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觀后感
發表時間:2025-05-19最新西安碑林觀后感(范例13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不能忘了??靵韰⒖加^后感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西安碑林博物館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西安碑林觀后感 篇1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
現在我們就來到了碑林。顧名思義,它的意思就是“碑石叢立如林”,這座博物館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余年的歷史了。它是收藏我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數量最多的一座藝術寶庫。所以,人們又將其稱為“石質書庫”。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唐代恩所稱的石經包括:唐天寶四年,也就是公元的745年,由唐玄宗書寫的《石臺孝經》;以及唐開成二年,也就是公元的837年刻成的《開成石經》。這些石經原來都立在唐長安城務本坊的國子監太學內。唐朝末年,朱溫挾持唐昭宗遷都洛陽,駐守長安的佑國軍節度使韓建將長安城進行了縮小,致使石經棄于郊外。在許多人的建議下,韓建和后來的劉郇陸續將這些碑石移到了城內的文宣王廟內,也就是今天的西大街社會路一帶。由于那里地勢低洼,所以對保存經石不利。于是,公元1087年,在北宋漕運大使呂大忠的組織下,又將那里的碑石移到了今天的位置。這便形成了最早的西安碑林。
“碑林”一名始于清代。它收藏了從漢到清的各代碑石3000余件,分布在七個陳列室,八個碑廳和六座碑廊之中。這些碑石主要可以分為“碑林”和“石刻藝術室”兩大部分。博物館占地面積31900平方米,陳列面積3000平方米。碑林博物館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廟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原先拜謁孔子的孔廟改建而成,至今仍處處可見孔廟的痕跡??鬃邮侵袊寮业膭撌颊?,歷來被封建統治者所推崇。漢武帝就曾提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按照中國歷來的建筑制式,門都是朝南開的。而碑林的門卻是東西向的。這是怎么回事呢?這是因為碑林為孔廟舊址,按照中國古代的制度,孔廟的門都開在東西兩側,以示對孔子的尊敬。西門稱為“禮門”東門稱為“義路”。南面的門則封閉起來,叫做“塞門”。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個高大的牌坊叫做“太和元氣坊”。它是明代的建筑,是由華山西岳廟移過來的,采用的是四柱三檐。上面的這些彩畫是和璽彩畫。中國古代制度森嚴,彩畫也是有等級的。最高的是和璽彩畫,另外還有旋子彩畫和蘇式彩畫。
大家眼前看到的這兩個半圓形的水池,它是孔廟特有的建筑。按照古代制度,國家級孔廟內的水池為圓形,叫“辟雍”;地方級孔廟內的水池為半圓形,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個一半的半。漢字講究象形,“泮”就是半個水池。孔子提倡學無止境,學問永遠沒有滿的時候,就像這水池,永遠也不可能成為滿圓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間的小橋,當一回秀才。
在泮池北邊的這個石牌坊也是孔廟特有的建筑,稱為“欞星門”。傳說“欞星”是二十八星宿中主管取土的神。當年,進出欞星門有嚴格規定:祭孔大典時,只有主祭的最高官員才能由中門出入;一般官員由西門出入;其他人員由東門出入。所以就有了成語“旁門左道”。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欞星門內。中國古代的建筑都是講究中軸對稱的。那么,碑林也不例外。碑林的各個陳列室以欞星門的中門為中軸線,自南向北對稱排列。兩邊的房間為臨時陳列室。大家請注意看,中央道路兩旁有許多的石柱,它是我國古代民間石刻的瑰寶—渭北栓馬樁。這些栓馬樁高2米左右,上面刻有各種紋飾,造型豐富。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和作戰工具。在一望無垠的渭北高原上,出于交通與軍事的需要,在驛站旁邊設立了大批的栓馬樁。它除了可以栓系、震懾牲畜這個目的外,還具有震邪、吉祥和裝飾的意義。在解放前,渭北地區的官宦或富豪人家的院門外兩側大都栽有成排的栓馬樁。
現在請大家看遠出處的這個巨大的匾額,上面書寫著“碑林”二字。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個“碑”字少了一撇。那么為什么會少一撇呢?難道這是一個錯別字嗎?顯然這是不可能的。這兩個字出自清代著名的愛國將領林則徐之手。鴉片戰爭之后,他革職戍守新疆伊犁。當時路經西安,寫下了這兩個字。有人說“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征他當時丟了烏紗帽。其實,并不是這樣的。你待會兒就會發現,碑林中的所有“碑”字都少了一撇。這是因為古代的漢字講究對稱,“碑”字少了一撇,只是為了看起來對稱美觀罷了。
