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由來和具體介紹
立春的由來
立春不僅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意味著風和日暖,鳥語花香;春也意味著萬物生長,農家播種。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于上升、增多。但這一切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
立春是漢族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所謂一年之計在于春,自古以來立春就是一個傳統節日。中國自官方到民間都極為重視,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歷史。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
戰國后期成書的《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這八個節氣,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標示出季節的轉換,清楚地劃分出一年的四季。立春到立夏前為春季,立夏到立秋前為夏季,立秋到立冬前為秋季,立冬到立春前為冬季。
立春節氣介紹
立春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而且還是一個重要的節日。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意味著風和日暖,鳥語花香;春也意味著萬物生長,農家播種。故《立春》詩云: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家歲首又謀耕。(左河水)。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大學生范文網 wWW.1467.cOm.cn)
立春這天陽和起蟄,品物皆春,過了立春,萬物復蘇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古代有這樣一個傳說:立春快到來的時候,縣官會帶著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里挖一個坑,然后把羽毛、雞毛等輕物質放在坑里,等到了某個時辰,坑里的羽毛和雞毛會從坑里飄上來,這個時刻就是立春時辰,開始放鞭炮慶祝,預祝明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于上升、增多。但這一切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
立春是一個時間點,也可以是一個時間段。中國古代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后,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再過五日,河里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游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官方民間主要活動
春耕:春耕秋狩,周禮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東郊迎春,并舉行祭祀句芒神的儀式,(見《禮祀月令》)。漢代仍承此俗?!逗鬂h書祭祀志》:后世延續。
打春:民間扎春牛,用鞭打之,謂之打春。
春社:民間游行舞龍,糊春牛,祭祀社神,并占新春氣候,占風向,望云氣,占歲成。
朝賀:《夢梁錄》: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稱賀。文武百官,覲見天子,齊呼萬歲。
周禮設春官。周禮天子要親自象征性的耕種,表示春回大地,天下可以恢復生產耕種的信號。
春游:民間要踏春,婦女戴春勝。
咬春:要吃春盤,春餅,春卷,春盒,吃生菜,吃蘿卜,謂之咬春。
立春相關文章:
1.立春的由來
2.立春節氣介紹
3.立春為什么要吃蘿卜
4.立春時節迎春和鞭春習俗的由來是什么
5.立春時節民俗迎春的介紹
其他人在看
關于立春的節日由來和習俗
