熟收割,菜園里一片新綠,江浙一帶有“立夏嘗新”的風俗。這時也是水產品捕撈季節,海鮮、河鮮自然也在“嘗新”之列。

    蘇州地方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叭隆敝感率斓臋烟?、青梅和麥子。人們先以這“三新”祭祖,然后活人嘗食。蘇谷立夏還要吃海螄、面筋、白筍、薺菜、咸鴨蛋、青蠶豆。各家酒店立夏這天對進店的老顧客奉送酒釀、燒酒,不取分文,把立夏叫做“饋節”。

    鎮江地方有“立夏嘗八新”的食風。這“八新”就是櫻桃、新筍、新花、新麥、嫩蠶豆、楊花蘿卜、鰣魚為名貴。頭潮鰣魚是送往朝延的貢物,尋常人家嘗鮮吃鰣魚已是三潮過后的鰣魚了。

    常熟地方人們立夏嘗新,食品豐盛,有“九葷十三素”的說法?!熬湃潯敝?/p>

    鰣魚、鱭魚、咸蛋、海獅、 鴨、腌鮮、鹵蝦、櫻桃肉各鯧鳊魚。“十三素”指櫻桃、梅子、麥蠶(新麥揉成細條煮熟)、像筍、蠶豆、茅針、豌豆、黃瓜、苣筍、草頭、蘿卜、玫瑰、松花。

    浙東農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風俗,就是務農人家左領右舍互相贈送豆、米,和以黃糖,煮成一鍋粥,叫“七家粥”,說是吃了這種粥,鄰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種。杭州人每逢立夏,要烹煮新茶,備了果品餅餌,在親戚鄰居之間,互相敬茶、饋贈,叫做“立夏吃七家茶”。

    浙江的民間立夏食俗有一首民謠寫道:

    青梅夏餅與櫻桃, 臘肉江魚烏米糕。

    莧菜海螄咸鴨蛋, 燒鵝蠶豆酒釀糟。

    烏米糕的做法,用烏飯樹嫩葉揉搓后于清水中浸泡過濾,再和糯米粉蒸熟,呈紫烏色,清香撲鼻。

    (2)立夏節,老寧波的傳統習俗是在這一天吃茶葉蛋、“腳骨”筍、羅漢豆、蠶豆糯米飯等。自制這些傳統菜,只需花費20來元錢,你不但可以從中了解甬上立夏食譜,說不定還會給全家帶來一份新奇。

    茶葉蛋:鴨蛋1000克,揀青殼蛋,殼無破損的,洗凈放入鍋內,加水1000毫升,紅茶末25克,旺火燒沸持續5分鐘,小火再煮15分鐘―20分鐘即可。茶葉蛋還是立夏的一個娛樂項目。食前可在家人、鄰里、同學間開展拄蛋比賽。年輕母親還可用五彩絲線織個蛋套,將茶葉蛋掛在孩子胸前。

    “腳骨”筍: 取大拇指粗的烏筍或野山筍1000克(雷筍也可),剝殼削泥洗凈,在砧板上用菜刀平面輕輕將筍拍裂成扁形,再切成4厘米一段?!澳_骨”筍重在形狀,其制作過程與油燜筍煮法相同。立夏吃“腳骨”筍有“腳骨健健過”之意,也是民間祈求健康的一種借代。

    羅漢豆: 揀淡綠色(深綠色次之)、沒有浸過水的羅漢豆500克,洗凈后放入鍋中,加500毫升水和半食匙鹽,在旺火上急煮10來分鐘,待豆顏色轉黃時即成。

    蠶豆糯米飯: 糯米500克,鮮蠶豆肉150克(也可用羅漢豆肉),去皮咸肉或火腿肉25克,毛筍肉25克。糯米洗凈,鮮蠶豆挖掉芽口,咸肉和筍肉切成黃豆大的丁,將糯米、鮮蠶豆、咸肉和筍丁放入電飯煲內,放水量可比平常煮飯減少20%,煮熟后,再用飯勺把糯米飯舀松,加少量味精后攪拌一下即成香氣四溢的蠶豆糯米飯。

    2.斗蛋比賽(附照片)

    同學們,斗蛋又是我們立夏過節的習俗之一。誰能成為我班的斗蛋大王呢?