現在請大家看這通高大威嚴的石碑,這便是久負盛名的《石臺孝經》。它是碑林中最大的石碑?!缎⒔洝肥侨寮医浀渲?,是由孔子的學生曾參編纂的。全書共分18章,主要講述封建社會基本倫理道德之一的孝道。并且把孝敬父母和忠于君王聯系起來,提倡“事君如事父”,以宗法血緣關系維護封建統治,因而得到歷代封建統治階級的特殊重視。認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把“以孝治天下”視為基本統治策略?!妒_孝經》的前半部分是唐玄宗李隆基用隸書為孝經作的序,目的是為了表示自己要以孝來治理天下。后半部分是孝經的原文。那些小字是李隆基為孝經作的注釋。在當時,此碑立在國子監太學內,因此被稱為“御碑”。又因為此碑建在三層石臺之上,所以叫做《石臺孝經》。這塊碑石高近6米,碑座、碑身、碑首由35塊巨石組成。碑頂雕有卷云蜷龍,似乎就要凌空而去。碑身由四塊巨石組成,是整個碑林中碑身最大的一塊石碑。碑座底下有三層石臺,形制特殊?!帮L流天子”唐玄宗也擅長書法,這塊碑刻書法工整,字跡清晰,華美飄逸,在唐代隸書中堪稱佼佼者。這塊碑林中的超級巨碑因為太大,只好向下延伸,在碑亭中形成一個方坑,向上則快到亭頂,顯得頂天立地,氣度不凡,因此被稱為“迎客第一碑”。
現在請各位隨我進入碑林的第一陳列室。這里展出由艾由晦、陳等楷書的《開成石經》?!伴_成”是因為它刻于唐文宗開成二年,也就是公元837年?!敖洝保侵钢袊糯寮业慕浀渲??!堕_成石經》包括12部著作,除《孝經》外,《周易》通過八卦形式推測自然和社會變化,是先秦思想史的重要資料;《詩經》是編成于春秋時代的中國最早詩歌總集;《周禮》、《儀禮》和《禮記》是先秦典章制度與社會禮俗的匯集;《春秋左傳》、《公羊傳》、《谷梁傳》分別從史料和儒家義理角度闡釋我國最早的編年史《春秋》;《論語》是技記述孔子言行的專集;《爾雅》是我國最早解釋詞義的專著。這些都是封建社會文人學士的必讀之書。因為當時雕版印刷還不普遍,為避免傳抄錯誤,唐文宗下令把它們刻在石碑上,立于國家最高學府國子監太學內,供人們校對?!堕_成石經》由114塊碑石雙面組成,共計228面,650152字。清代又補刻了《孟子》一書9石,合稱十三經。中國歷史上曾經組織過7次經籍石刻,只有這一部保存得最完整。加上時代又早,史料價值極高,人們贊嘆它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書籍“。
西安碑林觀后感 篇2
今天上午,我和幾位同學代表港北區建設小學去參觀貴港市博物館,為此感到非常的榮幸!這次參觀主題是“行走的課堂:探索文物的奧秘”。
到達博物館門口,從館外觀望,博物館雄偉壯觀,氣勢恢宏。主館建筑南北長73米、東西寬57米、上下高15米,占地面積3847.65平方米,總建筑面積9961.43平方米。真不愧是博物館呀!這么大的博物館有什么樣的文物呢?我不禁這樣想。
走進博物館,工作人員為我們童心圓小記者準備了馬甲、帽子、采訪本、筆、小記者證等物品。整理好這些裝備后,我和媽媽跟隨著我們的帶隊老師與講解員姐姐,一同參觀這奇妙的博物館!
館共有三層樓,每層樓都有不同的展廳。其中,一樓主要為“羅泊灣一號漢墓復原室”,通過講解員老師的介紹,我們了解到復原室是由發掘的羅泊灣一號漢墓整體保護、修復并遷移而來,是嶺南地區同時期墓葬的代表性墓室。復原室完好地展示了墓葬的規模和結構。
二樓為臨時展廳和系列展廳,主要有“西江明珠·古郡遺珍——貴港歷史文物”陳列展,展品大部分是漢代墓葬出土文物,并以漢代陶器和青銅器為主要特色。
三樓是系列展廳和專題展廳,集中介紹了貴港各民族的基本情況及人文歷史。展品里,形形色色的民族文化工藝品琳瑯滿目,人物模型惟妙惟肖,生動形象的展現了我市燦爛輝煌的民俗文化風采。
參觀完展覽廳后,我們小記者最興奮的時刻到了,那就是搶答環節。搶答時,同學們積極舉手。隨后我們觀看了古箏表演,譚老師還現場教我們畫陶器?;顒咏Y束時我們集中到博物館門口拍照留念。
通過這次的`參觀,我覺得自己收獲到了很多,讓我開闊了視野,更加珍惜現有的文物,更多的是感受這樣博大精深的文化,今后更需要增強自身文化底蘊的培養,身臨其境的去感受更多不同的文化氣息,真正讓自己的心靈得到升華。
西安碑林觀后感 篇3
今天,學校組織大家去顧村公園博物館參觀,我開心極了。
下了車,大家進了博物館。一位年青的阿姨走了過來,給大家介紹了各個區域的.風俗風范。第一大家來到了寶山館,看見了一個個小球在管子里起伏蕩漾,依據音樂組成音條。接著,阿姨帶大家來到了一張桌子前,同學們觸摸著屏幕敲鑼打鼓,開心極了。然后,大家走到一座古亭前參觀,旁邊還有一個玻璃櫥,里面放著幾塊刺繡布。接著大家來到了中國館壹區,在這兒大家知道了古時候和京劇。到了貳區,大家看了很多中國的傳統美食,還聽了中文、河南話、陜北話等幾種語言。
在叁區,大家仿佛來到了一個魚塘,參觀了音樂亭、陶藝園等。接著大家到了歐美區,觀看了《奇幻之旅》。在旅游中,時不時地有的寶藏向大家撲來,有的同學還伸出手來接呢!最后大家來到了非洲區。剛踏入區內,第一映入眼球的是一些動物模型。再走進來些,有的鼓架在地上,大家拍啊,敲啊,不亦樂乎。
這次的參觀真令我難忘,真期望下次還能來呀!