立春不僅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意味著風和日暖,鳥語花香;春也意味著萬物生長,農家播種。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于上升、增多。但這一切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
立春
立春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所謂一年之計在于春,自古以來立春就是一個傳統節日。中國自官方到民間都極為重視,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歷史。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
戰國后期成書的《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這八個節氣,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標示出季節的轉換,清楚地劃分出一年的四季。立春到立夏前為春季,立夏到立秋前為夏季,立秋到立冬前為秋季,立冬到立春前為冬季。
節氣詳解
立春不僅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意味著風和日麗,鳥語花香;春也意味著萬物生長,農家播種。故《立春》詩云: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家歲首又謀耕。(左河水)。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
立春這天陽和起蟄,品物皆春,過了立春,萬物復蘇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古代有這樣一個傳說:立春快到來的時候,縣官會帶著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里挖一個坑,然后把羽毛、雞毛等輕物質放在坑里,等到了某個時辰,坑里的羽毛和雞毛會從坑里飄上來,這個時刻就是立春時辰,開始放鞭炮慶祝,預祝明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于上升、增多。但這一切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
立春后氣溫回升,春耕大忙季節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陸續開始。立春節氣,東亞南支西風急流已開始減弱,隆冬氣候已快要結束。但北支西風急流強度和位置基本沒有變化,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仍然比較強大,大風降溫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氣。但在強冷空氣影響的間隙期,偏南風頻數增加,并伴有明顯的氣溫回升過程。
立春是一個時間點,也可以是一個時間段。中國傳統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后,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再過五日,河里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游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民間習俗
主要活動
流內官官員:周禮春官要主祭祀。入朝稱賀赴宴接受賞賜。宋末元初周密《武林舊事》:(立春)前一日,臨安府進大春牛,設之福寧殿庭。預造小春牛數十,飾彩幡雪柳,分送殿閣,巨各隨以金銀線彩段為酬.是日賜百宮春幡勝,宰執親王以金,余以金裹銀及羅帛為之。系文思院造進,各垂于幞頭之左人謝。
《燕京歲時記》:立春日,禮部呈進春山寶座,順天府呈進春牛圖,禮畢回署。
地方官員:上行下效,各郡縣迎春也很熱鬧。但與禮法的祭祀相比,地方民間更多了熱鬧慶賀的氣息。這一天的活動稱為迎春。民間進行表演先預演稱為演春立春那天正式迎春意義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并設春官然后由郡縣太守等象征性耕種,并打春牛,代表民間可以進行耕種了。活動主要有:
一縣里派報春送春牛帖子和立春帖子:舊俗立春前一日,有兩名藝人頂冠飾帶,稱春吏。沿街高喊:春來了,俗稱報春。無論士、農、工、商,見春官都要作揖禮謁。一個人站在田間敲鑼打鼓(找小男孩穿青衣戴青帽),唱著迎春的贊詞,到每家去報春,挨家挨戶送上一張春牛圖或迎春帖子(或眾農家敲鑼打鼓將小孩拜請回家叫迎春民間擺上果品春盤在案等待春的到來)。在這紅紙印的春牛圖上,印有一年二十四個節氣和人,牽著牛耕地,人們稱其為春帖子。這送春牛圖,其意在催促提醒人們,一年之計在于春,要抓緊務農,莫誤大好春光。