    (1)學生竟猜班級的斗蛋大王

    (2)學生介紹斗蛋的方法:一般是用蛋的“小頭”碰撞,注意適度用力

    (3)學生提議斗蛋的程序:先四人小組產生獲勝者,然后產生每一大組的獲勝者,后在四人中產生班級的斗蛋大王。

    后葉科文同學的大雞蛋獲勝,葉科文同學成為班級的斗蛋大王。

    (四).活動展示階段

    視頻播放斗蛋的全過程供幼兒欣賞。

    (五).活動總結階段

    快樂立夏主題班隊活動雖已結束,但那份快樂的情景久久在孩子們心中回蕩,孩子們用自己的話說出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思想與情感。

    中班芒種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鞋子的種類和用途,知道根據不同場合、不同季節及腳的大小穿不同的鞋。

    2、運用統計、測量、比較等方法理解大小、高低、軟硬等概念。

    3、學習穿鞋的正確方法,懂得愛護鞋子。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各樣的鞋子,有關季節、場景等的圖片和鞋子的圖片各若干。

    2、老師、幼兒圍坐成一個圓。

    活動過程:

    1、欣賞歌曲《大鞋和小鞋》,引出活動內容:不一樣的鞋。

    鞋子真有趣,有大的,有小的。伸出自己的鞋:“這是我的鞋”。今天你穿了什么鞋?(幼兒一起觀察、交流)你還看到了哪些不一樣的鞋?

    2、出示各種各樣的鞋,引導幼兒觀察、發現鞋子的相同點及不同之處。

    今天,我們星星班有個鞋子展覽會,我們一起去看看這些鞋子一樣嗎?不一樣在哪兒?(有的是拉鏈的、有的是系帶的、有的是高跟的、有的硬的、有的軟的、有的是布的有的是皮的……)

    3、幼兒分組活動,自由探索,并嘗試用統計的方法記錄活動結果。

    這么多漂亮的鞋子,錢老師知道你們一定很想去摸摸、穿穿對嗎?沒問題。只是我有一個小小的要求,你們摸過、穿過后要記錄下你穿的不同的鞋,哪只大、哪只小?哪只鞋的鞋面軟(硬)?哪只鞋的跟高(低)?……

    小結:大腳穿大鞋,小腳穿小鞋。冬天穿棉鞋,夏天穿涼鞋。運動穿球鞋,下雨穿雨鞋。媽媽、阿姨愛美穿高跟鞋。

    4、配對游戲:(分兩組進行)

    (1)第一組小朋友要幫助我把鞋子左右兩個好朋友找出來。

    (2)第二組小朋友請你們告訴錢老師照片上的這些鞋子可以適合在哪個場景穿?并把照片貼到相應的圖片上。

    5、活動評價:

    請小朋友自己說說找到了什么一雙鞋?;虬咽裁葱铀偷侥膫€場景。分享活動的樂趣。

    中班芒種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了解簡單的交通規則。

    2、能正確辨別交通行為的對與錯。

    3、體驗做文明行人的成功感。

    活動準備:

    1、視頻《馬路上》,常見的交通標志PPT課件。

    2、《馬路上》集體操作單。

    3、幼兒每人一張交通標志卡片。

    4、各種馬路上行人圖片,幼兒判斷對錯的標志。

    活動過程:

    1、導入

    (1)談話

    交流幼兒來園的方式,引出行人過馬路的'交通規則。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是怎樣來幼兒園的?

    你是怎樣過馬路?

    (2)播放視頻《馬路上》

    教師:我們一起看看動畫片中的行人的怎樣過馬路的。

    小結:行人過馬路時必須遵守交通規則,紅燈停,綠燈行;走斑馬線,小孩子要在大人的帶領下過馬路,按指示走過街天橋或地下通道。

    2、感知

    (1)出示常見的交通標志PPT課件,引導幼兒認識標志。

    教師:為了讓行人都能安全過馬路,我們就要認識一些交通標志。提問:這是什么交通標志?你在哪見過?

    (2)與幼兒討論交通標志的作用。

    教師:有了這些交通標志以后,我們過馬路會怎樣?

    3、操作

    出示《馬路上》集體操作單。

    教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馬路上都有什么,缺少什么?如果沒有這些交通標志會怎樣?

    引導小朋友將自己手中的交通標志貼到馬路相應的位置上,并說說為什么。

    4、辨識

    (1)播放行人各種交通行為的圖片,引導幼兒討論判斷圖片內容的對錯,并說出原因。

    (2)引導幼兒在正確的圖片下面貼一個紅心形粘貼,在不正確的圖片下面貼一個黃心形粘貼,還要說出為什么。

    (3)教師小結幼兒的辨識結果。

    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很多的交通標志,還能找出哪些行人的交通行為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你們真棒。小朋友以后在過馬路時也要遵守交通規則,做一個交通文明的小朋友。

    中班芒種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大膽、創造性的“設計”建筑。

    2.滿足當設計師的愿望,感受設計房屋的樂趣。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ppt:造型風格豐富多樣的建筑圖片。

    2.蠟筆、勾線筆。

    3.音樂,小區樣板圖。

    活動過程:

    1.引題:今天我們都來當小小建筑師。為我們的“未來小區”,設計各種各樣奇特漂亮的房子。

    2.說說看到過的建筑物

    (1)引導幼兒說說自己還見過那些奇特的建筑。

    師:你們有沒有見過哪些奇特的房子。(如:世博園、水立方、鳥巢、中國館)

    (2)出示ppt建筑物圖片,引導幼兒欣賞、評述。

    師: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些設計的獨特房子!