西安碑林觀后感 篇4
今天是出門旅游的第二天了,我們又乘了大概六個小時的車,趕到了西安,去了名揚中外的兵馬俑博物館。
我們來到兵馬俑博物館門口,只見那里游人如織,各種膚色、各種語言相互映襯著,我們隨著人流走進了博物館的大門。
我們這個團隊還請了導游,兵馬俑有好幾個展廳,我們先去了一號,剛走進門,我連聲贊嘆:“哇!好壯觀呀!”聽導游說:“1、2、3這幾個展廳中,一號最大,長230米,寬62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不過現挖掘的兵馬俑只有現存的兵馬俑的一萬分之三!”可想而知,兵馬俑的數量之多!規模之巨大!
眼前的兵馬俑活靈活現、神態各異。有的.身穿鎧甲,頭發向后,腳半蹲,平視前方,好像想著遠方的親人;有的頭戴官帽,身披鎧甲,皺著眉頭,好像在想著攻打敵人的妙計……最讓我難以忘記的是一個特別的俑,這個傭身披龍袍,頭戴皇冠,兩手放后,不錯,這就是秦始皇。我們不得不贊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隨著導游,我們又去了2號坑和3號坑,2號坑里沒有一個完整的兵馬俑,經導游的介紹我們才明白:一號坑的兵馬俑都是經過藝術家的修補而產生,2號坑根本沒補過,有的身體完好,但是一個無頭怪俑,有的是個瘸俑,兩腿不知哪里去了,還有的只剩下四肢,身體都不見了……總體看上去凌亂不堪。三號坑和二號坑的狀況不分彼此。
出了展廳,我很疑惑,我們國家只有萬分之三的兵馬俑被挖掘出土,其余的為何讓他長埋于地下也許,我國的科學技術還不發達的緣故吧,與其挖掘后不能把那些俑完好無損地保存下來,還不如索性不去挖掘,讓他們長眠于地下,不會受到傷害。等國家日益強大了,有了能力后再去處理也不遲。也許,我們國家還不夠富裕,沒有經濟實力去開采,建房保護……
我們從兵馬俑出來,又去了華清池,去領略古代四大美女的楊貴妃的風采
西安碑林觀后感 篇5
星期六下午,我和媽媽來到南京博物院,想觀賞觀賞這里多姿多彩的文物。
我們先來到藝術館,觀賞各地名畫家的作品。最令我記憶猶新的是傅抱石先生的畫。瞧,在毛主席一首關于反國民黨圍剿的詩旁邊,有一幅極為醒目的畫,畫上畫著一片片美麗的江山,但在青山綠水的腳下,有著大片大片的'鮮紅,那不是美麗的楓樹,而是解放軍戰士與敵人拼殺時流下的鮮血。
走出藝術館,我們來到了特展館。特展館中有許多文物,這些文物個個像新的一樣,光彩奪目。剛進館門,就看見電梯邊有一個屋子,門頭上寫著四個醒目的大字“鎮院之寶”——一個清朝的轉旋瓶。瓶高60。5厘米,口徑20厘米。它由蓋、頸、外瓶、內膽、夾層和底盤等部分組合裝配而成。瓶蓋頂上鑲著一顆粉紅的瑪瑙,瓶頸和瓶身是用藍釉金彩裝飾,瓶身上有四副畫,是鏤空的,畫上乾隆皇帝騎馬奔來,儀仗侍衛相擁,遠處山巒隱約可見。轉旋瓶結構奇巧,造型端莊,裝飾華美,做工精妙。特展館里還有各種各樣金光閃閃的菩薩,皇帝的龍袍,各式瓶罐……,我和媽媽目不暇接,十分贊嘆古人在沒有現代工具的條件下,是怎么做出如此精美的作品。
接著,我們又來到歷史館,這里有恐龍化石,還有一些犀牛和大角鹿的化石,再往前走看到幾個陵墓,不同的社會階層,陪葬品也不一樣。還有編鐘、刀劍等文物。
南京博物院的藏品凝聚著人類智慧的結晶,真讓人嘆為觀止!