二迎句芒神并撒豆消災:打牛儀式有縣政府舉辦立春前有司迎句芒神于東郊里市各扮故事表演曰慶豐年民之男女攜兒女看春侯土牛過各以豆麻撒之謂散痘消診立春日祀芒神(傳統管農事的地神也稱春天之神)鞭土牛畢。。。
三趕春牛:打牛前一天先把土牛放在東郊稱為立牛旁邊放攜帶農具鞭牛的假人為耕夫然后農民向其拜擊鼓打牛之后人們把土牛的土塊帶回家牲圈象征收成好促進牛的繁殖。
附錄:春牛:《事物記原》:周公始制立春土牛,蓋出土牛以示農耕早晚。后世歷代封建統治者這一天都要舉行鞭春之禮,引春牛而擊之曰打春意在鼓勵農耕,發展生產。
民間活動
一游春(探春、游行):縣里活動之后,民間也不甘示弱,他們紛紛裝扮起來,開始游行。隊伍先是報春人打扮成公雞的樣子走在最前面,之后一群人抬著巨大春牛形象,之后的人打扮成牧童牽牛的、打扮成大頭娃娃送春桃的、打扮成燕子的應有盡有。另外還有的意義就是:這次游春之后就是可以開始踏青的信號,一直到端午之間都是游春的好時候(立春那日游春叫探春)。
二民間互相饋送:
1春牛:民間藝人制作許多小泥牛,稱為春牛。送往各家,謂之送春。
2春牛圖:也有的地方是在墻上貼一幅畫有春牛的黃紙。黃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農事,俗稱春牛圖。
3春娃:鄉寧等地習慣用絹制作小娃娃,名為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
互相贈賀禮拜賀,稱為拜春
三糊春牛:在家里用米或紙糊成春牛,擺放在家中
四貼春字畫:家家在門上張貼迎春的字畫字和春字有關畫有臘梅迎春之類
五搭燕子窩:給花樹戴燕子勝帛條
六種迎春花:
七春勝貼門窗:婦女剪春燕花鳥簪(或有專門買的春燕簪花鳥簪)用紅紙剪雞貼屋門
應景佩飾
婦女剪出各種春天動物的勝裝飾在家里,或貼在門窗屏風,或戴頭上。
一春幡:春幡種類:燕子、柳、花、鳥、蝴蝶、鳳凰、飛蛾、螞蚱、雞。
1立春幡:窄長旗垂直掛在戶外;也可戴婦女頭上。南朝陳徐陵《雜曲》:立春歷日自當新,正月春幡底須故。前蜀牛嶠《菩薩蠻》詞之三:玉釵風動春幡急,交枝紅杏籠煙泣。宋辛棄疾《漢宮春立春日》詞: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
2戴春勝剪春勝:剪彩為春勝插頭上或掛樹上。春幡由來也稱春幡勝、幡勝。古代立春之日,剪有色羅、絹或紙為長條狀小幡,戴在頭上,以示迎春。此俗起于漢,至唐、宋時,春幡之制作更為精巧?!逗鬂h書禮儀志上》:立春之日,夜漏未盡五刻,亦師百官皆衣青衣,郡國縣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幘,立青幡。前蜀牛嶠《菩薩蠻》詞:玉釵風動春幡急,交枝紅杏籠煙泣。宋代民間男女均有戴春幡的濃郁習俗。宋高承《事物紀原.歲時風俗.春幡》:《后漢書》曰立春皆青幡幘,今世或剪彩錯緝為幡勝,雖朝廷之制,亦鏤金銀或繒絹為之,戴于首。宋辛棄疾《漢宮春.立春日》詞: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宋周密《干淳歲時記》:是日賜百官春幡勝,宰執親王以金,余以金裹銀及羅帛為之,系文思院造進,各垂于幞頭之左入謝。后苑辦造春盤供進,及分賜貴邸、宰臣,巨珰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直萬錢。宋元時期又稱幡勝為鬧娥兒(春蛾)、斗蝶、鬧嚷嚷、長春花、象生花等。宋代王公大臣的春幡用金銀由文思院制造,至于一般的士大夫、平民百姓則剪紙為春幡?!稓q時風土記》: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彩為小幡,謂之春幡?;驊矣诩胰酥^,或綴于花枝之下。明《酌中志》:立春之時,自歲顏色裝就者,亦有用草蟲蝴蝶者,或簪于首,以應節景。明沈榜《宛署雜記》:戴鬧嚷嚷,以烏金紙為飛娥、蝴蝶、螞蚱之形,大如掌,小如錢,呼曰:鬧嚷嚷。大小男女,各戴一枝于首中,貴人有戴滿頭者。最早春幡形態,應該是自然生長的花朵,后來人口繁密、都市社會形成才以布帛為之,甚至以彩紙充任,但它決不是一般性的人體裝飾物。立春節時女性們佩戴春幡首先是作為避邪之物,具有禳兇邪、求吉利的寓意。勝自古以來作為人們一種頭部飾物,分為人勝、華勝、幡勝等多種類型,可以用很多種材料做成,其中紙制較為方便。立春時節,中國女子有配戴各種漂亮的彩勝做裝飾的習俗,而幡勝是長條形的,是上古傳說中的鳳凰羽翅的象征物。客家妹的春幡基本上都是自己用彩色綢布剪制的,春幡形象則有春花、春燕、春柳、春鳳等等。在客家地區,傳統的立春時節除了女性戴春幡,小兒也戴春幡于手臂,男左女右,作為立春的標志。