    操作ppt.重點講解:房子的形狀以及門、窗的設計位置。

    3.我是建筑師

    (1)如果你是建筑師,你想設計什么樣的房子?

    引導幼兒大膽說說自己的想法,如:建造蛋形、蘋果形的房子;或可以飛行或可以潛入海底的房子,鼓勵幼兒的奇思妙想。

    (2)幼兒閉上眼睛聽著音樂構想自己的設計。

    師:現在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想想自己設計怎樣的房子。

    (3)幼兒繪畫,大膽地在畫紙上表現自己的想法。

    師:現在請你們把自己的想法畫到紙上吧!

    4.建造美麗的“未來小區”

    (1)幼兒把自己的作品剪下來,粘貼在小區的設計圖上。

    (2)幼兒坐上觀光車到“未來小區”觀光。

    中班芒種活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愿意與同伴交流分享,感受過端午節的喜悅情感。

    2、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能積極參與節日慶?;顒印?/p>

    3、了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在節日中的習俗。

    活動準備:

    1、物質材料準備:幼兒自帶的粽子,鴨蛋

    2、知識經驗準備:知道端午節要吃粽子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提問:"你們吃過粽子嗎?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

    "你喜歡吃哪種粽子?"

    "為什么在這段時間里人們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兒討論后,教師可以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傳說)

    2、說說端午節的古老故事。

    (1)教師講述端午節的來歷。

    (2)了解端午節的習俗。提問:你們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門前掛艾草和蒜頭、賽龍船、胸前掛鴨蛋網……)

    (3)拓展談話范圍:為什么在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門前掛艾草和蒜頭?(幼兒討論)

    3、教師小結:

    從端午節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蒜頭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

    4、幼兒品嘗粽子,體驗端午節的快樂

    (1)幼兒互相介紹自己帶來的粽子:形狀、口味。

    (2)幼兒分享粽子。

    5、活動延伸

    親子游戲:劃龍舟。

    游戲規則:將班級參與活動的家長和幼兒平均分為兩組。每組家長分兩隊面對面插縫站好然后平躺在地面上,家長將雙手舉起來,讓幼兒可以在上面平穩的爬過去。游戲開始前幼兒在起點排好隊依次從家長的手上爬過去。

    游戲提醒:家長躺下的時候,老師要注意調整家長的位置,保證家長雙手舉起來的時候是一條直線。家長在運送幼兒的時候注意配合左右的家長關注幼兒的位置。老師注意家長搭起來的“龍舟”上面多只能兩到三個幼兒。

    中班芒種活動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和進行游戲,認識交通警察的工作。

    2.制作交警背心,發展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3.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備淺色大紙袋。

    2.交通警察工作的圖片。

    3.彩紙、繩子、三輪車。

    4.把活動室或戶外操場布置成馬路,包括十字路口、斑馬線、馬路等。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想一想,哪一類警察負責指揮交通。

    2.出示交通警察工作的圖片,引導幼兒知道警察有不同的分工。

    3.請幼兒觀察交通警察的服飾,猜猜他們為什么穿熒光背心,引出他們的`工作內容及工作環境。

    4.請幼兒利用淺色大紙袋,設計交通警察的背心。

    5.老師協助他們在紙袋底部剪一個洞,并把兩邊剪開,再系上繩子,然后在紙袋上貼上橫條彩色紙。

    6.帶領幼兒到活動室或室外操場,請幼兒分別扮演司機和交通警察玩游戲。扮演交通警察的幼兒需穿上自己設計的背心巡邏和指揮交通。

    活動評價

    1.能說出交通警察的工作。

    2.能設計交通警察的背心。

    3.樂于參與集體游戲。

    中班芒種活動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了解諸暨的一些名勝古跡、風土人情、地方特產,由此萌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2.初步培養幼兒收集資料的能力。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一本諸暨風景掛歷和一些諸暨風景明信片。

    2.請幼兒在家長幫助下收集一些關于諸暨的風景圖片、名信片、瀏覽照片以及一些諸暨特產(包裝盒亦可)。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

    師:“大家知道,我們居住的城市叫什么名字嗎?(諸暨)對了,諸暨是我們的家鄉,是我們出生和成長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我們生活的這座城市,說說她有哪些美麗的地方?!?/p>

    幼兒發言。

    二、請幼兒結合自己帶來的物品,向大家介紹諸暨的風景勝地與名勝古跡。(為主要環節,鼓勵幼兒踴躍發言,教師可及時插入提問與一些解釋。)

    三、教師根據掛歷與名信片向幼兒介紹諸暨的主要景區:西施殿、浣江、五泄、斗巖;介紹主要特產:楓橋香榧、山下湖珍珠、大唐襪業、店口五金等。

    国产亚洲精品俞拍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