西安碑林觀后感 篇6
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游,現在就由我帶領大家參觀西安碑林博物館.
好了,現在大家所處的位置就是有‘石質書庫’美譽的西安碑林博物館了。
走進西安碑林石刻藝術博物館,首先看到的是西安孔廟的舊址,這里保存著太和元氣坊、泮池、欞星門、戟門等孔廟建筑。
碑林博物館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廟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孔廟改建而成,至今仍處處可見孔廟的痕跡。自古孔廟無南門,禮門儀路兩邊開。所以孔廟的門開在東西兩側,西門稱禮門,東門稱儀路。走進去之后映如我們眼簾得是高大而不失精巧的太和元氣坊,它是在明萬歷年間有皇族資助400兩黃金建造而成,墻外側刻有由清末著名書畫家劉暉書寫的“孔廟”二字。一會我們參觀完出了博物館大門就能看見了。
好了,轉過身來大家眼前看到的.這兩個半圓形的水池,叫做“泮池”?!般笔侨嗡觽€一半的半。漢字講究象形,“泮”就是半個水池??鬃犹岢珜W無止境,學問永遠沒有滿的時候,就像這水池,永遠也不可能成為滿圓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間的小橋,那今天我們大家都有幸做一回秀才。
走過泮橋所看到的這個門叫欞星門,門的上端有麒麟。在元代時為兩扇門,到了清代改為三個門。每個門的門額上刻有文字,中門額書“文廟”,即孔廟,東門額刻“德配天地”,西門刻“道冠古今”。欞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是神話中主管取土的神。在古代,天子祭天先祭欞星,給門起名欞星,比喻祭孔子如祭天。在過去,進出這三個門有著嚴格的規定,每到祭孔大典時,中門只能進出主祭人員或最高官員,一般官員走西門,東門是供工作人員出入的。大家遠道而來參觀,當然算是貴賓,所以我們從中門進入。
過欞星門后,人們便會發現孔廟里也有控馬樁,只不過此處的拴馬樁比平時見到的要大得多。其實,這是石柱型的華表,起儀衛和祥瑞作用。北京天安門前和山東曲阜廟的盤龍華表,代表了最高等級的華表,而西安碑林里的這對華表均為八棱形石柱,通高445厘米,周長163厘米,也是較引人注目的一景。
戴門位于欞星門以北,屬于明代后多次翻建的古建筑物。這是古代孔廟陳列兵器用的,兩側室則為祭孔人員熟悉儀規和整理衣冠而設。
孔廟的兩點,也叫東西廡,指正房對面和兩側的小屋子,是孔廟里不可缺少的建筑之一,為祭把孔子七十二弟子而設。
好了,關于孔廟的內容我就講到這里?,F在請大家隨我看兩件國寶級文物,它們分別是唐景云鐘和大夏石馬,現立于戟門內的左右兩側。
西安碑林觀后感 篇7
西安碑林是在原西安府文廟和西安碑林舊址上建立起來的,到的是第一部分碑林博物館前院,也就是文廟,文廟就是孔廟,現在仍保持著孔廟建筑的格調。大家已經看到博物館門外南墻上,有兩個蒼勁有力的描金大字“孔廟”,是由清末陜西著名書畫家劉暉所書。
請大家看這個牌坊,它叫“太和元氣坊”。按照當時的禮制規定,進入孔廟應先經過“太和元氣坊”,但因為“太和元氣坊”的南面是城墻,不便人們出入,所以在東西兩面開了供人們出入的“禮門”和“義路”。中間有座是半圓形的池子。這就是泮池。在封建社會,只有考上秀才方可進人孔廟朝拜,并在泮池洗筆。各位游客不妨也以秀才的身份,沿祭孔的路線,感受一下秀才祭拜的儀俗。接著進入欞星門,這也是孔廟的第二道門。門額刻有“德配天地”和“道冠古今”。有三門,每到祭孔大典時,中門只能進出主祭人員或最高官員,一般官員走西門,東門是其他人員出入的。戟門,又稱儀門,是進入孔廟的第三道門。這是古代孔廟陳列兵器用的,兩側室則為祭孔人員熟悉儀規和整理衣冠而設。
好了,關于孔廟的內容我們就講到這里。現在請大家隨我看兩件國寶級文物,它們分別是唐景云鐘和大夏石馬,現立于戟門內的左右兩側。
唐景云鐘因鑄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而得名。此鐘重約6噸,是我國古代最大的銅鐘之一。鐘身最頂端蹲有蒲牢,傳說它是龍的九子之一,因善鳴,所以伏于鐘頂。鐘上銘文共292個字,是唐睿宗李旦所撰寫的,主要描述道教的神秘玄妙和對景云鐘的贊語以及鐘的鑄造經過。銘文外,鐘身分別布著雕刻精美紋飾及32枚鐘乳,既裝飾了鐘表,又起到調節音韻的作用。這座鐘移被選入世界名鐘之列。每年除夕,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的第一聲鐘響,即是景云鐘鐘聲的錄音。