二佩燕子:婦女剪彩為燕戴頭上,用彩色綾羅,剪出象征春天已到的春燕花鳥等簪在發髻上,名春燕。春燕又名幡勝、彩勝、春書。南北朝梁代宗懔著述的《荊楚歲時記》:立春之日,悉剪彩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北朝婦人,立春進書,以青繒為幟,刻龍象御之,或為哈蟆。婦女用彩色綢布剪制春雞、春燕、春花、春柳等,綴于小兒臂上,男左女右,以為立春之標志。
三戴春雞:母親做公雞縫在小孩子帽子上婦女穿豆掛牛角撒豆在牛身驅鬼辟邪之用。
四穿新衣:男女老少都換新衣。
立春相關文章:
1.立春的古代說法
2.立春的由來
3.關于立春的文章 描寫立春的優美文章
4.立春描寫春天的作文500字
5.立春氣候特點
關于立春的節氣由來和活動
立春不僅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意味著風和日暖,鳥語花香;春也意味著萬物生長,農家播種。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于上升、增多。但這一切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
立春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所謂一年之計在于春,自古以來立春就是一個傳統節日。中國自官方到民間都極為重視,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歷史。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
戰國后期成書的《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這八個節氣,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標示出季節的轉換,清楚地劃分出一年的四季。立春到立夏前為春季,立夏到立秋前為夏季,立秋到立冬前為秋季,立冬到立春前為冬季。
節氣詳解
立春不僅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意味著風和日麗,鳥語花香;春也意味著萬物生長,農家播種。故《立春》詩云: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家歲首又謀耕。(左河水)。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
立春這天陽和起蟄,品物皆春,過了立春,萬物復蘇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古代有這樣一個傳說:立春快到來的時候,縣官會帶著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里挖一個坑,然后把羽毛、雞毛等輕物質放在坑里,等到了某個時辰,坑里的羽毛和雞毛會從坑里飄上來,這個時刻就是立春時辰,開始放鞭炮慶祝,預祝明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于上升、增多。但這一切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
立春后氣溫回升,春耕大忙季節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陸續開始。立春節氣,東亞南支西風急流已開始減弱,隆冬氣候已快要結束。但北支西風急流強度和位置基本沒有變化,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仍然比較強大,大風降溫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氣。但在強冷空氣影響的間隙期,偏南風頻數增加,并伴有明顯的氣溫回升過程。
立春是一個時間點,也可以是一個時間段。中國傳統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后,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再過五日,河里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游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流內官官員:周禮春官要主祭祀。入朝稱賀赴宴接受賞賜。宋末元初周密《武林舊事》:(立春)前一日,臨安府進大春牛,設之福寧殿庭。預造小春牛數十,飾彩幡雪柳,分送殿閣,巨各隨以金銀線彩段為酬.是日賜百宮春幡勝,宰執親王以金,余以金裹銀及羅帛為之。系文思院造進,各垂于幞頭之左人謝。