這是一件唯一有大夏記年的文物,稱為“大夏石馬”。大夏即為大夏國,是東晉十六國時期族匈奴人赫連勃勃建立的國家,擁有陜西北部和內蒙部分地區。赫連勃勃命其長子赫連鎮守長安,這匹馬便立于赫連璝的墓旁,便是大夏國鐵騎神駿征戰南北的紀念與見證。石馬由整塊石料雕刻而成,肌肉豐滿,馬腿間有兩組石柱,使馬站的很穩,這也是它從戰火紛飛的年代保存至今的原因之一。
西安碑林觀后感 篇8
學校組織我們參觀首都博物館,一路上我都興奮不已。
終于看到高大雄偉的首都博物館了,它共有6層,位于復興路上,從天安門一直往西就能到。進館的時候,安檢真嚴格。我準備用來剪開香腸的剪刀也被“沒收”了。
我們先來到三層,參觀老北京民俗展廳。那里有老北京泥人,栩栩如生地表現了老北京人的生活。館內還有古代佛像展,藝術精品展,古代繪畫技術精品展。
我最喜歡的就是“秋郊大獵圖卷”它畫的是秋天人們在山林了打獵的情景。繪畫工藝精致,一絲不茍,人物,山,水,尤其是樹枝,幾乎沒有重疊。山脈也畫的特別細致,逼真的就像在你面前一樣,真是百看不厭。我太佩服作者了。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鎮館之寶——水月觀音。觀音的身后有一輪圓月,因此得名。水月觀音是元代景德鎮窯青白釉的。這件瓷塑像高67厘米。1955年出土于西城區定阜大街西口。菩薩像頭戴寶冠,寶冠上有小化佛。觀音額頭寬闊,雙目微閉,端莊慈祥,氣質高雅。右腿支起,左腿下垂,右臂放在右膝上,神態優美。觀音上身穿袈裟,下身著長裙。胸前及衣裙上都裝飾有連珠瓔珞,全身裝飾十分繁縟。筒體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胎質潔白細膩,不愧為鎮館之寶。
這次參觀讓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西安碑林觀后感 篇9
上個星期,我們學校組織了去博物館參觀的活動,聽到這個消息,我們振奮極了。我換上了最酷的裝備,準備出發。
烈日當頭照,來到博物館門口,我就有些受不了了!一條干燥的舌頭總盼望著下雨似的。
終于可以進去了,我似乎忘記了剛才那難受般的感覺,活蹦亂跳的,開心極了!我動瞅瞅,西望望,一二樓無為就是一些民族風俗和歷史文化等,沒有勾起我太大的關注。直到我上到三樓參觀時,我才真正被吸引注,而流連忘返了!你們想知道我看到了什么嗎?那就跟我一起去看吧!
進到大廳,首先我眼簾的是那櫥窗內的東西。里面是戰士們的一些遺物。下面我就為你們一一描繪。
綿襖大衣,這是一件青黃色的綿襖大衣,它一經“老”了,在它的身上透露著那淡黃的綿花,我扒在櫥窗前,還可以隱約看到著上面許多的補丁。
水壺-著是一個年久上修的鐵水壺,在戰爭中,它曾經伴隨戰士們,一起上戰場,一起過生活??上?,它現在是一個沒有用的水壺,它只能激起人們回想過去,留在人們心中。
柜子-這是一個破爛的用竹子編成的一個小衣柜,著里面曾經裝過戰士們那襤褸的衣服,可惜,戰士們現在已經不能再看到這伴隨他們一生的.小衣柜了,因為它已經成為戰士們的遺物。
獎彰-這是一個用血汗所得來的功勞,它身上雖然有些漆已經脫落,那金黃里泛著暗灰,但它已經不遭受到人的排斥,而是人們現在最好的老師,因為在它身上暗喻著-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努力學習,為祖國的明天再增輝煌!
戰士們的遺像-在最后一個櫥窗前,是戰士們那偉大的肖像,我站在它前面,好象有些自悲感,戰士們為了祖國美麗的明天寧可犧牲自己的性命,而我們現在,有這么好的學習環境我們都不好好學習,這有些對不起他們。
這些都是我在博物館中所看到的,它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負。它讓我想起了戰爭時的那一幕,今天,戰士們的一切將成為永遠的豐碑,它會激勵人們好好學習,努力建設祖國,為祖國添上一片光芒。
今天去博物館,它給我上了一節很好的思想教育課!它讓我重新振作,為自己的學習下苦功。放心吧!戰士們,祖國的新一代不會讓你們失望,我們一定會比你們干得更好!
戰士,我為你自豪!
西安碑林觀后感 篇10
12月6日,溫州大學城市學院電子信息分院計算機系學生黨支部,網絡系學生黨支部在黨支部書記孫恬恬老師和林曉影老師的組織帶領下,前往溫州市博物館參觀學習。學生黨員們參觀了溫州博物館的歷史廳、工藝館、陶瓷館、書畫館、自然館等幾個展廳。在參觀過程中,黨員們了解了"溫州人"五千年歷史足跡,體會到了溫州人勤勞務實、百折不撓的開拓創新精神。
溫州博物館經數代人艱辛努力,通過考古發掘、接收撥交、接受捐贈、征集收購等方式,為我市收集保藏了珍貴的`文化遺產。豐富的館藏不但時間跨度上下幾千年、種類比較齊全,而且具有兩宋文物突出的特點。
參加此次溫州市博物館之行的學生黨員們表示,"作為黨員,參加這次活動非常有意義,活動本身是對我們自己進行一次愛國主義教育,使我們更加堅定理想信念,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西安碑林觀后感 篇11
今天下午,我們參觀了中國國家博物館,收獲了知識,得到了成長。 12點半,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坐上了大巴車。經過1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了中國國家博物館。剛一下車,我就被這宏偉的建筑深深地震撼了。一踏進大門,我就被它濃厚的文化底蘊所打動了。 中國國家博物館始建于1912年,2007年開始翻新,2011年竣工??偨ㄖ娣e近20萬平方米??傆玫孛娣e7萬平方米。建筑高度42.5米,地上5層,地下2層。我們先到博物館的劇場,聽講解員的講座:如何合理地參觀博物館。然后,我們又去了4層的展廳,參觀了瓷器展廳。瓷器瓷器是一種由瓷石、高嶺土、石英石、莫來石等組成,外表施有玻璃質釉或彩繪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過在窯內經過高溫(約1280℃—1400℃)燒制,瓷器表面的釉色會因為溫度的不同從而發生各種化學變化。燒結的瓷器胎一般僅含3%不到的鐵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較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廣為世界各地的民眾所使用,是漢文明展示的瑰寶
第一部分是顏色釉,顏色釉始于商代,在元代一度失傳,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才重新發揚光大。商代時,人們發明了以鐵為著色劑的青釉。到了隋朝,人們發明了不使用著色劑的白瓷。隨后,又發明了以銅紅,鐵青,鈷藍,鉻綠和錳棕等著色劑。
這次博物館之行令我難忘,因為它不僅讓我增長了知識,還讓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還讓我學到了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西安碑林觀后感 篇12
第四展示主要成列史料名碑,這些碑石記述了明清兩代陜西人名的苦難生活和奮起反戰的歷史事實,并保存了地理繪畫等材料,其中有《黃庭堅詩碑》、《太極全圖》、《達摩東渡圖》、《達摩面壁》、《集字魁星點斗圖》等等?!都挚屈c斗圖》是清代陜西巡按馬德昭所畫,封建社會的科舉考試以五品取士,每經首選一成為“魁”?!翱笔潜倍菲咝侵械牡谝恍?,所以古代很對學府多筑有魁星樓,來供奉魁星,以求金榜提名。碑上刻的形象是鬼一腳翹起托著“斗”字,一腳獨立于鰲字之上,一手拿著毛筆直點“斗”字,唐宋時期,皇宮大殿前置有石板,上雕龍和鰲的圖案,考中進士站在臺階下迎榜,而狀元則站在鰲頭之上,取“獨占鰲頭”之意,同時“鬼字”又由儒家修養的八個字“正心修身,克己復禮”組成,意思是只有按照儒家這個修養標準去努力才會有出人頭地的一天。
朋友們,由于時間問題,第五第六展廳大家可以自由參觀一下,現在我向大家介紹一下石刻藝術。
接下來各位看到的這一組石雕為“昭陵六駿”。昭陵六駿是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紀念他征戰時騎的六匹駿馬,由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主持設計并于唐貞觀年間十年完成。唐太宗親自為每匹馬寫出贊語,遺憾的是“颯露紫”和“卷毛踻”1914年被美國文物販子盜走,現存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其余四駿“特勒驃”、“青雕”、“什伐赤”、“白蹄烏”也在1918年的一個夜晚被切割成塊,準備裝箱盜運,幸好被攔截了下來,所以我們才有幸看到這四匹真品。四駿經歷了千年的風霜雨雪,形神兼備,栩栩如生,在它們身上,即記載著歷史的輝煌,也記載著歷史的恥辱。