《燕京歲時記》:立春日,禮部呈進春山寶座,順天府呈進春牛圖,禮畢回署。
地方官員:上行下效,各郡縣迎春也很熱鬧。但與禮法的祭祀相比,地方民間更多了熱鬧慶賀的氣息。這一天的活動稱為迎春。民間進行表演先預演稱為演春立春那天正式迎春意義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并設春官然后由郡縣太守等象征性耕種,并打春牛,代表民間可以進行耕種了。活動主要有:
一縣里派報春送春牛帖子和立春帖子:舊俗立春前一日,有兩名藝人頂冠飾帶,稱春吏。沿街高喊:春來了,俗稱報春。無論士、農、工、商,見春官都要作揖禮謁。一個人站在田間敲鑼打鼓(找小男孩穿青衣戴青帽),唱著迎春的贊詞,到每家去報春,挨家挨戶送上一張春牛圖或迎春帖子(或眾農家敲鑼打鼓將小孩拜請回家叫迎春民間擺上果品春盤在案等待春的到來)。在這紅紙印的春牛圖上,印有一年二十四個節氣和人,牽著牛耕地,人們稱其為春帖子。這送春牛圖,其意在催促提醒人們,一年之計在于春,要抓緊務農,莫誤大好春光。
二迎句芒神并撒豆消災:打牛儀式有縣政府舉辦立春前有司迎句芒神于東郊里市各扮故事表演曰慶豐年民之男女攜兒女看春侯土牛過各以豆麻撒之謂散痘消診立春日祀芒神(傳統管農事的地神也稱春天之神)鞭土牛畢。。。
三趕春牛:打牛前一天先把土牛放在東郊稱為立牛旁邊放攜帶農具鞭牛的假人為耕夫然后農民向其拜擊鼓打牛之后人們把土牛的土塊帶回家牲圈象征收成好促進牛的繁殖。
附錄:春牛:《事物記原》:周公始制立春土牛,蓋出土牛以示農耕早晚。后世歷代封建統治者這一天都要舉行鞭春之禮,引春牛而擊之曰打春意在鼓勵農耕,發展生產。
民間活動
一游春(探春、游行):縣里活動之后,民間也不甘示弱,他們紛紛裝扮起來,開始游行。隊伍先是報春人打扮成公雞的樣子走在最前面,之后一群人抬著巨大春牛形象,之后的人打扮成牧童牽牛的、打扮成大頭娃娃送春桃的、打扮成燕子的應有盡有。另外還有的意義就是:這次游春之后就是可以開始踏青的信號,一直到端午之間都是游春的好時候(立春那日游春叫探春)。
二民間互相饋送:
1春牛:民間藝人制作許多小泥牛,稱為春牛。送往各家,謂之送春。
2春牛圖:也有的地方是在墻上貼一幅畫有春牛的黃紙。黃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農事,俗稱春牛圖。
3春娃:鄉寧等地習慣用絹制作小娃娃,名為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
互相贈賀禮拜賀,稱為拜春
三糊春牛:在家里用米或紙糊成春牛,擺放在家中
四貼春字畫:家家在門上張貼迎春的字畫字和春字有關畫有臘梅迎春之類
五搭燕子窩:給花樹戴燕子勝帛條
六種迎春花:
七春勝貼門窗:婦女剪春燕花鳥簪(或有專門買的春燕簪花鳥簪)用紅紙剪雞貼屋門
婦女剪出各種春天動物的勝裝飾在家里,或貼在門窗屏風,或戴頭上。
一春幡:春幡種類:燕子、柳、花、鳥、蝴蝶、鳳凰、飛蛾、螞蚱、雞。
1立春幡:窄長旗垂直掛在戶外;也可戴婦女頭上。南朝陳徐陵《雜曲》:立春歷日自當新,正月春幡底須故。前蜀牛嶠《菩薩蠻》詞之三:玉釵風動春幡急,交枝紅杏籠煙泣。宋辛棄疾《漢宮春立春日》詞: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
2戴春勝剪春勝:剪彩為春勝插頭上或掛樹上。春幡由來也稱春幡勝、幡勝。古代立春之日,剪有色羅、絹或紙為長條狀小幡,戴在頭上,以示迎春。此俗起于漢,至唐、宋時,春幡之制作更為精巧?!逗鬂h書禮儀志上》:立春之日,夜漏未盡五刻,亦師百官皆衣青衣,郡國縣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幘,立青幡。前蜀牛嶠《菩薩蠻》詞:玉釵風動春幡急,交枝紅杏籠煙泣。宋代民間男女均有戴春幡的濃郁習俗。宋高承《事物紀原.歲時風俗.春幡》:《后漢書》曰立春皆青幡幘,今世或剪彩錯緝為幡勝,雖朝廷之制,亦鏤金銀或繒絹為之,戴于首。宋辛棄疾《漢宮春.立春日》詞: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宋周密《干淳歲時記》:是日賜百官春幡勝,宰執親王以金,余以金裹銀及羅帛為之,系文思院造進,各垂于幞頭之左入謝。后苑辦造春盤供進,及分賜貴邸、宰臣,巨珰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直萬錢。宋元時期又稱幡勝為鬧娥兒(春蛾)、斗蝶、鬧嚷嚷、長春花、象生花等。宋代王公大臣的春幡用金銀由文思院制造,至于一般的士大夫、平民百姓則剪紙為春幡?!