參觀了陵墓石刻之后,我們來看一下宗教石刻。絲綢之路的開通帶來了許多新的文化,而佛教也是隨著絲綢之路傳入我國的,從而開始了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的漫長階段,魏晉南北朝以及隋唐時期佛教風行,也就推動了佛教造像藝術水平的不斷精進。最后我們看到的這件雕像是唐代雕刻的老君像,是當年安祿山為討好玄宗李隆基特命人在幽州范陽以一整塊漢白玉雕刻而成的,是我國迄今為止最大的漢白玉雕像,它原立于驪山華清宮的老君殿里,是盛唐時期頂禮膜拜的道教造像,老君身穿開領道袍,正襟危坐于石臺上,神情莊嚴雍容,面相豐頤恬靜。底座三層,上面刻有變形的牡丹花和蓮花圖案,老君像的塑造不僅是統治者政治目的的需求,同時也體現出盛唐時期恢弘的氣勢。
好了各位游客西安碑林博物館參觀到次結束了,如果有興趣您還可以參觀其他的碑刻,但原今天的參觀能給您帶來藝術的啟迪,知識的收獲。
西安碑林觀后感 篇13
在這里,你可以體會到中國書法的藝術,也可以感受到強烈的文化氣息。請大家跟隨我的腳步一起走進,有著“石質書庫”和“書法故鄉”之稱的西安碑林博物館。大家都知道碑林是由于碑石聳立如林而得名的,那么我們西安碑林是在中國古代文廟的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從1087年到現在已經經歷了900多年的歷史。收藏的碑石有3000多方,所以在全國來說是一個最大的碑石博物館了。
我們現在的位置就是孔廟。站在孔廟當中,最先吸引我們眼球的,就是這座高大的牌樓了。它叫做“太和元氣坊”。在上方還有非常精美的雙龍戲珠圖。整個太和元氣坊,我們可以用,高大而又不失精巧來形容它。
在太和元氣坊的底下,我們看到了一個水池,叫做泮池。中間有一座非常窄的小橋稱泮橋。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有資格在泮池里洗筆,并且走過泮橋。
走過泮橋之后,出現在我們眼前非常古樸獨特的門就叫做“欞星門”。在門的中間可以看到兩個大字“文廟”。左邊有“德被天地”,右邊有“道貫古今”,這兩句話、八個字都是出自于《論語》。
現在請大家隨我一起穿越欞星門,我們即將跨越的第二道門叫“戟門”。在古代,想要祭拜孔子,文人走到這個地方要下轎,武官走到這個地方要下馬,在兩邊的房子整理衣冠,才可以拜見孔子的。
穿過戟門之后,大家可以看到在我們的左手邊有一匹石馬,它就是大夏石馬了它的雕刻風格屬于圓雕形式線條粗曠簡潔給人一種古樸與凝重的感覺,大家都知道馬的四蹄應該是直接立在地上的,可是大家看這匹馬的前面和后面之間都有一定石頭的處理,為什么呢?就是為了防止戰馬倒塌,大家仔細看這匹馬的腿部下方刻有“大夏真興六年”等字樣,這匹戰馬是唯一的有大夏紀年的文物,所以非常珍貴,屬于國寶級文物。
現在咱們一起去看下對面的另一件國寶級文物——景云鐘,我相信大家都有聽過這口鐘的鐘聲。在哪聽過呢?就是每年除夕之夜12點響起的鐘聲。景云鐘因刻于唐睿宗景云二年而得名景云鐘。他的獨特之處在于它有三絕:這第一絕就是它紋飾非常精美。它分為上中下三段,每一段有很多的格子,每個中有不同的圖案。第二絕就是它的聲音清脆悅耳洪亮。第三絕就在于它的這段文字。它是由唐睿宗李旦親自撰寫的。李旦曾經寫過三處的書法,但是流傳至今的只有這口鐘上的書法了。所以這段文字非常珍貴。它講了兩個內容:一個是宣揚這口鐘的鐘聲。另一個則是道教的奧秘了。
請大家繼續隨我前行,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就碑林廣場了。大家看到道路兩旁這六座對稱的八角亭是清代建筑,里面陳放的碑石,主要記載的是當年康熙、乾隆平定戰亂的一些經過,我們稱其為御碑亭?,F在大家隨我來看這個亭子,它就是我們碑林標志性的建筑和象征了。我們可以抬頭看到蒼勁有力的兩個大字“碑林”。他就是由當時著名的大將軍林則徐親自書寫的。
在“碑林”兩字下方,迎面而來的,就是體積最為龐大、制作最為精美,并且最早遷至西安碑林,被譽為“迎客第一碑”的——《石臺孝經》。
它是由唐玄宗李隆基親自撰寫,并且注釋,又建立于三層石臺之上,所以叫做《石臺孝經》。想必唐玄宗將這樣的孝經刻在碑石之上,主要是想告知天下他要以孝來治理天下。
整個《石臺孝經》高近6米,碑身,碑座,碑首由35塊巨石組成。所以此碑顯得是頂天立地氣度不凡,因此也有“迎客第一碑”之稱。下面請各位游客隨我一同進入碑林的第一陳列室。我們首先看到的就是《開成石經》。因刻于唐文宗開元二年,而得名的《開成石經》,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一本書了。