稓q時風土記》: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彩為小幡,謂之春幡?;驊矣诩胰酥^,或綴于花枝之下。明《酌中志》:立春之時,自歲顏色裝就者,亦有用草蟲蝴蝶者,或簪于首,以應節景。明沈榜《宛署雜記》:戴鬧嚷嚷,以烏金紙為飛娥、蝴蝶、螞蚱之形,大如掌,小如錢,呼曰:鬧嚷嚷。大小男女,各戴一枝于首中,貴人有戴滿頭者。最早春幡形態,應該是自然生長的花朵,后來人口繁密、都市社會形成才以布帛為之,甚至以彩紙充任,但它決不是一般性的人體裝飾物。立春節時女性們佩戴春幡首先是作為避邪之物,具有禳兇邪、求吉利的寓意。勝自古以來作為人們一種頭部飾物,分為人勝、華勝、幡勝等多種類型,可以用很多種材料做成,其中紙制較為方便。立春時節,中國女子有配戴各種漂亮的彩勝做裝飾的習俗,而幡勝是長條形的,是上古傳說中的鳳凰羽翅的象征物??图颐玫拇横旧隙际亲约河貌噬I布剪制的,春幡形象則有春花、春燕、春柳、春鳳等等。在客家地區,傳統的立春時節除了女性戴春幡,小兒也戴春幡于手臂,男左女右,作為立春的標志。
二佩燕子:婦女剪彩為燕戴頭上,用彩色綾羅,剪出象征春天已到的春燕花鳥等簪在發髻上,名春燕。春燕又名幡勝、彩勝、春書。南北朝梁代宗懔著述的《荊楚歲時記》:立春之日,悉剪彩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北朝婦人,立春進書,以青繒為幟,刻龍象御之,或為哈蟆。婦女用彩色綢布剪制春雞、春燕、春花、春柳等,綴于小兒臂上,男左女右,以為立春之標志。
三戴春雞:母親做公雞縫在小孩子帽子上婦女穿豆掛牛角撒豆在牛身驅鬼辟邪之用。
四穿新衣:男女老少都換新衣。
立春相關文章:
1.立春的古代說法
2.立春的由來
3.關于立春的文章 描寫立春的優美文章
4.立春描寫春天的作文500字
5.立春氣候特點
立春具體是什么意思
立春的意思
立春不僅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意味著風和日麗,鳥語花香;春也意味著萬物生長,農家播種。故《立春》詩云: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家歲首又謀耕。(左河水)。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
立春這天陽和起蟄,品物皆春,過了立春,萬物復蘇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古代有這樣一個傳說:立春快到來的時候,縣官會帶著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里挖一個坑,然后把羽毛、雞毛等輕物質放在坑里,等到了某個時辰,坑里的羽毛和雞毛會從坑里飄上來,這個時刻就是立春時辰,開始放鞭炮慶祝,預祝明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于上升、增多。但這一切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
立春后氣溫回升,春耕大忙季節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陸續開始。立春節氣,東亞南支西風急流已開始減弱,隆冬氣候已快要結束。但北支西風急流強度和位置基本沒有變化,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仍然比較強大,大風降溫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氣。但在強冷空氣影響的間隙期,偏南風頻數增加,并伴有明顯的氣溫回升過程。
立春是一個時間點,也可以是一個時間段。中國傳統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后,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再過五日,河里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游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氣候特點
立春后氣溫回升,春耕大忙季節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陸續開始。立春節氣,東亞南支西風急流已開始減弱,隆冬氣候已快要結束。但北支西風急流強度和位置基本沒有變化,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仍然比較強大,大風降溫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氣。但在強冷空氣影響的間隙期,偏南風頻數增加,并伴有明顯的氣溫回升過程。
立春節氣日期計算
計算公式:[Y*D+C]-L
公式解讀:年數的后2位乘0.2422加3.87取整數減閏年數。21世紀C值=3.87,22世紀C值=4.15。
舉例說明:2058年立春日期的計算步驟[58.0.2422+3.87]-[(58-1)/4]=17-14=3,則2月3日立春。
立春節日意義
現象
第一點我們需要首先明確農歷不是陰歷而是陰陽合歷。節氣是農歷的太陽歷
成分,是農歷用來標度太陽視運動的,就是一個回歸年。農歷中稱作:歲實。立春總在公歷2月4號左右。因為公歷屬于陽歷之一。但是因為公歷是平均太陽歷,所以只能是基本上和節氣日對應,前后有時會波動一兩日的。
立春節氣是按照農歷的定氣法則計算的,依照的是精密的天文計算,立春交節時刻時就是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所以農歷節氣是完全吻合天象的(天體運行位置)。農歷二十四節氣過完一次,就是一個回歸年了。
但是農歷是陰陽合歷,農歷的一個月要符合朔望月(月相圓缺一次)平均歷年也要符合回歸年。所以農歷使用朔望月定歷月,平年十二個月,三百五十四天左右,為了讓歷月吻合月相。這是農歷中的朔望月成分。農歷二十四節氣和七十二候,表示四季寒暑,是農歷的太陽歷成分。這兩者是有機統一的一個整體。
農歷使用必要時設置閏月的方式來協調這兩者之間的關系,來使農歷的日期也可以和四季掛鉤,有閏月的年份是農歷的閏年,有十三個農歷月。三百八十四天左右。
這兩個數字,農歷平年有三百五十四天左右,農歷閏年有三百八十四天左右。但是一個歲實是365.24219日。 那么一個農歷平年勉強能容下二十四個節氣,有時一個平年只有二十三個節氣。農歷閏年三百八十多天的時間,比一個歲實多了大約二十天,能容下的節氣數量肯定大于二十四個。按照農歷計算的法則冬至日必須在十一月,從甲年冬至所在月(含)到乙年冬至所在月(不含)看有多少個農歷月,如果有十二個農歷月則是平年不置閏,如果有十三個農歷月則是閏年,需要設置閏月,安排在沒有中氣之月。
因為農歷閏年有二十五個節氣,所以次年就有可能只有二十三個節氣了,不過也有次年是二十四個節氣的情況。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絕對和兇吉無關。因為節氣是陽歷成分,農歷是陰陽合歷需要協調朔望月和回歸年,所以才會產生這種現象了。
至于說為什么是立春節氣,這其實與農歷正月的中氣有關,農歷正月的中氣是雨水,農歷臘月的中氣是大寒。所以立春在大寒之后,雨水之前,在農歷平年只有一個立春的時候,會在正月或者臘月,在有雙立春的農歷閏年,就會在正月和臘月各有一個立春節氣。因為農歷的歷年是協調朔望月和回歸年的。朔望月和回歸年在農歷中是一個整體。
公歷是一種平均太陽歷,只有回歸年,不管朔望月;
回歷是一種陰歷,只管朔望月,不管回歸年。所以和一年四季完全無關;
農歷是陰陽合歷。計算回歸年是用的從冬至到冬至,是一個絕對準確天文算法計算的回歸年。計算朔望月是用的從一個日月合朔之日到另外一個日月合朔之日,朔日是日月黃經差為0度的日子。這是一個絕對準確的天文計算的朔望月。農歷閏月就是用來協調這兩者關系的,農歷二十四節氣和七十二候,用來表示一年四季,指示寒暑,標度太陽視運動。
立春節氣一到,就是孟春開始了,所以年年有春天。農歷同時符合朔望月和回歸年,是一部科學的陰陽合歷。農歷一年中有一個立春,雙立春,或者沒有立春都是正常的歷法現象,這是完全和兇吉無關的。
舊時人們認為無立春之年是寡婦年,不宜嫁娶。但這是毫無科學根據的說法。
無春年
2016年農歷猴年是無春年,即,全年沒有立春之日。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林愿說,這是農歷年長度有的年份短于回歸年、有的年份長于回歸年的緣故。
回歸年的長度為365.2422天,這就是相鄰兩個立春節氣之間的時間間隔。公歷年平均長度是365.2425天,與回歸年相差無幾,所以立春在公歷年中的日期基本固定,絕大多數年份為2月4日,個別年份為2月3日或2月5日。而農歷年情況就不一樣了,農歷無閏月的年份為353至355天,比回歸年少11天左右;有閏月的年份為383天至385天,比回歸年多19天左右。于是立春在農歷年中的位置呈現出4種情況:在年初;在年末;年初年末兩頭春;全年無立春日。
農歷有閏月的年份(每19年中有7年),因年長長于回歸年,故年初年末都有立春日即兩頭春;無閏月的年份(每19年中有12年),因年長短于回歸年,無春年最多,剩下的立春日在年初和在年末的大約各占一半。這種規律以19年為周期,循環往復,個別年份稍有出入。