在我們來到碑林之后,就會看到這樣一個明確的記載:他一共有65萬252字,主要的內容有我們眾所周知的《論語》、《爾雅》、《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等等。最初只有12部經書,清代又補刻了《孟子》一書,合稱13經。也是當時所有的知識分子,科舉考試所必讀之書。由于在古代印刷術還不是十分的發達,為了避免手抄的錯誤,所以講經文科到石頭上作為范本供認們校對。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請大家繼續隨我前行,我們就步入了碑林的第二陳列室了,這個展室主要向大家展示的是一些唐代名碑,可謂是精華薈萃之地。在眾多的碑石當中,我們著重的來看顏真卿的作品。首先我們可以看到《大唐多寶塔感應碑》。是顏真卿在44歲的時候,所著作的。說道顏真卿,相信大家對他的字都不會感到陌生,“顏筋柳骨”,顏體字也是一字值千金的。在這,我們還可以對照著另外一塊碑石—《顏氏家廟碑》,來看一下,這是顏真卿在72歲時所寫的。
有這樣一個說法:多寶塔感應碑是顏真卿的早期作品,而顏氏家廟碑則是他的成名作和成熟作了。所以我們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多寶塔感應碑的字顯得非常的清秀、瘦小,而顏氏家廟碑的字,就顯的成熟了許多,肥厚了許多。
說道中國的書法家,都是“字如其人”。顏真卿可以說是“字如其人”的典范。在他77歲的時候,奉命勸喻參加叛亂的淮寧節度使李希烈,在以死相脅和高官厚祿的利誘下,當面痛斥李希烈,并給自己寫好了墓志銘和祭文,立志以死報國,最終被李希烈縊死。顏真卿向我們展示了一代書法宗師的氣節與風范。
好,我們就來到了第三陳列室。在這里,主要欣賞到的是草書的代表。來看一下張旭的《肚痛貼》、和懷素的《千字文》。說道張旭,他被后人稱為“張癲”。有一個愛好,就是喝酒,并且是逢酒必醉。酒醉之后,會拿著頭發沾上墨汁,揮“發疾書”。
講到懷素,和張旭是一樣的,雖然身為和尚,可是卻有著共同的愛好,就是喝酒,并且也是逢酒必醉。兩位書法家的字體有著非常多的相似之處。比如說都是非常的灑脫、非常的奔放。兩通作品都是草書的代表,同時也是國寶級的文物。
接下來,展現在眼前的就是第四陳列室當中的兩幅圖畫了。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第一副《關帝詩竹圖》,細心的游客會發現它并非一幅簡單的竹子圖,而是由一首五言絕句所組成的。叫做“不謝東君意,甘心獨立明。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凋零”。是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寫照了。整幅圖充滿了詩情畫意,非常有趣,也是非常之精美。
接著我們再看一下旁邊的《魁星點斗圖》,主人公是以一個小鬼的身份出現的,他腳底下踩著一個鰲,手里點著一個斗,希望自己可以高中的意思。同樣是由兩句話八個字所組成的,叫做“正心修身,克己復禮”,是說人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認真,都一樣會做的到。
在請大家隨我這邊,我們進入了碑林的最后一個部分——石刻藝術室。
它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陵墓石刻,一部分是宗教石刻。我們先來看陵墓石刻的代表——“昭陵六駿”。
昭陵六駿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墓前的石刻,相傳是由著名畫家閻立本所作。它們分別是白蹄烏,特勒彪。拳毛騧,颯露紫,青騅,什伐赤。是李世民在開國戰爭中曾騎過并壯烈犧牲的坐騎。唐太宗為顯示自己的赫赫戰功和對者流匹駿馬的思念才詔令立昭陵六駿。但是今天有一個遺憾之處,就是我們看到的這六匹馬當中有兩匹馬是復制品,也就是大家看上去比較完整的兩匹,一個叫做“拳毛騧”,一個叫做“颯露紫”,他們是1914年被美國人盜走的,現存于美國法尼亞大學博物館中。六駿經歷了1000多年的風雨滄桑但他們造型依就健美,神態逼真。是唐代接觸的藝術珍品之一。
好,我們進入宗教展區參觀。大家看到的這個叫“皇興造像”?!盎逝d”是北魏的年號,它采用浮雕手法來體現犍陀羅雕藝術。犍陀羅是古印度的一個地名,它集中了犍陀羅與古希臘兩地雕刻技法的精華,它的`特點是姿態生動,線條簡潔,衣紋質感強。
好了各位朋友,到這里,我們的游覽就全部結束了。但愿今天的參觀能帶給您一些收獲。謝謝大家!
- 更多精彩西安碑林觀后感內容,請訪問我們為您準備的專題:西安碑林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