在本世紀的100年中,兩頭春的年份有37次,無春的年份有37次,年初立春的年份有12次,年末立春的年份有14次。
立春什么意思相關文章:
1.立春開始就是春天了嗎
2.立春的由來
3.2017年立春是哪天
4.立春是幾月幾日幾點
5.立春節氣介紹
6.2017年立春是幾月幾號
立春節氣的由來
立春的由來
立春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而且還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在天文意義上它標志著春季的開始。
對立春的理解,古籍《群芳譜》中這樣解釋的: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于上升、增多。但這一切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還沒有真正地拉開。
中國古代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后,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再過五日,河里的冰開始融化,魚開始到水面上游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
立春后氣溫回升,春耕大忙季節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陸續開始。立春節氣,東亞南支西風急流已開始減弱,隆冬氣候已快要結束。但北支西風急流強度和位置基本沒有變化,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仍然比較強大,大風降溫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氣。但在強冷空氣影響的間隙期,偏南風頻數增加,并伴有明顯的氣溫回升過程。
立春三侯
[一候東風解凍]: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
[二候蜇蟲始振]:立春五日后,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
[三候魚陟負冰]:再過五日,河里的冰開始融化,魚開始到水面上游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古詩
詠柳(唐代)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題望苑驛
(唐代)溫庭筠
弱柳千條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絲。
景陽寒井人難到,長樂晨鐘鳥自知。
花影至今通博望,樹名從此號相思。
分明十二樓前月,不向西陵照盛姬。
猜你感興趣:
1.立春節氣介紹
2.立春的由來
3.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4.立春時節民俗迎春的介紹
5.立春算春天嗎
相關推薦
更多>- 立春具體是什么意思03-04
- 立春節氣的由來03-05
- 立春的由來是什么01-03
- 今年立春具體時間是幾點幾分03-03
- 關于立春的由來和風俗01-04
- 今年立春具體時間是什么時候03-03
- 立春時節吃春餅由來是怎樣的03-02
- 早立春和晚立春的不同03-03
- 2025花開的溫度讀后感(收藏十三篇)01-08
- 立春算春天嗎和習俗簡介03-06
- 立春的由來和具體介紹03-05
- 立春吃什么好傳統食物和養生常識03-04
- 早立春和晚立春的不同03-03
- 【實用】和送別范文04-16
- 【實用】和誠實守信萬能版04-15
- 必備!和環保(匯編)04-15
- 最新:和簡短04-15
- 優選:和團結協作(匯編)04-14
- 【實用】和保護環境(匯編)04-12
- 和創作簡短04-12
- 精選:和規則04-12
- 最新:感恩和母愛的名言名句(匯編)04-12
- 【實用】和價值04-12
立春節氣的由來03-05
- 立春美麗的春天作文03-05
- 立春的民間習俗與禁忌有哪些03-05
- 立春關于春天的作文600字03-05
- 立春后不能吃什么03-05
- 立春具體時間是幾月幾日2024年03-25
- 立春后游泳有什么好處03-05
- 立春節氣養生應該吃什么食物03-05
- 立春節氣的問候語03-05
- 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03-25
- 立春是不是要早起晚睡覺03-05